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波及全国数亿家庭,我们的线下教育教学活动也被突然按下“暂停键”,疫情之下“停课不停学”,老师们转战空中课堂,让孩子们在家也能开展学习。如何提高在线教学品质,让我们的教学切实有效,精心选择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h3> <h3> 上学期,我校语文组在尹校长的带领下,开展了阅读教学中“聚焦重点段”的专项研讨,老师们通过学习实践,对重点段的教学有了许多收获。</h3> <h3> 新学期伊始,我们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手段,比如朗读、小组讨论等等教学环节都不能实现,线上教学课堂时长缩短,低年级20分钟,中高年级30分钟,学生使用的学习设备参差不齐,课堂上能顺利和老师连麦互动的学生数量有限,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的问题。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高效课堂,抓实重点段教学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手段。本学期我们继续研究重点段的教学,更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h3> <h3><b>重点段是什么</b>
</h3><h3> 所谓重点段是指语文文本中最能够表达文章主旨、抒发情感彰显语言特色的段落。这些段落往往集中体现文本的写作意图,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所在。</h3><h3><br></h3> <h3><b>为什么聚焦重点段</b>
</h3><h3> 随着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语文课堂普遍采用整合教学,它更聚焦知识的重点,避免了单位教学时问题的重复,让课堂变得高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大胆取舍,将课堂教学聚焦于重点段。
</h3><h3> 重点段,自然要重点地教。没有相应的教学策略与引导路径,所谓“重点地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聚焦重点段就是通过重点诵读、深度解析、语言鉴赏等方式对重点段进行全面探究,为学生文本的阅读感知提供重要线索,开掘语文学习的资源,体现阅读教学的梯度。关注重点段,既能突破重点又能带动全篇的学习,构建扎实、高效的课堂,减负提质。</h3> <h3><b>空中课堂下如何落实重点段</b>
实施“聚焦重点段”教学,不是摒弃其他自然段,而是把主要力量集中于重点段,进而通过上勾下连,聚合全文之精华精准发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br></h3> <h3><b> 教研篇</b></h3><h3> 重点段,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不管如何,每篇文章都隐藏着作者的言语意图,而这种意图是借助特定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表达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对文本领悟的深度决定他们引导学生登上阅读以及获得写作启示的高度。我们语文老师唯有反复揣摩作品,才敢带领学生走进作者和文本,教师的作用才不可替代,这正是我们语文教学专业性的体现。
</h3><h3> 2月10日是空中课堂开课的日子,“停课不停研,”老师们的教研早已走在教学之前。下载教材、研读文本、收集资源、QQ群聊,视频会议,我们想尽一切办法进行探讨。随着教研的深入,我们对重点段的教学越来越有信心,我们已做了最充分的准备,迎接新学期的到来。</h3> <h3> 汪主任召开备课组长会,研讨云课堂下重点段教学。</h3> <h3> 组长们经常通过微信电话,召开教学研讨会议,以期更好的推进和完成特殊环境下的教学任务。</h3> <h3> 各备课组长带领组员进行了深入的教学研讨。从语文课文中重点段的解读与教学设计两方面着眼,探索重点段教学有效策略,以带动全篇的学习。</h3> <h3><b> 教学篇</b></h3><h3> 为了在30分钟有限时间内,真正落实重点段,语文老师们经过多次教研,明确了教学的几个基本环节。
</h3><h3> 首先是抓好预习,我们给学生提供电子教材,在人人通上发布预习任务单,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对文本内容有大致了解,并提示学生关注重点段落。
</h3><h3> 课堂上先对全文整体感知,随后直奔重点段细读,筛选关键词语、关键句子,围绕一个“突破点”前后联动,牵动全篇,达到理解课文、感受作者情感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尤为关注的文本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表达顺序。
</h3><h3> 教学过程中注重反馈,在学生理解感受的基础上,利用空中课堂答题功能,相机在线练习,通过数据统计,及时掌握学生理解掌握情况,随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h3><h3><b>有效预习</b></h3><h3>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一年级课文,第二段是重点教学段落。在这个段落的内容,学生理解有困难,老师们通过预习单的设计,微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也能够让课中的二十分钟更加高效。</h3> <h3> 五年级老师在课前导学里,发布预习要求,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段的学习。</h3> <h3><b>聚焦重点
