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庐山"一名,最早见于战国末年、魏国史官于公元前229年至225年所著的《竹书纪年》。</h3><h3> 相隔100年后,西汉司马迁又将“庐山”之名载入《史记》。</h3><h3> 遥想1500多年前,与庐山伴随一生的晋宋大诗人陶渊明,于庭院中釆摘菊花,远处的南山(庐山)映入了眼帘,写下了“釆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h3><h3> 在他之后300多年,诗仙李白多次上庐山,居住两年有余,写下了著名的《庐山谣》。</h3><h3> 李白之后过了50多年,大诗人白居易登上庐山,建了一座“草堂”,过起了隐居生活,在这写下了《大林寺桃花》。</h3><h3> 白居易之后,又是200多年,宋代大诗人苏轼登上了庐山,他边游边思,写下了“横看成岭竖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h3><h3> 继苏轼800多年后,一代伟人毛泽东登上了庐山,写下了著名的《登庐山》: “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茏四百旋。”</h3> <p> 九江站为k、G字头火车停靠站,前临长江、鄱阳湖,背倚风光奇秀的庐山。</p><p> 登庐山,于此是最佳的选择。</p><p> 站旁不远处是九江汽车站,流水班车16.5元/人直达庐山牯岭街。</p> <h3>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九江市境内,屹立在长江和鄱阳湖之间,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h3><h3> 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乐山,到了晚年,三次上庐山。</h3> <h3> 牯岭街是庐山景区的中心,名副其实的天街,也是庐山游客的首到之地。</h3><h3> 众多游客都会在此安排住宿,以牯岭街为出发地选择旅游路线。</h3><h3> 庐山景区的旅游交通非常方便,景交车分为东线和西线,费用70元/人,任意景点上下,七日内有效。</h3> <h3> 秋日庐山上,植物园是我首选游览地,安排好住宿,便迫不及待地乘东线景交车奔向植物园。</h3><h3> 植物园位于含鄱口山谷中,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由中国植物学家胡先骕、秦仁昌、陈封怀等人创建。</h3> <h3> 秋日,庐山的美,美的让人心醉。</h3><h3> 秋日,庐山植物园的美,像是打翻了颜料桶,似乎把我也染成了五颜六色。</h3> <h3> 秋日,阳光透进了枫林,火红的枫叶上尽是阳光的味道。</h3><h3> 成片的枫林,把山间装扮得绚丽多彩,在这美丽的秋景中,于枫树下、小溪边,尽情的养眼,疯狂的留影,迷得让人不想离开。</h3> <h3> 秋日,植物园里的水杉叶色金黄,别具一番美色。</h3><h3> 从植物园出来,乘回程景交车,依次游览含鄱口、芦林一号、芦林湖、庐山会议旧址、美庐、回到牯岭街。</h3> <h3>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谷含鄱岭中段,是庐山观赏日出云海的最佳地。</h3><h3> 含鄱口横亘在五老峰和太乙峰之间,仿佛张着的大口,要鲸吞远处的鄱阳湖水。</h3><h3> 清代诗人曹树龙的描述最为真切:</h3><h3> 拟似巨鲸张巨口,</h3><h3> 西江不吸吸鄱湖。</h3><h3> </h3><h3> </h3> <h3> 身处含鄱亭上,北可望“青天削出金芙蓉”的五老峰,东可瞰“千里鄱湖一岭函”的鄱阳湖,南可眺“峰从何处飞来”的大汉阳峰,西可观有“华夏之绝艳宝地”之称的植物园。</h3><h3> 含鄱口的万千风韵、诗情画意在此全然释放。</h3> <h3> 芦林一号,现为庐山博物馆,位于庐山牯岭东谷,芦林湖畔,九奇峰下。</h3><h3> 毛泽东在庐山期间曾经住过和办公的地方。</h3><h3> 院内松柏交翠,花草争芳,环境幽雅秀丽。</h3> <h3> 在庐山博物馆里,至今还收藏着毛泽东在美庐里黙背写下的白居易《琵琶行》,虽然是随手而写,纸张也是普通的信笺,然而却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h3><h3> 白居易是毛泽东喜爱的诗人,作为身处晚年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居然能够把白居易的《琵琶行》,88句,616个字,能够默写下来,说明这首诗早已深深地打动了他。</h3> <h3> 芦林湖位于庐山东谷芦林盆地,又称东湖。