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年新年刚过的1月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下达了斩首令,伊朗革命卫队指挥官卡西姆.苏来曼尼在巴格达国际机场被美国无人机射出的导弹击中身亡。苏来曼尼被杀将美伊两国推向战争边缘,使世界陷入了动荡不安...美国为与伊朗战争做好了准备,也很可能导致更广泛的战争。</h3><h3>1月5日,我们如影随形团队一行十人从北京起飞,乘南方航空CZ6025 经乌鲁木齐到达伊朗首都德黑兰。硝烟弥漫,战争随时爆发,我们的伊朗之旅是否能顺利进行,我们的飞机汽车是否能躲得过流弹袭击?只能听天由命了。</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德黑兰Tehran</h3><h3>德黑兰此时已经严阵以待,原定抵达后德黑兰行程必须取消,所有行程改变,一切为苏来曼尼将军的葬礼仪式让路。Espinas Palace 埃斯皮纳斯宫酒店车库入口迎接我们的是苏来曼尼将军的微笑,暂短的夜宿后,在这伊朗这家最好的酒店里没有享用到早餐,漆黑一团的凌晨我们就驱车离开,前往伊朗中部城市卡尚。</h3> <p><br></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去卡尚高速公路边的休息站用早餐,这里的自助餐厅,洗手间和有关苏来曼尼的一切。</h3> <h3>-卡尚Kashan</h3><h3>在卡尚的一天我们去了两个民宅,布鲁杰尔迪宅和塔巴塔巴伊宅,这两个宅子是十九世纪当地的富商的家,这两位富商一个做的是玫瑰油生意,一个是地毯生意,且两家还是亲戚。宅邸建筑各有特色但风格近似,有喷水池,彩色玻璃窗,墙上有复杂的浮雕(灰泥装饰),有穹顶峰塔设计理念紧贴当地气候,当阳光照到有色玻璃,房间会沐浴在绚丽的色彩中。</h3> <p><br></p> <p><br></p> <p>导游给我们讲解了他们这里访客的规矩,去人家拜访时要敲门拍动门环,左右两扇门各有一个门环,男客有男人用的门环,女客有女人用的门环,不同形状的门环产生不同的声响,主人在里面可以根据声音来辨识来者的性别,你们仔细看看这两只门环,男女各该用哪一只呢?</p> <h3>印象中知道伊朗的一些风俗,这里受宗教礼法的束缚,男女不能在公共场合勾肩搭臂,中小学也是男女分校。可是我们一来这里遇到了几个男女青年嬉笑打闹,追逐玩耍得特别开心,一点都不拘束。</h3> <h3>遇到的几位成年人游客都彬彬有礼,而且能讲流利的英文,他们不仅不排斥我们拍照,还极其配合地摆出各种姿势表情。他们只是希望能看到自己的照片,都主动留下了自己的邮箱地址。他们居然都用Gmail!我吃惊地问那两位为我们拍pose 的小伙:你们都可以用Google,你们的政府不封锁吗?他们说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可以用Google搜索全世界的所有信息!伊朗不是邪恶轴心国和一直与美国作对吗?</h3><h3>我担心朋友们的照片要回到中国才能导出来,回去后又不能使用Gmail,还是要了他们其他的邮箱地址,当然他们什么都有,Yahoo, Hotmail...回到北京后发现在中国用QQ等邮箱往Gmail中发邮件还是可以的,当然Google 引擎是彻底不能用。</h3><h3>又问了他们Google,Facebook,Youtube 的使用情况,回答依然是:没有问题,都可以用。</h3> <p><br></p> <p>艾哈迈德苏丹浴室</p> <p>知道伊朗的很多地方白天都可以日月同辉,果然让我看到了。</p> <p>-阿卜尼亚 Abyaneh</p><p>从卡尚去伊斯法罕的路上,经过Karhas 山脚下的古老小村庄阿卜亚尼,这是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小村庄,老人们讲着古波斯语,男人们穿传统的宽脚裤,女性服装特点就是盖住肩膀的头巾,上面是红色印花图案,村庄小巷交织,坎儿井也穿插其中。这里的一半房子已被废弃,等着被风化。村上的很多青壮年都去大城市找工作了,偶尔看到有人在干活,也有不少是晒太阳的老人,光影交织的空荡街巷,为闯入这里的旅行者提供了探索的乐趣。</p> <p><br></p> <p><br></p> <p><br></p> <h3>-伊斯法汗 Esfahan </h3><h3>这个在“丝绸之路”上的商贸重地在阿巴斯大帝的努力打造下成为当时伊斯兰世界最美丽,最宏伟的城市,可以与罗马雅典抗衡媲美。一直有“伊斯法罕,世界之半”的说法。