</b></h3><h3> 统编版教材采用了语文素养和人文主题双线结构,每一课的教学常常包含着很多各学段都要进行培养和训练的内容,兼顾的方方面面太多,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段重点教就会落空。很多文章都有一两处在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表现力特别强的词、句、段,而这往往是文章的“眼”。这些关键语句并没有严格的限定,能帮助学生理解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情感的语句,都可以是关键语句。关键句重点段找得准,在学生和文本之间就会产生巨大的“磁场",就会生发学生和文本之间情,理、意、趣的“高瑞对话”。</h3> <h3> 《乡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2课的课文,作者在描绘乡村人家的画面时,对乡村生活中的欣赏和向往之情,贯穿了全文始终,最后凝聚在结尾“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一自然段就是全文的的中心段。
</h3><h3>整体感知全文后,教师引导学生直奔中心,再抓住中心词“独特、迷人”来统领全文教学。探究问题:1、“独特、迷人”的风景是什么样的风景?2、乡下风景“独特”在哪里,”迷人”在何处?</h3> <h3> 重点学习文章第一自然段“房前屋后赏美景”,明确用“抓重点句、关键词”的方法品味风景“独特”在哪里,“迷人”在何处。 "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 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学生解读,让学生感受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瓜棚藤叶”的色彩之美,体会”别有风趣”的意韵,进而理解乡村生活的生机盎然,再通过朗读将文字转化为优美的画面,实现文字的图像化,使这种美更形象,学生也能更深的感受到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魅力。</h3><h3> 在此基础上,结合我们学生大半因疫情困在农村老家的实际,让孩子们观察身边的乡下人家除了种瓜养花、养鸡养鸭,他们还会做些什么呢?模拟文中的写法,动笔写一写。如: 房前屋后的菜地,猪、羊、牛……读写结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真正做到以教材为圆心,向外延伸拓展,使课堂更有深度和广度。</h3> <h3> 三年级《燕子》一文简笔勾勒了燕子的外形以及飞行、休憩的姿态,展现了燕子的活泼可爱。课文以“多么有趣的一幅图画呀!”为结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燕子的喜爱之情。我们在线教学时,以第一自然段“燕子外形图”为重点段切入,教学中先出示句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请学生读句后想象画面,并思考:哪些词语让你眼前浮现了画面?是怎样的画面呢?引导学生抓住“乌黑”“轻快有力”“剪刀似的”等词语读边展开想象,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眼前浮现的画面,之后的填空式仿写,更尊重学生的个人阅读体验;最后指导学生借助短语,按全身到局部的顺序背诵自然段,完成对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br></h3> <h3><b>及时反馈</b>
</h3><h3> 现阶段,我们正在进行空中课堂的学习,对于以往课后的练习,我们只能在课堂上进行,针对我们所教授的课文,怎样才能进行有价值的课堂反馈,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并进行解决的重要问题。
</h3><h3>
</h3><h3> 二年级老师在重点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读懂句子内容,随后及时推出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连线的方法,巩固对句意的理解,同时给他们一些揣摩和领悟的时间,尝试着找一找语言表达规律,然后通过反复地朗读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语言模式。也为由句到段的学习打好基础。</h3> <h3> 五年级课文《祖父的园子》,老师们抓住描写昆虫和庄稼的两个重点段落进行教学。这部分文字的描述是一种近似于反复的写作手法,对于凸现主旨有很好的作用。既能让学生体会到“我”的好奇、活泼以及园子给予“我”的自由外,又感受作者用语的精妙,接受一次写作方法上的熏陶。学完了重点段,老师在课上推出了相关语段练习,帮助学生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h3> <h3> 六年级课文《北京的春节》教学课文第11段写“元宵节”热闹的场面。教师先引导学生抓住总起句中的“又”字,体会课文自然衔接的特点,勾画出文中关键词句,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几百盏”突出这一日热闹。在学生充分学好段落的基础上推送几道练习,引导学生体会作家语言表达的生动、丰富。</h3> <h3> 找准重点段并以此展开重点阅读突破,已经成为我校语文阅读教学的基本操作线路。老师们利用自身学识优势,对重点段进行适宜的教学解读,为全面解读文本奠定坚实基础。课堂上直奔重点段,及时总结梳理本文的表达特点,启发学生迁移运用,扎扎实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使他们“一段一得”“一课一得”,达到既学课文又学语文的双重目的。实实在在地发展孩子们的语文能力,实实在在增厚孩子们的文化积淀。
</h3><h3> “聚焦重点段”专题研讨活动只是我们追求有效、高效语文课堂的一个台阶。今后,语文组还将对“聚焦重点段”阅读教学进行深入研讨,让课堂简约而不简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