</h3><h3> 湖水碧清如镜,山湖相映;湖心有两小亭,外观秀丽精巧,为湖面添彩;蓝天、庐山倒影在平静的湖水中,美得让人看了又看。</h3> <h3> 芦林湖,毛泽东生前曾多次于湖中击水畅游。</h3> <h3> 庐山会议旧址,背倚青山,溪流环抱,建筑原名为庐山大礼堂。</h3><h3> 庐山会议旧址始建于1935年,蒋介石曾多次在这里向国民党的军官们训话,是蒋介石培养和训练骨干的重要基地。</h3><h3>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栋建筑更名为庐山人民剧院。</h3> <h3> 自1959年始,中共中央曾在这里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即1959年的中共中央八届八中全会,1961年的中央工作会议,1970年的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h3><h3> 如今,庐山会议大会主席台和会场依然保持着当年中共中央九届二中全会的原貌。</h3> <h3> 毛泽东庐山诗词苑。</h3><h3> 游人在伟大领䄂雕塑像前凝视瞻仰,吟诵诗词。</h3> <h3> 美庐,一座掩隐在庐山牯岭东谷绿荫深处的英式别墅。</h3><h3> 美庐别墅,始建于1903年,原为英国人赫莉太太的私宅,1933年宋美龄将别墅连同整个院落购得。蒋介石见此处清幽、美丽,而宋美龄的名字中又有一个“美"字,遂以“美庐”命名。</h3> <h3> 美庐是唯一一栋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都居住过的地方。</h3><h3> 美庐,曾是蒋介石的“主席行辕”,夏都官邸。</h3><h3> 毛泽东三上庐山,曾下榻美庐别墅。</h3><h3> 美庐,留下了国共两党领䄂的足迹,让这座别墅增添了浓厚的神秘色彩。</h3> <h3> 庐山牯岭, 自1895年始,600余栋精致的西式别墅,依山就势,疏密有致,渐渐地出现在山林树丛中。</h3><h3> 在中国的名山中,唯独庐山有这样大规模的“国际村”。</h3><h3> </h3> <h3> 未曾想到的是,傍晚,回到牯岭街寻找饭馆之际,在正街上钟楼附近的一个岔巷里,竟然让我看见了美美的日落。</h3><h3> 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h3> <h3> 牯岭街清晨,静谧、安详、和美。</h3> <h3> 著名学者胡适1928年指出: 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着三大趋势,一是慧远的东林,代表中国“佛教化”与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二是白鹿洞,代表中国近世七百年的宋学大趋势;三是牯岭,代表西方文化侵入中国的大趋势。</h3><h3> 自1895年起,20余国的别墅群在庐山兴起,庐山成了中外著名的避暑胜地,同时,庐山出现了许多外国教堂、银行、商店等,庐山成为西方文化影响中国腹地的独特代表。</h3> <h3> 清晨,于牯岭街乘东线景交车至芦林停车场,步行经过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到达西线景交车终点站电厂大坝站。</h3><h3> 在电厂大坝站乘西线回程景交车,依次游览庐山西线景点,回到牯岭街。</h3><h3> 这是我一天的行程。</h3> <h3> 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一棵为银杏树,其中两棵是柳杉。</h3><h3> 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称誉,故名"三宝树”。</h3> <h3> 黄龙潭,位于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条溪涧穿绕垒垒大石惊涌窜流,泻落于潭中。</h3> <h3> 乌龙潭,位于东谷两山夹峙之中,溪水从巨石缝隙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像是一把银锻的竖琴,潭面碧绿清澈。</h3> <h3> 过乌龙潭,来到了庐山电厂大坝水库,由于久未下雨,水库的水不是很滿。</h3><h3> 水库风景没芦林湖那么美,但是很实用,庐山的用电多是取自这里。</h3><h3> 近观大坝,显得非常壮观,值得驻足一览。</h3> <h3> 电厂大坝乘景交车来到大天池站,游览天池寺、龙首崖、圆佛殿。</h3> <h3> 天池寺为庐山山顶最老的寺院,旧名峰顶寺。</h3> <h3> 龙首崖,是一处奇特的山崖,形似两块巨石,一块直立,下临绝壑,深不见底;一块横卧其上,宛如苍龙昂首,飞舞天外。</h3><h3> 龙首崖下,深渊百丈,景色奇特壮观。