</h3> <h3>伊斯法罕有两座古桥,哈居古桥khaju Bridge 和三十三孔桥 Bridge of 33 Arches. 目前这两座桥都是枯水期,让大桥的美景逊色不少。</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哈据古桥是伊斯法罕最美的桥,至今可以看到桥上的原始绘画。</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三十三孔桥是横跨在扎音达鲁德河上最具代表性的砖石结构古桥,在1599-1620之间修建,它既是桥又是水坝,如今仍然用来蓄水。</p> <p><br></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滩涂上的日出把清晨的雾气映红,仿佛燃烧的火焰。</h3> <h3>桥上桥下的行人。</h3> <p><br></p>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伊玛目广场Naqsh-e Jah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伊玛目广场是“世界典范”的意思,广场用来展示萨法维帝国最美的建筑真品,包括国王清真寺Masjed-Shah,谢克洛弗拉清真寺Sheikh Lotfollah和阿里.卡普宫AliQapu Palace, 这里当时是国王检阅军队和观看马球的场所。自400多年建成以后这里没有多大变化,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建成以前这里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h3> <h3>谢克洛佛拉清真寺(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在伊玛目广场的阿里.卡普宫对面,和谐低调的清真寺是国王清真寺的完美补充,这座清真寺之所以与重不同,是因为它既没宣礼塔也没有庭院,从台阶直接向上入口。据说这座清真寺就没打算开放给公众,是做为后宫女眷的敬神之用。不知是凑巧还是这个用途仍然有效,来到清真寺,内外遇见的都是年轻的女孩子。</h3><h3>通过曲折的走道进入盛殿,花格窗子把光线引入,光影打在深蓝色的瓷砖上产生了微妙奇幻的效果,让人们的眼睛习惯黑暗。光影也让一群带着白头巾的女孩子们的脸庞在黑暗里若隐若现...</h3> <p><br></p> <p>国王清真寺有优雅的蓝色瓷砖,建筑比例完美,清真寺的每个部分都是杰作,整体设计更是令人印象深刻,它的入口正对广场,但清真寺却朝着麦加方向,寺内的每个弓形门廊都通向一个盛殿。国王清真寺也叫伊玛目清真寺,这是伊斯兰革命后的教法,过去的名字是阿拔斯清真寺。</p><p>这是典型的伊朗清真寺,两个宣礼塔,大量使用蓝色瓷砖,也用波斯书法做装饰。</p> <p><br></p> <h3>主殿的东西两侧各有一个神学院,在其中一个院内我们见到了一个神职人员,他静坐微笑地看着我们,身边旗子上写着“Free Friendly Talks “,他看起来也挺像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大师, 我就上去和他打招呼,开始向他问东问西,他好像是有备而来,一下就把我带到了他认为我们有可能有兴趣的问题。他说他是有家庭的,有妻子和三个孩子,我朋友马上插嘴问有几个太太?我给朋友使了个眼色,但他笑着心领神会说我只有一个太太,他针对其他宗教神职人员不能结婚的教法,告诉我们伊斯兰什叶派神职人员没有这个禁忌,像正常人一样有个完美的家庭。他说在这里做阿訇必须是神学院毕业,经过严格的考试才能有资格在这里工作,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十多年,他们可以根据工作年限进阶宗教学者的等级制度,我听不太懂这些名称,他看我假装耐心聆听还是详细给我讲到了他们的终极目标,那就是最后做到律师法官。应该是这样的吧,伊朗是由宗教领袖领导,以宗教法律治理的神权国家,刑法民法都是以什叶派伊斯兰教法为基础,大法官,司法部长都必须是虔诚的宗教人士。和政教分离的国家不同,他们是可以由神职人员转为从政的,就像伊玛目.霍梅尼。伊玛目如同逊尼派哈利发,都是领袖的意思。</h3> <h3>清真寺里,广场上游人随拍。</h3> <p><br></p> <p>穿梭游荡在博佐格大巴扎里,一间艺术品店女老板的容貌吸引了我,伊斯法罕本来就是美女如云的地方,但她仍可堪称翘楚,精致无暇的美貌让过往的游人驻足,有人进到店里就是专门要看她,非给她拍张照片,我没有这样做,她美若天仙,近距离的拍照根本没有必要,隔窗相望的朦胧更让人产生无尽的遐想。