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请给出嫁的姑娘留个家》

枫林夜语

<h3>午后,一杯咖啡,几色水果,恰阳光正好。 在这盛世,这样的生活,已成为一种常态。只要你心中愿意,有这种情调,相信大多数人都可以,如果回到80年代,这可能就是一种追求。 现代人几乎都已渡过了温饱关,在小康的路上行走,物质我们都早已满足不缺,然而精神与情感呢? <br></h3> <h3>上周因为朋友的生日,很偶然认识了一位朋友,大家都推杯换盏,欢歌笑语!而她只偶尔抬起头,假装微笑地表示了她的参与。这应该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弘子是位客家女人,来深打工后与前夫相恋,然后不顾一切地随夫远嫁他乡,这也无可厚非,在这通信发达,人员流动大,跨度大,又错综复杂,万花筒般的世界,远走和远嫁早就是常态! 远嫁!注定是一场赌注,一个人收拾起心情和人生,随他远走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接受新的人脉和全新的事物世界,所有困难,艰辛,泪水,如果另一半不能陪你渡过,那可能注定只能在黑夜独怆泣! 男女平等叫了近一个世纪,而婚姻上,还大多是妻随夫嫁,公平,还只能是场面话,要走的路可能还要半世纪,也许有一天婚姻里,男人嫁给女人也会成为常态。但是现在?还路漫漫。 <br></h3> <h3>远嫁他乡的日子,开始是幸福的,可是爱情的保鲜期一过,地域,文化,风土人情的差异,而偏偏她们又都只是在工厂上班的一族,没有溶入进都市,在相识的城市拥有自己的新家。那点微薄的薪水在照顾儿女成长加上世俗的人情南北,一年下来早就所剩无几了。 生活的据拮加上前述的因素开始发酵,再加其他的外在因素,她们熬过了七年之痒,也熬过了十年大劫,可在第十三个年头还是婚姻走到了尽头。 离婚后的她依然回到深圳上班,而眼下近年关,面对近半月的年假,大多人都在规划回家,怎么过一个热闹年。而每每听到这样的话题她的心便会被刺痛一次,家?我的家在哪?婆家回不去,娘家因风俗,嫁出去的女儿回家不能住家里只能住酒店,再说能住也只是寄居,那些家里的东西早是兄弟们的,曾经在未嫁前与我有份的土地,随着婚姻早已没有一寸与我相关。 何处是家,有人说灵魂安放处便是家?她们的灵魂该安放何处呢? <br></h3> <h3>除了客家人男女地位比较明显外,其他地方呢?</h3><h3><br></h3><h3>女儿出嫁后,家里的财产田地是不是都分给了儿子,有谁家说要给女儿也留一份吗?这好像早就天经地义。</h3><h3><br></h3><h3>可是一旦女儿出嫁后婚姻走到尽头,离异后对方的家回不去了,娘家也没了家,她成了双方的客人,该何去何从。 儿子,女儿,都是父母心上流传下来的血脉,又何能分彼此呢?我们虽说儿子能养老能传宗。可是一旦有个三病二痛在床头照顾的几个是儿子呀?大多是女儿!儿子只有在父母无法劳作,需要吃用时承担了那么点生活费,而在当下,有社会保障,养老,自已手中的存蓄,最重要的养老便是生病后卧床不起时的照料,这副重担大都是落在女儿身上。 重男轻女,自古有之,可也到了该打破的时候,君亲已被打破,封建已被打破,一夫多妻,三纲五常也早被打破,就连孝道都有从愚孝向恒孝转变,那男女都是自己心头的血脉,不能分彼此。 父母,女儿虽以出嫁,她像只鸟儿长大了,到外面的世界飞翔而已。请我们依然为她们留一寸天地为家。也许有一天她飞累了,倦了,受伤了,她不是茫然无去处,而娘家依然有盏灯,有扇门在等她归来,容她生活,疗伤,安放灵魂吧!!!<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