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石桥高中栏目——校长之声(20)《手不离书,书不离手》

☞东华第一卷

<h3>尊敬的家长们、亲爱的同学们:</h3><h3> 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治愚”,“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改变命运”……古今中外历代关于读书的名言很多,无不是在劝人爱书、爱读书、不断求知、终身学习。</h3><h3><br></h3> <h3>  在犹太民族里,当他们的孩子刚刚懂事的时候,孩子的母亲就会将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去尝一尝书本上那一滴蜂蜜的味道。这种传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蜂蜜是甜的,书本也是甜的”的道理。这样,孩子从小就像爱吃蜂蜜一样爱啃书本,在幼小的心灵上打下了热爱读书的烙印。古代进京赶考的书生,常需雇一书童担着书,为的是拔山涉水又能一路不停的翻阅背诵。因为那时交通不便,路途常常是一年半载,书生们在书童的帮助下,才可以沿途争分夺秒、手不离书、书不离身,不耽误一天一分一秒。有这样一首诗描述古人勤学:“孙敬头悬梁,苏秦锥刺股。车胤囊萤学,孙康映雪读。诸人家虽贫,有志自勤苦。终一酬壮志,功名传千古。”历史上还有很多刻苦读书的故事,匡衡凿壁偷光,祖逖闻鸡起舞……依然在时时激励今人。</h3><h3><br></h3> <h3>  我们今天读书的重要性:(1)修身做事的需要。常听人夸奖某人事做的好,话说的恰如其分,让人听着舒服,就说“某某人是读过书的人”;从知书达理上讲,读书可以让人行为举止文明礼貌,待人接物彬彬有礼。社会科学及哲学是先人留给我们做人的宝贵财富,读这些书可以让我们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了解先贤圣哲们是如何泽福当代留芳后世的;自然科学类的书是先人摸索总结出来并记录下来的做事技术,我们读了才能不至于重头再去摸索。我们可以在他们的基础上延续创新,让人类社会不断进步。</h3><h3><br></h3> <h3>  (2)考大学的需要。考大学是眼前我们每个家长对孩子的希望,我们所有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虽然大家也认为不见得考上好大学就有好的未来人生,但大家普遍认为孩子考上好大学也算是一种大功告成,作为一个家庭算松了一口气。因为孩子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中,孩子们在家长陪伴、老师的教育下,已经按照源头的要求形成了良好习惯及优秀品质,如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能为孩子继续发展创造好的条件,提供更好的平台。</h3><h3><br></h3> <h3>  (3)国家发展的需要。从大的方面上讲,国家需要更优秀的人材——国家栋梁。就像此次疫情期间“逆风而行”的钟南山院士,像今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表彰的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的吴孟超院士,像那些我们国家的两弹元勋,我们的航天、天眼、水下万米探测等高科技研究人员等等。没有他们我们就不能称为“大国”“强国”,他们是我们科技强国的脊梁。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要求我们的孩子考上好大学或更上一个层次的大学,也是必要的和必须的。只是我们并不认为考不上或上不了好大学就是无用的,因为社会是需要各方面人才的——任何方面的人才、不同层次的人才,都不可或缺。但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现在都必须达成一个共识,就是:无论孩子将来干什么工作,无论在那个层次,现在在学校,现在在源头,都必须要认真学习、专心读书——手不离书、书不离手。</h3><h3><br></h3> <h3>  读书必须刻苦。无论从古代的头悬梁锥刺股,还是面壁十年寒窗苦读,都说明读好书必须要下功夫,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提倡“手不离书、书不离手”,是我校在教体局胡局长推行全县“学衡水、提质量”工作后,依据北上衡水研学,结合我校实际总结出的;是每天学生要做的两件事——“惜时”“手不离书、书不离手”——其中之一。