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在病毒脊背上的舞者________市疾控中心流调处置队消杀组战“疫”纪实

田野临风

<h5><font color="#ff8a00">  早晨7时10分,消毒组出动专业消毒人员3名,消毒车1部,车载大型喷雾器1台,背负式喷雾器3台,对任村镇疫点村居民住宅区域、街道外环境进行消毒作业,使用84消毒液15升,消毒面积约2400平方米。<br>  ……<br>  中午1时30分,消毒组出动专业消毒人员6名,消毒车2部,车载大型喷雾器2台,背负式喷雾器5台,对开元街道某小区某单元住宅、楼道及小区环境进行消毒作业,使用84消毒液20升,消毒面积约3200平方米。<br>  ……<br>  晚上9时30分,消毒组出动专业消毒人员4名,消毒车1部,车载大型喷雾器1台,背负式喷雾器4台,对确诊病例石某活动场所市区某大厦重点区域进行大规模、全方位的消毒作业,使用84消毒液24升,消毒面积约3900平方米。<br>  ……</font></h5><h5><font color="#ff8a00"> 今天消毒组共计出动8次,合计使用84消毒液83升,消毒作业面积共计约12000平方米</font><br></h5> <h3>  以上是市疾控中心流调处置队消毒组2020年2月1日工作日志的一部分,内容近似枯燥,但却是他们一天工作真实记录。</h3><h3> 病媒消杀队是市疾控中心的一支常备力量,在2016年“7.19”洪灾灾后防疫中,他们连续半个月奔波、奋战在全市各个受灾乡镇、村庄,为成功实现灾后无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过程中,他们担负着繁重的病媒消杀指导、实施任务,为助力我市卫生城市创建做了大量工作。2020年元旦过后,市疾控中心敏锐地审视着****疫情的变化,在加强传染病网络监测的同时,提前筹备各个专业队伍的组建。在原病媒消杀队伍的基础上,补充调整新生力量,1月20日就建立了由10名业务能力强、身体素质好的专业人员组成的疫情消毒组,主要负责对我市报告的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居所及周边环境、集中隔离点及其它重点场所进行强化、专业消毒处置。</h3> <h3>  1月24日夜,林州市人民医院报告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接到指令后,年轻的病媒生物防制科科长郭振华立即检查装备,组织人员,全副武装,火速赶往病例居住的小区。17年前,他刚刚参加工作,就遇上了“非典”,他主动请战,成为一名流调队员;如今,多个工作岗位的磨练已使他成为疾病防控的中坚力量。到达现场后,他立即着手病例家接洽探查、消毒区域设置划定、消毒方案操作落实……返回时,时间已是深夜子时。20多天来,不论是寒意袭人的深夜,还是寂静无声的凌晨,他带领消毒组坚持24小时全天候待命,接到指令立即出发,奔赴战场……</h3> <h3>  消毒组10名人员当中大部分是2003年出征过“非典”、2016年战斗过洪灾的老兵,也有新加入消毒队伍、未经过战场历练的新人,他们老中青协同作战、传帮带共同发力,战场上互相鼓励、互帮互助,出现场间隙便组织学习消毒技术规范,探讨改进更合理的消毒方法。作为专业的消毒队伍,他们更加注重科学消毒、规范消毒,合理实施分区消毒、精准消毒。在进行疫源地消毒时严格区分随时消毒和终未消毒,严格按照消毒对象不同合理调整消毒浓度,在保证消毒效果的同时避免过度消毒,避免产生环境污染。</h3><h3> 消毒组中王相林、崔志奇都是退伍老兵,二人虽已离开部队多年,但军人本色不改,依然保持雷厉风行、敢打敢拼的工作作风。老党员王相林主要负责开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辖范围内病例居家环境消毒任务,自我市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辖区内各个居民小区的高楼之间和村庄的大街小巷,处处都留下了他身背喷雾器的背影。我市首例确诊病例家庭消毒任务就是由王相林完成的。接到命令后,他二话不说,身背40多斤重的喷雾器第一个冲进了疫点楼道,出色地完成了病例家庭消毒任务,充分体现了军人果断干练的本色和党员冲锋在前的担当。曾多年担任消杀科科长的崔志奇,在消毒消杀方面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娴熟的专业技能,此次疫情除主动承担培训老师的角色外,战场冲锋也常常争先恐后,发挥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和引领效果,为年轻组员树立了榜样。