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一人"陈献章

在远方

<h3>广东省江门市白沙大道37号,是江门市博物馆所在地,但是,大门牌坊明目张胆写着的,是《陈白沙纪念馆》。</h3><h3>陈白沙原名陈献章,江门市白沙村人,以白沙为字。人们惯称其陈白沙。</h3> <h3>牌坊一联:</h3><h3>哲理绍程朱,紫水黄云兴邑里;</h3><h3>真如传孔孟,光风霁月耀江门。</h3> <h3>之所以能够以一个纪念馆"兼容"一个中等城市的博物馆,是因为陈白沙当之无愧。</h3><h3>孔子在春秋时期创立的儒教,作为正统思想在中国横行了几千年,无论朝代如何更迭。</h3><h3>孔子是山东省曲阜人,曲阜孔庙,为拜祭这位圣人的"主场"。到了唐代,皇帝觉得孔子一人受拜孤单,就把能作社会道德楷模且学贯五车的先贤大儒也恩准陪列,立牌位供奉,称作从祀。到清王朝倒台,历代皇帝共批从祀156(一说159)人。</h3> <h3>万历十三年(1585年),皇帝批陈白沙从祀,追谥"文恭"。从官方角度确认陈的道德水准和学术成就。其时陈已去世85年。</h3><h3>陈白沙是岭南进入孔庙从祀唯一者,史称"岭南一人"。</h3> <h3>这个岭南一人的大儒,与从祀的孟子程颐朱熹等贤人大儒都不同,有十分独特的人生。</h3><h3>陈白沙父陈琮,农民,家有余粮,也喜欢读书,可是27岁那年,他在妻子怀孕之时就死了,所以,陈白沙与众不同,他是遗腹子,由母亲和祖父抚养长大。不过,他的母亲足够坚强,守节到九十多岁才死,后来皇帝给她立了个贞节牌坊。</h3><h3><br></h3> <h3>牌坊背后的匾题"贤子节母",贤字右上角换了个忠字。是表彰陈白沙学说利于封建王朝统治及其对皇帝忠心。</h3><h3><br></h3> <h3>第二个不同,陈白沙的满腹经伦,基本是半耕半读,自学成才取得的。</h3> <h3>说基本,是陈白沙师从过理学家吴与弼。</h3><h3>自幼聪慧的陈白沙,少时也考过秀才、举人,但是一到可以分配当官的会试,他就与众不同,总是考不上。</h3><h3>正统十年(1445年)陈白沙进京会试,落弟。景泰二年(1451年),再次会试,仍落弟。从此陈白沙就不去考试了。陈经梅关驿道去江西师从理学大师吴与弼。不过,他立马就觉得吴所教不合其意,未及半年就回乡了。从此自己埋头苦读,认真钻研,反而竟然成了大器。</h3> <h3>在一个小土坡上陈白沙搭起庐舍在此苦读,把土坡取名为"小庐山"。</h3> <h3>十年寒窗,陈白沙终于学贯五车。</h3><h3>孔子的《六经》、《论语》过于言简意赅,后世的学者解读并加插自己的观点。宋代程颐、程颢兄弟解读为"去人欲、存天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接下来的朱熹发扬光大,写了名著《四书》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修身准则。史称程朱理学。</h3><h3>陈白沙把程朱理学推高一层,提出"天地我立,万化我出,而宇宙在我",开创明代及其后世的心学思想,心学至王阳明达到高峰。</h3><h3>如果我没有弄错,心学大概就是说唯心论的学问。</h3> <h3>陈白沙开馆授徒,传道授业解惑,传播他解读的的儒家文化。</h3> <h3>他要求学生唯勤戒懒(图为陈写的戒懒文)。他不赞成死读书,带领弟子劳动、出游,还学孔子六艺。</h3> <h3>这位二次会考落弟的陈白沙,以其渊博的知识和新款的教育方法,使其教授的179位门生,33人考取举人,17人考取进士。史上大儒,极少在教授后学时取得过如此辉煌的成绩。</h3> <h3>门生多有姣姣者。弟子湛若水,明嘉靖年间历任礼、吏、兵三部尚书。为陈白沙衣缽传人。创办数十座书院传播心学,弟子千余。</h3> <h3>弟子张诩,继承陈白沙,以心学名于海内,著作等身,有"岭南孤凤"之称。</h3><h3>陈白沙及其徒子徒孙把他的儒家哲学思想推而广之,形成学派,史称江门学派。</h3> <h3>陈白沙既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诗人,他写的诗,现存二千多首。</h3> <h3>只是他的诗刻板哲理多,欢欣愉悦少。他的前辈朱熹"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样鲜活的诗,在陈诗中就少见到。</h3><h3>下面是他的一首名诗。