关于“惜时”,我在上篇已讲到;而“手不离书、书不离手”又是“惜时”的核心。“惜时”的目的就是争分夺秒去读书,就是为读书服务的。不花时间去读书,不珍惜时间去读书,不争分夺秒去读书,不用心用脑反复思考总结的去读书,书是肯定读不好的,人自然也可能做不好。</h3> <h3>  我们的做法和要求是:每天把书带在身边,吃饭带到餐厅“餐前读”,睡觉带到寝室“睡前读”,上操带到操场“操前读”,集会带到会场“会前读”。我校的“四读”,就是让同学们形成一种习惯,书带在身边,一闲下来就看书。即使没有看,也知道书在兜里,也会在心里想着学习的事情。其目的是在学习上,排除一切杂念,不让杂念侵入头脑。真正做到“两耳不问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我们讲专心的内涵,也是与我们的“惜时”内涵相同,体现“集中精力”于某一事就能干成干好某一事。</h3><h3> “手不离书、书不离手”,书是学生的身份证。工人手中的斧头,农民手中的镰刀,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旗,斧头和镰刀代表着工人和农民的身份,党旗也是中国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的标志。书代表着学生的身份,“手不离书,书不离手”也应作为学生的一面旗帜。学生拿书就犹如士兵带枪。一个战士,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点,首先想到的都是枪是不是在身上。上战场的时候,军官们喊的都是“向前冲啊”,没有一个去提醒“请都带上枪啊”。因为不带枪就会在战场丢掉性命。战场中牺牲的是性命,考场中牺牲的可能是未来。考场就是我们学生的战场,可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认识到“手不离书,书不离手”的重要,仍需老师们不断提醒,因为考场中的“牺牲”是隐形的,“手不离书、书不离手”就是让我们上高的学生,无论什么时候,无论什么地点,都能有书在手,成为一种无需提醒的自觉,让书作为自己的身份“标签”。</h3><h3><br></h3> <h3>  书是文明安全的通行证。我们或许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商店买东西,付钱时才发现带的钱少了几元,老板一看你带着书,就说“算了,是学生”;坐车时,发现自己车费没带够,少了几块钱,司机 一看你带着书,就说“算了,学生没钱”。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没钱,还因为书代表着文明,学生是社会的未来。这是这个社会对文明的尊重和对未来的期盼。当我们坐车时,肯定喜欢坐在一个手里拿着书的人旁边,而不会选择坐在一个手里有刀的人旁边,同样是因为书代表着文明。“手不离书、书不离手”就是让我们能以书为伴,以后可以文明优雅地行走于世界,让书成为自己的“护身符”。</h3><h3>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们可能看见的是2019年的高考辉煌,但我们也还要看到高考之前的付出。且不说平日里“一早三块四读”做得好,就说高考前的高三体检。公交车上全体学生的手不离书,让司机们竖起拇指表扬;医院里走廊上、大门外等候的学生手不离书,让医生们惊讶赞叹。这是之前学生没有的习惯,我想这也是这届学生比以前考得都好的原因。</h3><h3><br></h3> <h3>  总之,“手不离书、书不离手”是我们上高学生的标志,就像校徽一样。我们从校徽上可以认出我们上高的学生,我也希望,人们能从“手不离书、书不离手”上也可以辨出上高的学生——无论在校园,还是在车上、船上、飞机上等各种公共场所,那看书的就是我们上高的学生,就是我们上高培养的人。拿书是文明的标志,是高雅的标志,是安全的标志,是到世界各地的通行证。读书爱书吧——让我们“手不离书、书不离手”。</h3><h3><br></h3> <h3>温馨赠送:</h3><h3> 中央一声命令下,</h3><h3> 大江南北冠魔打。</h3><h3> 各条战线都出马,</h3><h3> 汇聚武汉魔首拿。</h3><h3> 面对疫情无须怕,</h3><h3> 党的领导世界夸。</h3><h3>&nbsp;</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丁继章</h3><h3> 二〇二〇年正月二十五日</h3>

手不离

不离手

学生

书书

读书

我们

孩子

无论

离书书

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