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难见真情——记疫情防控期间,我们村里的那些感人事儿

岁月静好

<h3>作者:锦绣时光</h3> <h3>鼠年的春节,在孩子们零星的爆竹声中,悄然而至。但是突如其来的疫情,却彻底打破了春节里本该有的喜庆与祥和。在所有人都惶恐不安,草木皆兵的时候,一些人却以有家不能回的方式,为村民的健康安全,自觉地筑起了一道铜墙铁壁。</h3> <h3>村书记孙旭辉和治保主任王洪伟,积极响应镇政府的号召,迅速地在村口设立了疫情防控站。疫情防控站责任重大,由于书记要经常到务工返乡人员的家里回访、检测,治保主任也要经常去镇里开会,传达镇里对疫情防控部署的指示精神,还要义务地给群众往回捎带所缺的物资和药品,所以人手就明显地不够用了。于是、以村医刘洋,和三社 社长王守吉,村民于言为主的志愿者赶来了。大家一起,在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和措施下,每天只带一个薄薄的口罩,去接触形形色色的路人。所有的进出车辆人员,都要排查摸底消毒,所有的身份信息、车辆信息和健康信息,都登记在册,一丝不苟认真对待。大家齐心协力,不分昼夜地坚守在村口简易的薄铁皮房里,虽然天寒地冻,环境恶略,但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运作着,不曾有任何一个疑点问题遗漏。</h3> <h3>刘洋、一个不满30岁的小伙子,是我们村的村医。我们大队一共有三个自然屯,每个屯子之间,都间隔好几里地远。冬天路滑,谁家有个头疼脑热的,他就上门服务。每天早晨天刚亮,就开车在三个村子之间巡回打针送药,常常是早饭晚饭一起吃。疫情来临之时,更忙坏了这个淳朴的小伙子,除了每天必须打针送药之外,还要天天给低保家庭、和有务工返乡人员的家庭,义务消毒试体温,总是脚打后脑勺的忙。有次我对着背着沉重的喷雾器的他说:小刘洋啊、你有多少体力,能架得住这么折腾啊?他憨厚地笑了笑:没办法、谁让我是村医呢,这是我的责任和义务,咬咬牙、一挺就过去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多好的孩子呀,在病毒面前毫不畏惧,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一意地想着自己的父老乡亲……</h3> <h3>防控站里所有人都在忙,忙的时候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于是泡面就成了他们的主食,就是挨饿也是常有的事。王守吉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书记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拖着一身的病,这么没日没夜的熬下去身体能吃得消吗?于是他自己掏腰包,买了水果、香肠和水,以备不时之需。小爱怡情、大爱无私,就是这最普通的水果和香肠,感动了所有的防控人员,所有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立志一定为村民们保驾护航共渡难过。</h3> <h3>最值得表扬的是三社的张显,张显五十多岁了。腿脚不好,二级残疾,妻子常年生病,儿子离婚。两个年幼的孙女需要他们抚养,家里仅有的半晌地勉强维持温饱,为了供孩子上学、吃奶粉,在家里开了个小卖部,卖些零散的货物,也挣不几个钱。就是这样家庭,大疫面前献大爱。张显让媳妇把卖店里所有能吃的东西通通装了起来,整整四大箱子的食品。是两个孩子好几个月的零花钱啊!都捐到了疫情防控站。书记几乎是含着泪水,接受了她们的捐赠,激动地说:你们那么困难都不给我添麻烦,现在却要反过来帮助我。张显的媳妇抿了抿嘴难为情地说:这点东西也拿不出来手,你们将就吃吧,总比挨饿强,大家伙都搭把手,你们就少遭点罪。就是这么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妇女,让所有的防控人员激动不已热泪盈眶!</h3> <h3>这就是我们村子最感动人心的故事,只要疫情一天不结束,这样的故事还会继续上演下去,还会有很多我知道的,或者是我不知道的感人故事出现。当所有窝居在家里的人们,抱怨日子难熬的时候,有没有想一想防控站里的干部群众,你们的这种难熬,正是他们求之不得的幸福。那些自愿捐赠物资的人们是为了什么?他们是在间接地告诉那些守护在疫情一线的干部群众,他们心里装着百姓,百姓的心里也牵挂着他们啊!他们为村民付出的点点滴滴,村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h3> <h3>我常常在想,守候在抗疫一线的干部群众,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一定能感动天地,疫情很快就会过去,他们所吃的那些泡面,一定不辜负他们的希望,拴住他们一辈子的健康和快乐。多希望疫情早点结束啊,让那些疲惫不堪、最美的逆行者们,回到阔别已久的家里,坐在热乎乎的炕头上,吃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然后一觉睡到自然醒。这些看似平凡的不能在平凡的小事,正是他们这些守候在抗疫前线的干部群众,最奢望的幸福啊……</h3>

疫情

防控

张显

他们

干部群众

村民

所有

家里

人员

治保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