</h3><h3> 过去,常有信徒在此舍身求佛,亦俗称舍身崖。</h3> <h3> 圆佛殿,成伞状,显得平稳舒展,落落大方;然而,它并不是一座佛殿。</h3><h3> 此殿建于民国二十年代中期,是国民党要员唐生智为其母择葬而修。</h3> <h3> 由大天池站乘景交车来到仙人洞站,从此处进入有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锦绣谷。</h3><h3> 这一路的景点有: 御碑亭、仙人洞、劲松、礼贤门、观妙亭、谈判台、好运石、天桥等。</h3> <h3> 御碑亭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为纪念周颠而赐建的碑亭。</h3><h3> 御碑亭为石构歇山顶方亭,坐北朝南,亭中立御制詹希原手书的《周颠仙人传》汉白玉碑,正面刻有朱元璋亲自撰写的《周颠仙人传》,是其与陈友谅争战鄱阳湖后争夺天下的纪功表文。</h3> <h3> 仙人洞系悬崖绝壁中之天生石洞,因其形如手,故又名佛手岩。</h3><h3> 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殿内立吕洞宾石雕像。</h3><h3> 殿旁建有老君殿,内供奉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h3> <h3> 庐山会议期间,李进的摄影作品《庐山仙人洞》深得毛泽东赞赏,并为之赋诗一首:</h3><h3> 暮色苍茫看劲松,</h3><h3> 乱云飞渡仍从容。</h3><h3> 天生一个仙人洞,</h3><h3> 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 庐山松,虽根须裸露,却能迎风挺立,充分显示了庐山松特有的坚强不屈的性格。</h3> <h3> 锦绣谷中,远处酷似人脸侧面像映入眼帘。</h3> <h3> 庐山锦绣谷,四时花繁,灿若锦绣,怪石嶙峋,雄伟壮观。</h3><h3> 正如宋代诗人孔武仲所吟咏: </h3><h3> 江城三月芳菲尽,</h3><h3> 浅紫深绯到谷中。</h3><h3> 最是庐山佳丽处,</h3><h3> 我来萧飒已秋风。</h3> <h3> 在怪石簇拥的锦绣谷中,有一块巨石,悬空伸出,宛如悬在凌空中的一座桥,人称“天桥”,堪称庐山一奇。</h3><h3> 相传,明代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兵败逃上庐山,慌不择路到悬崖边,下临深谷,在危急之时,突然天降金龙化作虹桥,朱元璋兵马刚过桥脱险,刹时霹雳巨响,龙飞桥断,就此留下天桥奇观。</h3><h3> 这一美好传说流传至今,游人或蹲或立于岩石前端,利用视差可以拍得一张难得的天桥留影。</h3> <h3> 过天桥,出锦绣谷,就来到了花径和如琴湖。</h3> <h3> 相传,这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h3><h3> 白居易所题“花径”二字,被后人刻于石上,置于花径的“景白亭”中;人们为了纪念白居易游花径,还在花径的石门两侧,刻了一副对联: “花开山寺,咏留诗人。”</h3> <h3> 花径公园里白居易草堂,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h3><h3> 古时,花径曾是庐山三大名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白居易一行来此游玩,强烈地感到此处与山下截然不同,此时已是暮春时分,山下桃花都已凋谢,而此处桃花竞相开放。</h3><h3> 白居易被眼前春色深深吸引,随口诵出七言绝句:</h3><h3> 人间四月芳菲尽,</h3><h3> 山寺桃花始盛开。</h3><h3> 长恨春归无觅处,</h3><h3> 不知转入此中来。</h3> <h3> 如琴湖,湖岸曲线玲珑,湖面状似一把小提琴,湖名因此而来。 </h3><h3> 如琴湖,湖心有岛,曲桥相连,湖光山色,风景如画。</h3> <h3> 如琴湖风光明媚,独具特色,是庐山的风水宝地。</h3><h3> 环湖漫步,真有一番赏心悦目的享受。</h3> <h3> 已近冬日,夜暮下的牯岭街宁静详和,与夏日熙熙攘攘的夜晚,韵味不同,但都给游人以恬美的享受。</h3> <h3> 庐山恋影院,原为基督教协和礼拜堂,后因电影《庐山恋》改名“庐山恋影院”。</h3><h3> 1980年起,影院每天只播放电影《庐山恋》。</h3> <h3> 又是一天清晨,太阳刚冒出山颠,我就奔五老峰、三叠泉而去。</h3><h3> 五老峰、三叠泉是庐山东线最远、最消耗体力的景点。</h3><h3> 跟多数游人一样,我把它安排在最后一天。</h3> <h3> 五老峰地处庐山东南,因山的绝顶被垭口所断,分成并列的五个山峰,仰望俨若席地而坐的五位老翁,故人们称之为“五老峰”。