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020年2月15日,山西省第八批支援武汉的医疗队出征了,老公未能前往,感觉有一点点失望,因为前几天他也报了名。我安慰他说:也许人家嫌你年龄大了,也许是你报名的时间有点短还没轮上你了,等下一批吧。其实老公去一线救援这已是第三次了(当然第三次还没实现,还在路上呢……)。</h3> <h3> 第一次是2003年的抗击“非典”。那时老公39岁,年富力强,是单位第一批上一线对患者进行诊治的医生,接诊了本院第一例非典患者。那次“非典”首发于广东顺德,北京、山西属疫情严重地区。“非典”救治之初,由于认识不到位,医护人员的隔离防护意识不强,他一次上24小时班,上班时间穿防护服,下了班也就穿普通衣服回家,在家门外脱下外衣装塑料袋拿回来洗。从第二批起,大家的防护意识逐步提高,医务人员的隔离防护也越来越规范,上完班的医生就不回家了,到指定宾馆隔离休息。5月的一天,在老公完成救治任务后不久,当时读小学5年级的儿子突然发起烧来,且持续好几天不退,我们当时惊恐不已,以为一定是老公带回来病毒把儿子感染了,由于害怕心里一阵阵发冷……。好在从事中医工作多年很有经验的老爸发现儿子身上长出了水豆,我们悬着的心才放进肚里。</h3> <h3> 第二次是2008年四川5.12地震后的救援。老公接到任务的时间是7月1日深夜11点半,当时他正在阳曲县阳兴乡进行卫生帮扶,医院要求第二天早上7点半在单位集合,赴四川茂县抗震救灾,进行卫生对口支援。因阳兴乡地处山区,山路崎岖,他穿过黑漆漆的林间道路,越过暴雨后的泥泞水坑,磕磕拌拌开了两个多小时车,于凌晨2点多才回到家,然后匆匆准备了一下第二天就去单位报到了。这次救援,老公被任命为本单位医疗救援队的队长。在茂县的一个多月,他们住在潮湿、闷热的账棚里,忍受着蚊虫的叮咬,经历了数次余震,冒着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的危险,走乡串户进行义诊,不但有效控制住了救援地区的灾后疫情,而且为1500多名灾区患者诊治了疾病。在茂县的一个多月期间,他们还去看望了英雄邱光华的父母,并捐了钱物。</h3> <h3> 2020年1月23日,正值春节前夕的农历腊月二十八,国家下令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发源地武汉进行了封城,老公单位针对此次疫情重新开设了发热门诊,并成立了三个应急诊治组,他是其中一个组的组长。其职责主要是根据一线医生的接诊和检查情况分析判断疑似病人和确诊病人,对每一例病人都要仔细分析,唯恐误判。好在这次我们山西领导重视,控制有效,疫情不重。前几天,单位让报名去太原市第四人民医院对新冠患者进行诊治,他科里好几个医生和护士都报了名,我说:科员都报了,你主任不报不好吧?他说:我报名去武汉。与此同时,在县医院外科工作的大弟也说要报名去武汉,老妈说:你们专业不对口,是给国家添乱了。我老公说他以前一直在呼吸科,专业对口。可能老妈有“小爱”思想吧。</h3><h3> 老公以前在呼吸科的同事小卜医生作为山西省第四批救援队去武汉了,他们保持密切联系。只要卜医生轮休,他们就交流那边的情况。得知武汉冬天没有暖气,住的宿舍很冷,这两天又下大雪大雨,他很焦急,反复说应该给每一个出去的医护人员配备电褥子。我说要不今天咱们买上几十条电褥子给他们快递过去?于是和卜医生联系了,那边说已给他们配备了电褥子。老公悬着的心落地了。</h3> <h3> 武汉的疫情,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看着每天的统计数据,中央着急,湖北着急,全国人民都着急。我湖北籍的好朋友劝说她早已退休的叔叔上了前线,自己也恨不得亲自飞到武汉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们做为疫情不重地区的一个普通居民,能做的就是听从政府、单位及社区的要求,安心居家隔离,与武汉人民同心协力,共战疫情,尽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尽快让我们重归美丽的大自然。</h3><h3> 疫情还在持续,老公还在待命!我既希望他的愿望能够实现,更希望疫情快快过去,前线的医生尽快归来!</h3> <h3> 2020年2月16日写于疫情阻击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