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医中药凝集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 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的狙击战中,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卫健委要求中医药全疗程、全方位参与疫情防控,而中西医结合共抗新冠病毒,是已经被多地多家医院印证了的好办法。</p> <p> 近日,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中医药专家组以苍蒿酊剂申报了“一种防感除疫的外熏制剂”专利,目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受理申请。该方以苍术、青蒿、艾根、广藿香配伍,制备成外用熏香制剂,用于预防、治疗各种病毒,如流感病毒(如H1N1、H3N2、H5N1、H7N9病毒)以及SARS冠状病毒(SARS-CoV)、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等。</p><p> 1月28日起,医院每日在门诊大厅、发热门诊、急诊科、临床科室、高危接触科室等地方用苍蒿熏剂进行空气消毒,祛除戾气。</p><p><br></p> <p>《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修正版》中的中医治疗方案,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归属于“疫病”范畴,其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p><p>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了一些植物通过焚烧可以治疗疫病、防止疾病。 </p><p> 《神农本草经》记载:“香者,气之正,正气盛,则除邪辟秽也。”</p><p> 在我国东晋时期葛洪著《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在瘟疫时“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令不相染”,认为用这种方式预防疫病传染,结果“佳也” 。</p><p> 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有把熏烟作为防疫的方法之一。</p><p> 古人认为,芳香植物的香气属于清正之气,能起到助长阳气,驱邪辟秽的功效。</p><p>据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含挥发油的中药大都具有发汗解表、理气镇痛、驱风、开窍、抑菌、镇咳祛痰、矫味等作用。</p><p> 苍蒿酊剂中所含的芳香性物质(挥发油)由于燃烧而变成气态随着烟雾扩散到空气中,杀灭或抑制空气中的致病微生物,从而起到空气消毒杀菌的作用。它是植物次生代谢合成的挥发性物质为媒介的一种无创伤、简单、安全的缓解或干预手段。</p> <p>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Atractylodes lancea (Thunb.) DC.或北苍术Atractylodes chinensis (DC.) Koidz.的干燥根茎。功效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p><p>苍术在众多古籍医案中都有用其来防瘟去疫的记载。</p><p> 明代《本草纲目》:“用赤术同猪蹄甲烧烟,陶隐居亦言术能除恶气,弭灾诊,故今病疫及岁旦,人家往往烧苍术以辟邪气。”</p><p> 清代《本草正义》:“苍术,气味雄厚,较白术愈猛,能彻上彻下,燥湿而宣化痰饮,芳香辟秽,胜四时不正之气;故时疫之病多用之。最能驱除秽浊恶气,阴霆之域,久旷之屋,宜焚此物而后居人,亦此意也。”</p><p> 《中国药典》:本品气味芳香,又能辟秽,民间每于夏历端午节用苍朮与白芷在室内同燃,用以辟疫。经近人实验,此法确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p><p> 《中药大辞典》:苍术、艾叶烟熏消毒(6立方米实验室各用4两,烟熏2小时)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枯草及绿脓杆菌有显著的灭菌效果,与福尔马林相似;而优于紫外线及乳酸的消毒。</p> <p> 青蒿为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L.的干燥地上部分。别名蒿子、臭蒿、香蒿、苦蒿、臭青蒿等。功效清热解暑,除蒸,截疟。用于治疗温病,暑热,骨蒸劳热,疟疾,痢疾,黄疸,疥疮,瘙痒等。</p><p> 《重庆堂随笔》记载:青蒿,专解湿热,而气芳香,故为湿温疫疠要药。</p><p>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青蒿有显著的截疟、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解热、免疫调节等作用。</p><p><br></p><p><br></p> <p>广藿香来源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Pogostemon cablin (Blanco) Benth. 的干燥地上部分。功效芳香化浊,开胃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p><p>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其中连花清瘟胶囊、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等作为新增中成药,入选中医治疗措施。广藿香是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连花清瘟胶囊的重要成分。藿香正气水原方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p><p> 清代温病学家吴鞠通在其所著《温病条辨》中云:“温疫者,疠气流行,多兼秽浊,家家如是,若役使然也。”</p><p>广藿香芳香行散,能化湿浊,《本草正义》言:“芳香而不嫌其猛烈,温煦而不偏于燥烈,能祛除阴霾湿邪”。</p><p> 《药性赋》中记载:“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p><p> 《别录》:"疗风水毒肿,去恶气,疗霍乱、心痛。"</p><p> 据药理研究证明,广藿香中挥发油成分具有广泛的抗菌效果,对细菌、病毒、真菌等均有作用。</p> <p>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的干燥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的功效。外用: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艾叶又称为冰台、艾蒿、医草、灸草、蕲艾、黄草等。</p><p> 艾是我国劳动人民认识和使用较早的植物。《诗经》“王风·采葛”条载:“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p><p> 据研究,在三千多年前的先民采艾的目的就是用于“避邪”(预防瘟疫),我国古代就有在端午节悬艾或熏艾、洗艾澡以“避邪”的习俗。</p><p> 艾在古代还有一个别名“冰台”(《尔雅》),西晋张华编撰的《博物志》中就有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得火”,故艾又名“冰台”。</p> <p> 在远古时期,艾叶是用做起火和保管火种的材料。人们在应用艾叶起火和保管火种的过程当中,逐渐发现了艾叶的辟邪作用。在原始社会,为了保管火种,人们就分配了一个专职人员来负责这项工作,这个负责保管火种的人后来被称之为“火神官”和“祝融”。这个人会经常到山上去采集艾叶、艾草来晒干、制作成燃火的材料的艾绒。在他家的房子里面,会保留着很多的艾叶或者是艾绒。</p><p> 人类在古代不断会受到疾病和瘟疫的攻击,当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生的时候,会引起一个村子或部落很多人的死亡。但人们经过反复观察实践发现,掌管火种的这家人,甚至这家人的邻居,每次瘟疫都安然无恙。人们发现这家人与其他人家不同的之处就是他的窑洞和土屋的墙上挂满了艾叶,因此就有了艾叶辟邪的认识。</p><p> 据现代研究证明它是有科学道理的,因为当一种瘟疫流行的时候,这种瘟疫实际上是一种传染病,它的根源是病毒和细菌。艾叶的芳香性成分以及艾提取液和艾烟,对多种细菌和病毒均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只是古人认为瘟疫是妖魔鬼怪、邪气侵害所造成的。</p> <p> 熏药时的注意事项:燃熏后要开窗通风;苍蒿熏剂中的艾叶和苍术药性燥热,若患有肺燥上火、干咳等病症的人,还有对烟雾比较敏感或过敏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开熏剂燃熏的空间,以免加重病情;另外,烟熏时要注意消防安全。</p> <p>(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p> <h3>✨✨✨✨✨✨✨✨✨✨✨✨✨✨</h3><h3>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h3><h3> 深圳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2016年4月,由“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创办,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中医药文化为宗旨,全面展现了中医药学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博物馆馆藏众多珍稀、罕见、贵重的动、植物、矿物标本2000余件,并开放5000平米药用植物百草园,为社会提供中医药科普知识宣传与教育,并先后被评为“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 “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深圳市首批中医药健康文化宣传基地”。</h3><h3>根据上级部门疫情防控相关文件精神,我馆2月份继续停止对外开放,恢复开放时间另行通知。由此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h3><h3>弘扬国粹、文化自信!请继续关注“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及“龙岗中医”公众号。</h3><h3>电话:28338833-1222/1225</h3><h3>地址:深圳市龙岗区体育新城大运路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龙岗) 科教楼二楼)</h3><h3><br></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