</h3><h3><br></h3><h3><br></h3> <h3>同是哲学家的胡绳(1918一2000)欣赏此诗,手书一联,刻在大门牌坊背面:</h3><h3>千年天地逢开辟,</h3><h3>一代规模见主张。</h3> <h3>束茅十丈扫罗浮,高傍云飞海若愁。</h3><h3>何处约君同洗砚,月残霜冷铁桥秋。</h3><h3>这是他的另一首名诗《得萧文明寄自作草书至》。</h3> <h3>诗中当头两字束茅,是说陈白沙又一个与众不同:他创造茅龙笔及茅龙书法。</h3><h3>书法功底深厚的陈不满时人纤秀柔弱的字体,刻意创造一种刚强字体。他突发奇想,束茅草作笔,用坚硬的茅草笔书写出一种刚劲有力、生辣野趣的字体茅龙体。</h3> <h3>陈白沙茅龙体书写的广东韶关市风釆楼。</h3> <h3>宋末小王朝被元军迫至江门新会崖山,慈元太后以身殉国。陈白沙倡建慈元庙,并用茅龙笔亲书慈元庙碑,弟子湛若水题跋。鉴于陈、湛两人的深厚学识和书法艺术,此碑称岭南第一碑。</h3> <h3>藏于国家博物馆的陈白沙茅龙字幅。</h3> <h3>茅龙笔至今还有承传人,只是,能写茅龙体真味的大家,可能找不到了。</h3> <h3>陈白沙才华横溢,多才多艺。他弹奏古琴以道入韵,风格独特,他整理宋代流存的琴谱《古冈遣谱》,是岭南琴派的开山始祖。</h3> <h3>陈白沙弹奏过的两把古琴,名"沧海龙吟"、"寒涛",传世至今。这把是沧海龙吟。</h3> <h3>1279年,元军于江门新会的崖山全歼宋军,宋亡。元军将领镇国将军张弘范崖山刻石:镇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张原为宋将,降元后剿宋。陈白沙在刻石上加一宋字,句成"宋镇国将军张弘范灭宋于此"。一字之差,使张之骄傲全失,人格也全失。</h3><h3>不过,另有一说加字者为一秀才,不是陈白沙。大概述事者认准陈才肯定在秀才之上,所以就说是陈白沙了。</h3><h3>这幅图,连同陈白沙平生事迹的图,画在纪念馆后部小庐山围墙上。</h3> <h3>成化十八年(1482年),已经声望很高的陈白沙,受广东布政司彭韶等高官推荐后,皇帝下诏征用。二次会试落弟的陈赴京后,却仍以己病和需要奉母辞官,皇帝无奈,准其返乡,仍恩授翰林院检讨。</h3><h3>陈得了个孝子名声,又可以不上班白收翰林院检讨的俸银,回乡过上了逍遥日子。粤语有一句话,"做惯乞儿懒做官",此之谓也。</h3><h3>爽歪歪了十几年,弘治十三年(1500年),陈白沙去世,享年72岁。</h3> <h3>万历二年(1574年),陈白沙死后74年,朝廷诏令在其故里建陈白沙祠,由礼部尚书何维柏监建。经十年建成。祠门匾题:圣代真儒。</h3> <h3>主堂为崇正堂,朝廷赐陈白沙像、堂匾及额联。匾、联均由监建的礼部尚书何维柏所书。联曰: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h3> <h3>崇正堂还挂有清乾隆新会知县许淳元题匾"人在蓬莱第一峰"。</h3> <h3>崇正堂前面是贞节堂,与圣旨贞节牌坊相接,表彰陈白沙守节的母亲。</h3><h3>贞节堂三字为陈白沙不那么喜欢的老师吴与弼所写。</h3> <h3>注:这里史料出了问题。贞节堂与白沙祠同时兴建,又是陈白沙死后74年才动工,而吴与弼是陈白沙老师,那么吴题字之时已近二百岁。吴是明朝的地球人,无论如何不可能这么长寿。不过我按展件照登,懒得去计较了。诸位若有闲,请帮我探究一下。</h3> <h3>湛若水为恩师题字:千秋仰止。</h3> <h3>陈白沙故里尚存一片古建筑,在祠堂西侧。</h3> <h3>湛若水当年的"白沙先生故里"题字,抗日战争时期被毁。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书法家、人称草书书圣的于右任应陈白沙后人所求重题。</h3> <h3>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陈白沙才高八斗,在哲学、教育、文学、书法、音乐诸方面都成绩斐然。他对儒家文化特别是心学有极大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也是岭南第一人。</h3><h3>怪不得江门市博物馆的牌子甘心挂在白沙先生故里的古旧房子门前。</h3><h3> 2020年2月18日 广州</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