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是麦田伴行第二课堂青浦明天小学流动儿童陪伴阅读《夏洛的网》最后总结课。提前2周,我和笑笑姑娘就开始讨论什么样的课程形式又吸引孩子们,又能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组的组长风清告诉我,因为城市入学条件政策的变化,这里大部分孩子在这个学期结束后,就要离开繁华的都市,回到老家继续学业。她觉得有些依依不舍。
有些事情可以来日方长,有些事情只能后会无期。作为这些孩子伴读的最后一课,我们的陪伴在孩子们漫漫人生路上像一阵清风,是不是应该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呢?
笑笑姑娘建议给每个孩子写一张小卡片,留下长久的回忆,于是这件事情就交给她来完成了。她还建议排练课本剧时,要有头饰,让孩子们沉浸进去,于是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来完成了。我还想,伴读的目的就是让孩子们喜爱阅读,继续阅读,于是又采购了6本《夏洛的网》同一作者的另一本著作《精灵鼠小弟》,奖励给那些敢于上台分享的同学(后来在上课时,真后悔没有人手一本,没有拿到书的孩子我送了巧克力,可是巧克力一时的甜蜜是无法与与长久阅读的喜悦相提并论的)。
上述这些都是有形的东西,确实可以给孩子们留下些什么。但是真正能留在内心深处的不是有形的东西。引导思考,留下不同视角,才会让孩子们收获更大。
上一节课布置的任务,让孩子们选择书中一个角色,给它写一封信,我猜测孩子们都会把信写给夏洛这个光辉高大的角色。如果引导孩子们去重新认识书中一个反面角色——小老鼠坦普尔顿,是不是会很好的效果呢。
我设计了从三个角度去重新认识小老鼠坦普尔顿。
一是让孩子们列举坦普尔顿所做过的好事,引导大家不能只看别人的缺点,也要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为什么坦普尔顿会成为一只自私、冷漠、固执、残忍的老鼠。从他最后对威尔伯的那段话来分析,他说:“我倒想知道,我帮了这么多忙,我得到过什么感谢呢?对老坦普尔顿一句好话都没有,只有毁谤、讥讽和冷言冷语。对老鼠一句好话都没有。……谁关心我坦普尔顿?”这是一种心底的呼喊。环境的作用远远大于一个人本性对他的影响,它是一只在在环境的迫使下产生严重缺陷的老鼠。
三是让孩子们知道,在日常生活中像夏洛这样完全无私的人非常非常少,而许多人活得就是跟老鼠坦普尔顿一样,有着和小市民一样的自私,一样的那么容易被利用,一样的生活在自己给自己编织的利益之笼中,一样的悲哀一样的令人同情,而这才是真实的、残酷的社会。
课前我有些担心,这样的引导会不会让孩子们困惑。在当天的课上,没有教学经验的我上得并不出彩,控场和节奏掌握也不太好,我自己分析得多,习惯性地讲得多,而引导的语言少,让孩子们自己去说的少。但是孩子们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当天的课上,我只是稍稍分析,理解力较强的几个同学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思考。刘冉、贺鑫、张晋嘉等同学现场就能脱稿直接说出写给小老鼠坦普尔顿的信。为孩子们的悟性和深刻的思维点赞。
短短的1个多小时的小组课就这样匆匆结束了,给孩子们送上一张张热乎乎的小卡片和书,依依惜别,祝愿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与众不同。
看,曾经有这样一群傻傻的人,陪伴在流动儿童身边;看,阅读的快乐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看,陪伴的过程在孩子们脑海里留下美好的记忆;看,总有一天这些种子和记忆会生根发芽结果。
看,麦田伴行的风,吹过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