“做梦都在排查” —沿河街社区防疫工作侧记

大牌小景

<h3></h3><h3> 防疫工作千万条,社区防线第一条。防疫工作中,每个社区都有干不完的活,沿河街社区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也有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悲欢。</h3> <h3>  大年初二晚上,“明天全体上班”,社区刘书记轻轻地在微信上通知,她明白当大家看到通知时一定是翻江倒海。所以,她的心情并不像微信通知一样轻松,她心情沉重,整夜未眠。随后的二十几天,各种铺天盖地的工作,道道金牌大令,让社区上下领略了什么叫空前绝后,什么叫没有最严,只有更严。事态很严重,但工作很振奋,让人意想不到,让人铭记时代。即使泰山压顶,即使都是娘子军,但沿河街社区没有倒,反而是愈挫愈勇。把女人当成男人使,已经不是笑话,而是从身体到精神的最佳检验。</h3> <h3>  排查是防输入的第一步,也是摸清底数的关键。入户排查,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也复杂,尤其是老旧小区,老年人多,出租户多,外地人多,和他们打交道本来就有语言交流、理解能力等巨大差异,加上春节期间谁也不愿意受到打搅,敲门已经不是叫人,而是打开工作局面的关键一着。社区工作人员每一次敲门,都有被拒绝的心理准备,都要酝酿如何让居民顺利接受访问。久而久之,工作人员已经在脑海里形成了固有的套路,有了集体的无意识。更有甚者,一名工作人员做梦在排查居民信息,和居民说话填表,如真实的场景一模一样。醒来,却是一场梦。</h3> <h3>  社区待居民如初见,而居民的回答却是五花八门。有的怕个人信息泄漏,边谩骂边发牢骚;有时遇到只有小孩在家,只能采集部分信息;有时遇到一问三不知的老人,只能等下次排查。要彻底排查完一栋楼上所有住户的信息,至少也得四五趟。真可谓,居民一张嘴,大伙跑断腿。</h3> <h3>  轻伤不下火线。排查中,工作人员张蔷不慎摔伤,本可以回家休息,但她看到社区人手紧张,工作任务繁重,所有同事都很辛苦,她自愿放弃病休,坚守岗位,带病工作。用她的话说:“我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应该和大家一起坚守一线、抗击疫情,在国难面前,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h3> <h3>  防输入之后便是防扩散,要把居民按在家里,这时小区设卡就成了关键。但若想画地为牢,而且是坚固长久的牢,绝非易事。15个监测点,每个点位都要安排工作人员志愿者值守,这一值就是二十天,没有休息,没有换班,重要的居然没有怨言。老旧小区,熟人社区,她们要执行的却是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措施,来不得半点马虎,也容不下半点情面,难度不亚于上青天。风雨中,社区疫情监测点伫立起三座湛蓝的帐篷,也筑立起十五座永不放弃的阵地,人在阵地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本文撰写:孙月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