</p> <h3>夜幕低垂后的伊玛目广场。</h3> <p><br></p> <p>四十柱宫Kakh-e chehel 是萨法维时期建成的用于享乐和接待大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阿契美尼德的柱廊。二十根纤细的螺纹木柱撑起了一个华丽的天花板,因为和宫殿前的水中倒影浑然一体,所以得名四十柱宫。宫内有六幅巨大壁画,反映了当时生活劳动及战争的场面栩栩如生。</p> <p><br></p> <p>宫内墙上的小幅的细密画。导游说细密画都是根据历史传说故事绘制的,不能随意创作,即使现在也是这样。细密画中喝酒的情景都是在与真主对话,做礼拜时要与真主对话,喝酒就代表在对话,喝酒时头晕陶醉,就是和与真主对话时的感觉。我自己理解的是,按古兰经的说法,真主是众目不可见的,是超然于世的绝对真理,不像基督耶稣,观音菩萨,可以以艺术形式跃然纸上,酒也是真主难以用实体表达的一种象征吧?</p> <h3>学习辨识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利用这块标语牌的文字,导游在给我们讲阿拉伯语和波斯语的区别;上面蓝色的字是阿拉伯语,导游自称不懂阿拉伯语,但是他能读出来,因为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字母发音一样,只是不知其中是什么意思。他举了个例子,他知道人民币上为新疆维吾尔民族写的“中国人民银行”的读法,还念给我们听,但他说,要不是我会中文,在中国用过人民币,我也不知我读出来音是什么意思。下面一行的黑字是波斯语,写法看起来与上面不一样,但是也用阿拉伯语字母写成的。就像我们的拼音“你好”的读法是“nihao”, “nihao” 的音什么人都能读出来,可这几个字母是没有任何意思的。记得余秋雨在《千年一叹》的书中这样写过;“阿拉伯入侵时把波斯文化都破坏了,情景十分悲惨,波斯的文化人也很厉害,他们阳奉阴违,只用阿拉伯的字母,拼写的句子仍是波斯语。阿拉伯统治者猛一看全是阿拉伯文,其实只把他们当作拼写方法而已,波斯语言也因此保留了下来。”上面的蓝字(阿拉伯),第二行的黑字(波斯),都是用的阿拉伯字母,它们以不同的写法表达的其实是相同的意思,那就是:“一个人的善行(例如进行祈祷)将使他的恶行消失”。~译自最后红色的英文字:The good deeds of a man (such as performing prayers) will cause to remove his evil deeds.</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遇到了一群出游的小学生,她们的甜美优雅,淡定自如的气质神态吸引了我。</h3> <p><br></p> <p>街上走路,骑车,休息的平常人。</p> <p><br></p> <p><br></p> <h3>聚礼清真寺Masjed-e Jameh</h3><h3>这是一座古朴的清真寺,没有太多华丽的装饰,更多的是岁月的痕迹,有人说这座清真寺看起来是最舒服的,游客也不多。</h3><h3><br></h3> <h3>看到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Ask me your questions about Islam”. 又是一个步道讲经的场所。</h3> <h3>我们这群访客的到来也惊动了清真寺里鸽子。</h3> <h3>伊斯法罕有个亚美尼亚人都的基督教堂,旺克大教堂,建于1606-1655年,外部看起来比较朴素,内部装潢却非常华丽,融合了伊斯兰建筑的穹顶和瓷砖镶嵌,并且挂满了精美的绘画和浮雕,颜色鲜艳栩栩如生,混合了两种宗教不同的风格。</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这里有一个博物馆,陈列着阿拔斯皇帝容许亚美尼亚有他们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教堂的契约,以法律的形式确保了他们的宗教自由。馆中遇到了两位小男孩主动上前用英文和我交谈,我以为他们是学校老师带着来参观的,他们说是自己来的,学校刚考完试。</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博物馆前还摆放着圣诞节的花环,这里是当地人可以庆圣诞的场所。