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相看黄鹤楼

刘海霞

<h3>  悠悠长江水,亭亭黄鹤楼。武汉,一个三千多年的历史名城,在2020年的春节,聚焦了全世界人的目光和关注。牵动人们的,不是她风姿绰约的黄鹤楼,也不是碧波荡漾的东湖,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新型冠状病毒。</h3> <h3>  一看这个名字,大家都不会喜欢它,是呀!谁喜欢和病毒打交道呢?但是,武汉注定无法逃脱,以至这个春节,我们举国、乃至世界都谈武汉“色变”。这个春节大家的关键词不再是回家、年夜饭、走亲访友......而是——武汉、新型冠状病毒、隔离、疫情......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全国人们都听从国家号召,自觉宅在家里,不走亲、不访友、不串门、不出行,尽可能地避免与他人接触。往日热闹的大街上,变得冷冷清清,车辆和行人屈指可数,正应了那句“路上行人欲断魂”,即便偶尔见到行人,那也是“犹带口罩半遮面,大家相见不相识”。</h3> <h3>  宅在家里干什么呢?人们一边通过手机、电视关注疫情,每天看着关于疫情揪心的数字,听着电视上医生、护士、各级防疫人员的感人故事,一边排解宅在家里的各种焦虑和无聊,于是便有了朋友圈里各种晒:凉皮、油条、面包、蒸馒头、甜甜圈、披萨.....中西美食大融合,甜的、咸的、辣的、酸的,能做的,以前没有时间做的;不会做的,现在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都要把它们做出来。连那些“十指不沾阳春水”的人儿,都开始了“洗手作羹汤”,华丽转身,摇变成“厨神”“厨娘”。</h3> <h3> 不止如此,平时窗外叽叽喳喳的小鸟,楼下花坛角落里几片绿莹莹的青菜,谁会去多看两眼呢?现在却成了稀罕物,儿子读书累了,我会说:往阳台下看看老奶奶种的青菜,多看绿色对眼睛好!儿子还真是来了兴致,还问我这是什么菜,那是什么菜。不是儿子想认识各种蔬菜,他也想排解一下自己的无聊吧!从我们家阳台向远处眺望,我竟能看到学校的操场,这是我以前没有发现的惊喜,突然有点赶紧上班的愿望,每天忙忙碌碌地上班、讲课、改作业、教育学生,竟是如此的充实和羡慕。</h3> <h3> 大人们各色地忙碌着,孩子们呢?正月十七应该是学生们的开学日子,可因为疫情,孩子们只能乖乖呆在家里,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特殊学习,每天上午,我和孩子一起听课,下午辅导孩子写作业,背书。我上午也得给学生们留作业,下午瞪着手机、电脑改作业,这才深深到:还是上班好!</h3><h3> 孩子写完作业闲暇之余,8岁的儿子总会追问我:“妈妈,什么时候我们可以出去呀!”</h3><h3> “等空气中没有了病毒我们就能出去了!”</h3><h3> “病毒长什么样子?”</h3><h3> “像一个王冠一样,所以才叫它“冠状病毒。”</h3><h3> 说完孩子拿着我的手机,看了病毒的样子,画一幅关于武汉疫情的画,还说:妈妈我该用什么武器才能把它给消灭了?</h3><h3> “你觉得什么样的武器最厉害,就画什么吧!”</h3><h3> 孩子画了一个大的拳头打在病毒上,还说:我要把它们全部消灭光!</h3><h3> 前天下楼给邻居送个东西,3岁的小儿子站在阳台上,大声喊:妈妈,快上来,外面有病毒!我笑了,同时又多了些许伤感,多么真切又多么稚嫩的话语,他想象不到:此刻有多少人正躺在病床上,和这骇人的病毒作斗争;有多少医生、护士正在抵抗这没有硝烟的战“役”;有多少科研攻关的医学者正在和病毒赛跑;有多少防控一线的各级干部、职工正夜不能寐,护佑大家的平安......</h3> <h3>  融融春日的阳光都透过玻璃,照在我家的阳台上,如此明媚,如此温暖,遥想:那往常游人如织的黄鹤楼此时有些寂寞了吧?那武大校园里烂漫的樱花,可别孤芳自赏了?那碧波荡漾的东湖,是否在春潮涌动?那烟波浩渺的长江水,又在期待谁的靠岸?</h3> <h3>  或许下个月,或许下个星期,又或许明天,我们又可以遥看“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波澜壮阔;又可以欣赏“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绿树芳草;又可以感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的泼墨山水。那黄鹤楼中吹笛的玉人,在渴望谁的到来,一起去欣赏江城的梅花?</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