“让我先来”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h3><h3> 消毒干将常晓军、刘会丰,每天背负沉重的喷雾器进行消毒作业,贴身的衣服被渗透进的消毒液浸蚀得褪了色,身上的皮肤过敏红肿,却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从不喊一声累、不叫一声苦。任村镇仙岩村一家父子两人先后被定为确诊病例,该村随即被划为疫区。接到消毒命令后,消毒组迅速赶赴疫点,常晓军、刘会丰二人全身穿戴好防护装备,背起喷雾器,毫不迟疑地走进确诊病例家中,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了疫源地消毒任务。</h3><h3> 消毒组员任军宪,搬运车载消毒器材时额头被磕破,他受伤不下火线,简单包扎了一下伤口,头缠绷带继续坚持在消毒一线。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终端污物消毒处置也是一项重要的防疫消毒任务。在老组员的带领、指导下,消毒新兵李海波、王靖铸,积极学习消毒理论知识和药液配比方法,快速融入到消毒团队之中,成为消毒精兵。二人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多次出色完成我市两个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化粪池排泄物消毒处置任务。</h3> <h3>  20多天来,消毒组日夜坚守在工作岗位,快速反应,迅速出击,第一时间赶到疫区,对疫点的每一个可疑角落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处理。他们既要承受病家潜在病毒侵袭的风险,又要承受高效含氯消毒剂对身体的刺激和伤害,更要做好病家担心消毒对物品损坏担忧的解释工作。从白天忙碌到夜幕降临,从夜晚忙碌到拂晓晨曦,是他们的工作常态。误了饭点就泡面充饥,实在累了就车上小憩。遇到紧急情况任务叠加时,为了节省防护物资,他们要身穿防护服连续工作5、6个小时,面部被防护用品捂得发肿,喷雾器背在身上早已麻木。他们每个人都是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上有老下有小,是家中顶梁柱;但大敌当前、使命所系、责任所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毅然逆行、勇往直前。</h3><h3> 截至2月17日,疾控中心流调处置队消毒组共计出现场81次,出动人员315人次、消毒车87辆次、大型喷雾器87台次、背负式喷雾器189台次,共计使用含有效氯5%的84消毒原液540升,消毒面积约12万平方米;共计对我市两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化粪池实施消毒处理5次,使用含有效氯50%的漂精片6000克。</h3><h3> “时代中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h3><h3> 这是武汉作家方方说过的一句颇含哲理的话,疫情期间,被各种报道反复引用,用来形容疫云笼罩下个体生命的脆弱与无助,这句话显然已成了“网红”文字。</h3><h3> 在我看来,包括流调处置队消毒组全体成员在内,那些每天冲锋在战“疫”前沿,与病毒面对面较量的一线工作者们,他们冒着“时代灰尘”随时会落在自己头顶上的危险,去帮助素不相识的人们搬走压在头顶上的“无形大山”——他们是无畏无惧的战士!是踩在病毒脊背上的舞者!是新时代最可敬可爱的的人!</h3><h3> 21世纪初的这个庚子年的春节,注定是如此的不同寻常,瘟魔狂舞,疫情肆虐,欣欣向荣的中华大地一时间仿佛陷入寂静。阳光遁匿,黑夜无边,但在黑暗中依然有星光点点,逆暗而动。一个光点,闪若荧虫,是那么微不足道;无数点光,汇聚如火,燃烧夜色,启幕黎明——天亮了,太阳依旧普照大地,山河依然生机灿灿!</h3><h3> 每一位逆行者,都是黑暗中的一点亮光,他们是光明的使者,他们值得永远被赞扬、尊重,而不仅仅是在当下。</h3>

消毒

喷雾器

病例

流调

消杀

消毒液

疫情

我市

背负式

病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