</h3><h3> 上到五个山顶,与仰望不同的是,别有一番景象。</h3> <h3> 一峰顶上,有一石亭名叫待晴亭。</h3><h3> 顾名思义,登庐山五老峰遇雨,小亭可供游人避雨待晴,也可休憩以缓解疲劳。</h3> <h3> 位于二峰这块尖嘴朝天的巨石,名叫鹰嘴石。</h3><h3> 这块巨石由于构造剥蚀、冰川刨蚀、流水侵蚀而成,大干世界真是无奇不有。</h3> <h3> “未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h3><h3> 然而,去往三叠泉瀑布的路是既陡且长,尤其是陡坡段,一下一上,近2700级青石板台阶,足以让你体会够艰辛的滋味。</h3><h3> 游庐山三叠泉景区,有个省时省力,并且能够游完整个景区的办法。在上庐山时,行李寄放九江,此时轻装一直下行游览,出庐山东门,返回九江。</h3> <h3> 三叠泉,“庐山第一奇观”。涧水从崖颠豁口喷涌而出,分三级跌下,故名“三叠泉”。</h3><h3> 瀑布落差为209米,一级“缀者如旒,挂者如帘”,二级“飘者如雪,断者如雾”,三级“玉龙走潭,洪流倾泻”,真可谓是“气势磅礴推三叠,四季佳景各千秋”。</h3> <h3> 仰望三叠泉瀑布,此时此刻,再多的形容词都难以表述三叠泉瀑布的美,唯有诗仙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能一表它的气势,它的壮美。</h3><h3> 仰望三叠泉瀑布,此情此景,所有的辛苦都化为乌有,每一滴汗水都值得付出。</h3> <h3> 天门潭又称“小三叠”、“内龙潭”,潭内碧波荡漾,清澈见底。</h3><h3> 诗仙李白曾对此景色极为赞美,写下: </h3><h3> 屏风九叠云锦张,</h3><h3> 影落明湖青黛光。</h3><h3> 金阙前开二锋长,</h3><h3> 银河倒挂三石梁。</h3> <h3> 回首望去,这几个山峰颇憾我心,尤其是右侧那个山峰,犹如一只山鹰,人称“鹰嘴峰”。它居高临下,俯瞰大干世界,跃跃欲猎。</h3> <p> 此时,难忘的登庐山,让我目睹了庐山的风釆,庐山那俊秀奇美的风姿深深地吸引着我。</p><p> </p> <p> 庐山环路白鹿洞书院牌坊处,仰望庐山五老峰,连骈俪立,形姿舒展。</p><p> 古时,诗仙李白隐居于五老峰下屏风叠,写下了《登庐山五老峰》: “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p><p> 如诗中所述,五老峰耸立如青天削出,像金色芙蓉一般,秀开在苍穹之中。</p> <p> 白鹿洞书院是我国古代久负盛名的千年学府。</p><p> 白鹿洞书院位于庐山五老峰南麓,此处清䆳幽深,因唐代李渤在此隐居读书,养鹿自娱,故有白鹿洞之名。</p><p> 南唐升元四年(940年),先主李知诰在此建“庐山国学”。中主李璟曾往视察,白鹿洞办学由此开始。</p><p> 北宋初,正式定名白鹿洞书院,与岳麓、嵩阳、应天府并称全国"四大书院”。</p><p> 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大思想家、教育家朱熹出任知南康军,全面兴复书院,制订教规,并亲自讲学,自此成为中国教育文化的重要发详地之一。</p> <p> 朱子祠,朱熹离开南康后,诸生为他立祠。</p><p> 祠内有朱子自画像石刻,上悬清康熙皇帝手书的“学达性天”的匾额。</p> <p> 引人注目的古老牌坊棂星门,石质五门六柱,始建于明成化二年(1466年)。</p><p> 过棂星门,是一座单孔小石桥,建在泮池之上,名状元桥。古时学子参加科考都要经过此桥去祭拜孔子。</p> <p> 过礼圣门,就是礼圣殿。</p><p> 礼圣殿是书院中等级最高的建筑,又名大成殿。“大成”取意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p><p> 礼圣殿是祭祀孔子及其门人的地方。</p><p> 大殿正中是唐吴道子所绘孔子行教图象,孔子像上悬清康熙帝手书“万世师表”匾额。</p> <p class="ql-block"> 文会堂前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周敦颐的塑像。 </p><p class="ql-block"> 流传千年的《爱莲说》是周敦颐的传世名作,他的一生,与江西结下了不解之缘, 曾任江西分宁县主簿、南昌县知县等,后归隐庐山,终老之地就在白鹿洞书院。</p> <p> 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江西提学副使邵宝为了纪念朱子,在此择地建亭,取名独对亭,赞誉朱子的成就可与庐山五老峰相对。</p> <h3> 秋日庐山行,让我爱上了庐山,告别庐山,竟有一丝丝的不舍。</h3> <p> 谢谢观赏!</p><p> 依恋摄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