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宁与青蒿素

夏建国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492年哥仑布发现新大陆后,大批欧洲人分分殖民美洲,开辟新世界。在西班牙人殖民的安第斯山脉地区,每年的夏天人们就爱得一种奇怪的病:首先是寒战,继而高热,再后是大汗淋漓。而且这些症状每隔几天就发一次,很有周期性的。数次发作后患者会丧失劳动力并逐渐呼吸困难,不少人最终丢掉性命。此病不仅殖民者西班牙人会发,当地原住民印第安人也会发,但印第安人发病后往往很快好转,少有死亡。殖民者通过观察与交流发现印第安人发病后就喜欢啃一种叫金鸡纳树的树皮,于是他们也如法效妨。有天西班牙总督夫人不幸染上此痛,正在痛苦不堪时,有位神父将树皮献了上来,总督夫人啃食后,症状很就消失了。此事立刻在欧洲引起轰动。</h3> <h3>金鸡纳树</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6世纪的欧洲正是文艺复兴的末期,科学的萌芽已经开始出土。得到树皮能治病的信息,有了一些科学头脑的教士,练丹师及药师们不会满足这种粗犷,糊涂的治疗方式,他们纷纷尝试各种方法试着提取其中真正有效成分,并将其命名为金鸡纳霜(也称奎宁)。尽管纯净的奎宁只是在1820年由法国人P.J.佩尔蒂埃和J.B.卡芳杜首先制得,但这其间,他们提练的不太纯净的奎宁也救了成千上万人的性命,这其中包括我们的康熙大帝。</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P.J.佩尔蒂埃</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与此同时,在其它科学技术(如显微镜)辅佐下人们逐渐搞清了此病真实病因一一一种由蚊子传播的虫媒传染病,并将此病命名为疟疾:在某些蚊子的体内存在一些微小的寄生虫(疟原虫),当蚊叮咬人之后,会将小虫注入人体,小虫随血液进入肝脏,在肝脏发育一段时间后又再次入血进进入红细胞,在红细胞内完成增殖并使红细胞破裂,增殖小体释放入血,当此人再被蚊虫叮咬时,增殖小体被吮吸入蚊体内并在此发育成虫,从而完成其生理闭环。另外人们还搞清了奎宁抗症的具体机制:它能与疟原虫的DNA结合,形成复合物,抑制DNA的复制和RNA的转录,从而阻止症原虫的发病。</h3> <h3>疟原虫生理</h3> <h3>奎宁分子结构</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奎宁数百年来挽救了数以千万计的人的生命,但由于疟原虫分布实在太广,在环地球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存在,至今每年约有1.5至2亿人发生疟疾,死亡150至270万人(儿童为主),更由于疟原虫逐渐产生的耐药性,奎宁的药效已大不如前,急需一种新的药物来替代。</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在这关键时刻,一位伟大的中国女性一一屠呦呦出场了。</h3> <h3>屠呦呦</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68年,中国中药研究所开始抗疟中药研究,时年39岁的屠呦呦担任该项目的组长。她用两年的时间研究数百个药方,最后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获得灵感,感觉这种遍及中国低海拔湿地的绿色单茎植物一一青嵩可能有一定的疗效。于是她开始了提取其有效成分的研究,初始她利用传统中医加热的方法提出,但提取物并无疗效,以后她改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如低温提取,乙醚冷却的方式终于获得了青蒿素,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屠呦呦曾亲服青蒿素以检验其副作用。随后大样本的双盲法的临床讨验开始,结果证明青蒿素对疟疾的抑制率达100%,从而一个伟大的新药就此诞生。进一步的研究不仅搞清了青蒿素的化学成分,还搞清了它抑疟的作用机理是青蒿素活化产生自由基,与疟原虫蛋白结合作用于疟原虫并使疟原虫的多种细胞结构破坏。从而达成了一个科学的闭环。</h3> <h3>青蒿</h3> <h3>青蒿素化学结构</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青蒿素自发明到现在已有44年,已使600多万人成功逃脱了疟疾的魔掌。为了表障屠呦呦的贡献,2015年诺贝尔奖理事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奖给了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