</h3> <h3>-亚兹德Yazd</h3><h3>亚兹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老城的所有建筑都是用传统的泥砖建成。古色古香蜿蜒曲折的小巷把城市变成了迷宫,被当地人称为“历史的经纬线”。从十三世纪开始这里就成为了一个贸易中心,现在也到处可见餐馆,旅社,商店和艺术工作室的招牌,可是游人寥寥,门可罗雀,有的甚至大门紧锁。</h3> <p><br></p> <p><br></p> <p><br></p> <p>在小巷中匆匆穿梭,住足这个大饼(馕)店,也进去品尝解了馋。</p> <p>地面街巷蜿蜒幽静,但爬上这个古城的某个至高处才看到了它真正的亮点。房顶上高高耸立的礼塔风塔就是这座城市的天际线,站在上面翻过高墙也看到了隐藏的深宅大院,可以说是城中的另一个层面。</p> <p><br></p> <h3>从古街道群走到阿米尔恰赫Amir Chakhmaq 广场,看到了新搭建的台子,凑上前去观看,上面有照片,蜡烛台和鲜花,这是苏来曼尼将军的祭台。仔细观察周围的人,真的有低声哭泣的,广播里也在大声咏诵经文。掐指一算这天整好是苏来曼尼去世的第七天,哦,原来他们也祭头七?</h3> <h3>飘扬的伊朗国旗和写着文字的红旗。网上说这种红旗是圣战复仇的旗帜。这种红色颜色深亮,闪闪发光,还真的透着煞气。我特意去向导游核实,他说红色的旗帜表示的就是纪念英雄洒尽了鲜血,好像也是“烈士的鲜血染红了它”的意思。</h3> <h3>在亚兹德拜火教遗址等待日出,拜火教曾经是古波斯帝国的国教,创始人是查拉图士特拉,一个大约生活在公元前六世纪的雅利安人。波斯人很大一部分是几千年前迁移到伊朗高原的雅利安人,查拉图士特拉的血统说明了这种渊源。七世纪阿拉伯人入侵时硬是带来了伊斯兰教,让拜火教徒逐避居居于亚兹德,也让该地成为拜火教的文化中心。</h3><h3>又是一个没有太阳的早晨,只看到了东方渐渐肚皮白,零星的遗址还有孤零零的风塔。</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帕萨尔加德Pasergadae </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帕萨尔加德始建于公元前546年居鲁士大帝在位期间,四周是贫瘠的山区,现在只有孤零零的居鲁士大帝墓傲立在这荒芜的平原上。回想历史,在这里长卧的是波斯帝国真正的缔造者,古代亚洲最伟大的政治家居鲁士大帝。</h3> <h3>导游手捧的这块刻字纪念品的小石头是Cyrus Cylinder, 上面写的是居鲁士大帝为犹太人攻打巴比伦时发表的被认为是最古老的人权宣言,里面的内容是大致是尊重各民族的权利,宗教信仰等。这件真品在大英博物馆,在伊朗国家博物馆有复制品。上面的文字是4000年前开始使用的波斯文,但是在1400年前阿拉伯人入侵波斯之后就消失了。</h3> <p><br></p> <h3>波斯波利斯Persepolis </h3><h3>波斯波利斯希腊语意为波斯的都城,建于公元前518 年,是波斯帝国最宏伟的都城,在1979年成为伊朗第一个被列入国家文化遗产的景点。</h3> <p><br></p> <h3>有人说这里像佩特拉,但是见过约旦的佩特拉,杰拉什和阿曼山后,这里残留的遗迹真不算丰富。这儿还有个规矩很有意思,不准带背包进入园区,因为游客常常会把这里的砖石带走,是留纪念?到处都被层层玻璃墙包围的差不多了,那一定就少了很多仔细端详的乐趣。</h3> <p><br></p> <p>设拉子Shiraz</p><p>设拉子是伊朗南部最大的城市,法尔省的省会,是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公元六世纪就是波斯帝国的中心。</p> <p>粉红清真寺建于1876年,这是全市最美的清真寺,其复杂精美,艳丽色彩的色釉外墙,顶部蜂窝状构造以及阳光透过祈祷大厅千彩万色的玻璃窗折射出一道道梦幻之光,映得华美的波斯地毯更加流光溢彩的场景让人流连忘返,让人感叹波斯艺术的超凡想象力和巧夺天工的技艺。这些诱人的介绍所说的光景必须仰仗中午以前的灿烂阳光,如果老天不作美,一切只是幻想。</p><p>我们当日一早遇到的是雨加雪,直到第二次返回时才与阳光撞个正着。</p> <p>第一次进来苦苦等待阳光。</p> <p><br></p> <p><br></p> <p>一日二进寺的意外收获。</p> <p><br></p> <p><br></p> <h3>粉红清真寺真名是莫克清真寺Molk Mosque, 外部特征就是这样的。