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这个假期不简单,家家户户把门关。要问这是为什么?新型冠状病毒传。在家里度过长长的寒假原来是我们教师、学生的特权,现在则因为疫情的原因,寒假一再延长,不能开学,不能返校。我们只能宅在家中,网络、电话成为师生、朋友沟通的主要渠道,不能见面交流,不能耳提面命地教诲,只能远程关心,远程指导。我们教师面临这样严峻的疫情,心中也难免产生这样那样的不良感受。越来越多的感染人群,越来越严格的管控,给我们每个人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无论是在工作岗位的,还是在家自我隔离闭门不出的,都在期盼疫情快点过去,尽早恢复有序的生活。</h5> <h5>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停课不停学,疫情来临之时,老师们身兼数职,每天一睁眼就需要看群内消息,听新闻动态,看相关文件,听上级指示。进入工作状态后,需要测量体温,听取学生意见,排查、登记、填写数据,需要按课程计划寻找备课资源、学习直播技术,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辟谣,汇报每天的情况,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关心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生家长沟通,还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h5> <h5> 面对如此繁琐、复杂的工作与家庭压力,很多时候拖延似乎就成了常态,特别是把照顾自己、放松休息的事情一拖再拖,往往内心十分疲惫,工作效率也变得越来越低,情绪也越来越低落,进而影响自己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h5> <h5> 那么,老师究竟如何才能在面临工作、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下,更好地调整精力,做好事务管理,让自己以更好的状态应对疫情呢?</h5> <h5> 建议一:了解真实可靠的信息,不信谣、不传谣<br> 很多时候,担忧与害怕都来源于未知,而尽可能多地了解真实、可靠的疫情信息,可以有效地降低担忧与害怕。因此,尽力去收集权威信息,可以有效减少对疫情的担忧。比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新闻发布会、权威媒体对专家的采访等,不要听信一些小道消息甚至谣言,要相信祖国强大的动员能力、科研能力、医疗能力,心存战胜病毒的信念。同时“从我做起”,自觉居家隔离,常锻炼、勤洗手、多通风、戴口罩。坚定信心,相互鼓励,付出虽小,也是贡献。</h5> <h5> 建议二: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疫情,在这忙碌与焦虑的时代,享受难得的居家休闲时光。<h5> 让我们利用好居家隔离的时机,调整好生活方式,加强和家人的沟通,用好网络,联系好学生,安心享受生活,共同度过这个非常时期!当前不需要匆忙到校上班,省出上下班路上的时间,不需要紧张忙碌地应付各种外界的邀约,我们可以更好地劳逸结合,静下心来回归家庭,回归生活的本真。与家人一起锻炼,一起游戏,一起交流,认真备课、学习,感受因为曾经的努力而创造出来的美好生活吧,教师拥有了轻松愉悦的心情自然就会给学生带来正能量。 </h5></h5> <h5> 建议三:积极寻求缓解压力的资源 <br> 有很多简单的活动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帮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放松自己,调节好自己的工作状态。 <br> 1.锻炼身体 <br> 进行体育锻炼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而且对大脑有益。研究发现,体育锻炼能够减轻压力,减少抑郁的风险,提升认知能力。特别是在疫情期间,大家都在关注疫情的动态,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有时候甚至只是待在家里也会觉得不舒服,这时候,在家里随便走走,做几组简单的伸展动作,就是一种有效的转移注意力的方式。 另外,体育锻炼还可以让我们提高自我效能感,很多时候,身体的运动能力和实际的行动能力是密切相关的,有时候身体出现不适,其实是因为接受了太多的负性讯息,出现了躯体反应,而运动可以帮助身体从这样的负面躯体反应中转移出来,因为适当的身体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重新感受到控制,从而拥有更好的情绪体验。 <br></h5> <h5> 2.其他一些简单的调节精力的方法 <br> 比如:在合适的场所放声大喊;挤压泡沫;大声播放音乐;把枕头放在墙上,然后打枕头;打拳击;做清洁工作(如打扫浴室、厨房等);冲个冷水或热水澡;看一场最喜欢的电影或一个电视节目;听舒缓的音乐;写日记;列出自己每天要感谢的3个人或3件事;发展业余爱好(画画、写字、演奏乐器、烘焙等)。<br></h5> <h5> 建议四: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拒绝拖延症。 <br> 列出令自己感到愉悦的事项清单,每天执行。很多人都知道,调节精力必不可少:每天为自己保留一点私人时间对于幸福生活很重要,不然我们可能面临精疲力竭的风险。虽然很多时候繁多的任务会让人不敢留出时间放松,但是花时间进行调节精力其实可以让接下来的工作更有效率。而幸运的是,精力调节的方式往往比你想的还要简单。有一个较好的时间规划,在空闲之余进行简单的放松,特别是通过锻炼、睡个好觉等方式,都能改善我们的健康状况,提升幸福感,减少疫情带来的焦虑和烦躁。<br></h5> <h5>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黑夜之后,必有黎明!疫情虽猛烈,但必将结束!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作为老师,我们需要增强心理适应能力,做好心理防护,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危机中成长,我们会更加健康与成熟!</h5> <h5></h5> <h3><font color="#010101">参考书目:《疫情面前,教育何为》 朱永新 陶新华 主编</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