</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绿镜清真寺 Imamzadeh-ye Ali Eha-e Hamaze</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女士们可以用被单把自己包起来,进去看男士们怎样祷告。</h3> <p><br></p> <p>卡利姆卡利姆汗城堡内外。</p> <p><br></p> <p>-再回德黑兰</p><p>自由纪念碑是德黑兰的地标之一,由Hossein Amanat 设计,将现代建筑与传统伊朗元素巧妙结合,最明显的是Iwan(开放式拱形门廊)风格的拱顶,上面贴了8000片白色大理石。如果能进去,是可以看它建筑的复杂工程架构的。</p> <p>戈勒斯坦皇宫花园。</p> <p><br></p> <p><br></p> <p>皇家博物馆</p> 镜子大厅<br><h3><br></h3> <p><br></p> <h3>原美国大使馆,现在的名字是US Den of Espionage mismatch.</h3><h3>前美国大使馆曾经是1979年大革命的焦点,学生们冲进大使馆将美国52名外交人员当作人质扣押了444天。废弃的大使馆外墙画满了反美海报,前院花园插上了一片白色十字架,用美国以色列国旗装扮成墓地。</h3><h3>全世界反美的国家和人民不少,还真的没见过以这样歇斯底里的形式公然羞辱美国的。</h3><h3><br></h3> <h3>在伊朗的几天里,世界形势动荡变化着。从一月三日苏来曼尼将军被暗杀开始,世界就陷入了动荡不安的七天。虽然美伊各退一步,缓解了一些紧张局势。又逢一月八日乌克兰飞机德黑兰坠毁,之后的一月十一日,伊朗政府承认了是伊朗导弹误击造成。机上176人无人生还,这给美伊之间不断升级的军事冲突增加了悲剧性的尾声。机上16名伊朗优秀大学生坠亡又引起学生们对伊朗政府的不满,国际危机转变成了国内危机,一场规模更大的,自发的反政府活动正在酝酿。一月五日到达德黑兰时整座城市都悬挂着悼念苏来曼尼的旗帜,一路南下每个城市都是同样内容的装挂。十二日再回到德黑兰,整个城市已开始换上纪念飞机失事学生的旗子,真是风云聚变啊。</h3><h3><br></h3><h3><br></h3> <h3>我们刚到伊朗时,因为政府的悼念活动没能在德黑兰停留,今天最后一天又赶上学生自发的反政府示威,取消更改了白天的活动内容,连参观美国大使馆旧址也是在大巴车上完成的。</h3><h3>临时选择远离市区,路径伊玛目·霍梅尼陵墓时拍下了这两张有纪念意义的照片。</h3> <h3>这次的伊朗之行,是我世界文化之旅的其中一站,不仅收获了上千张照片,还滤清了以往比较含糊概念。</h3><h3>1,伊朗与波斯-波斯是伊朗在古希腊和拉丁语中的旧称,就是说波斯就是伊朗的古名。当然随着历史疆界的变化,伊朗与波斯的感念和范畴也有重叠与交叉。</h3><h3>2,伊朗人和阿拉伯人-伊朗人以波斯人为主,波斯人是雅利安人的后代。阿拉伯人是指北非和西亚将阿拉伯语的文化共同体而不是种族,大部分属欧罗巴地中海类型。伊朗人讲波斯语,不是阿拉伯人也不是阿拉伯国家。</h3><h3>3,波斯文化与阿拉伯文化-古波斯人很早就创立了灿烂的文明,庞大的萨珊王朝,阿拉伯在七世纪征服波斯后吸收了先进的波斯文化,比如波斯的行政体制,学习波斯的医学,建筑,阿拉伯人占领波斯后反而受到波斯文化的全面影响,但给波斯留下了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字。</h3><h3>4,伊朗的宗教-伊朗的原始宗教是拜火教,被阿拉伯占领后被迫信奉伊斯兰教,他们信奉的是伊斯兰什叶派,而大部分伊斯兰教国家都是逊尼派。</h3><h3>伊朗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的回家,因为受美国等西方国家制裁封锁四十多年,也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但他们依仗丰富的石油资源,以石油开采业为主,也有自己的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和计算机软件业,是世界石油输出国组织国成员,也是亚洲重要经济大国。伊朗之行八天感受到他们人民的自信顽强,加之不惧与超级大国对抗,俨然是一支傲立世界动荡之局的铿锵玫瑰。</h3><h3>感谢如影随形的迟玉洁老师,硝烟四起中依然引领我们前行,感谢伊朗导游塞义德先生,每天带给我们生动的历史文化知识。感谢一路同行的朋友有缘与你们相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