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沣河秦镇石板桥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沣河上原有四座古桥,从南至北,以次为广济桥、普济桥、灵桥、文昌桥。后人们以次称为秦镇桥、梁家桥、赵福桥、高桥。</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据《西安古镇》记,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是一座木石结构的桥。明万历年间,户县知县王九皋主持重修广济桥。据《三秦广济桥》记,重修后的广济桥“梁成百眼,长亘一里,高三余丈。”被誉为“陕面最大的石木结构桥”,后被洪水所毁。到了清道光年间,史鱼寨的乡绅赵恒斌捐资、集资,重新修建而成的石墩、石板桥,立墩72座、有73孔,每孔架两页石板、桥面总长百余米。民国初年,长安严家渠一富户捐资,将桥面增加到三页石板,宽度达到一米有余,可容架子车单向通过,此桥直留存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北五百米,河西有西周文王祭天的灵台;河东有千年手工造纸的北张村。桥南不到一里,有民国末年由李仪祉设计后建成的石砌滚坝和水闸,拦沣洨二水成库,开挖沣惠渠,惠及沿岸万亩土地。沣惠域名,也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的西头,紧接秦镇北门,再往西,经牛东、直达户县县城。桥的东头,穿过桥头小街,经郭杜,直达韦曲。</p><p class="ql-block"> 秦镇,当地人也叫秦渡津,亦简称“津”。据史记载,后秦皇帝姚兴,由长安城赴户县草堂寺,听鸠摩罗什讲经,曾在此设渡口,称为秦渡。明宣德年间,正式定名秦渡镇,简称秦镇。</p><p class="ql-block"> 秦镇,是方圆几十里有名的集镇。南到秦岭脚下,北至马王一带;西到户县县城以东,东至长安郭杜以西,大宗的手工制作、农副产品,都在此进行交易。统购统销那阵,因秦镇有买卖粮票、布票、购物券、以及统购统销物资的黑市,还常有西安城里的人不顾路远来此交易。所以,秦镇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之为“小香港”。</p><p class="ql-block"> 过去,秦镇每逢农历双日逢集时,四面八方的赶集人,常把三条大街及北门外的沙河滩,都挤得满满的。沙河滩上的喧嚣热闹,与石板桥上的拥挤,连成一线、浑然一体,共同形成了沣河古桥一道特有的人文风景。</p><p class="ql-block"> 过去,每年腊月,河东一带的人到秦镇赶集,置办年货,成群结队的人挤到桥上,便经常出现拥堵,半天都不得通畅。被堵在桥上的人,过不去又退不回,只能在桥上忍着冻、干着急的没办法。这时,桥东的北张村、贺家村、南张村的一些村民,有的人就会赶着马车,在河中来回摆渡;有的人就会穿上高筒靴子,在河中来回背人;还有的人会搬来门扇木板,在河中搭个便桥。都一趟一趟、一个一个地来回收个小钱。</p><p class="ql-block"> 由于广济桥,是沣河上的一条东西主要通道,来往人员多,加之桥面窄小,又时常出现拥挤。因此,古往今来,就不知曾有多少商贾富人,在桥上失足落水,遗失金银贵物。也不知有多少平民百姓,为过桥而发生争执或出现不安全事故。</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贺家村一村民,在桥北掏石子,一锨,便挖出了五枚银錁来。消息泄露,风声传出,当晚就有盗贼入室行窃。此事,曾一度在当地,闹得沸沸扬扬。还有的村民,在桥北掏石子,一次竟能掏出几十枚铜钱来。这些银錁铜钱,就不知是何年何月,哪个商贾富人过桥时,落水后的遗留之物了?</p><p class="ql-block"> 北张村有一人叫毛娃,文革中,无估遭受过公社王书记的开会批斗。后王书记调往县府机关,一年开春后,王书记推着自行车走到桥中间,偏巧与毛娃迎面相遇。毛娃记着王书记批斗他的仇恨,站在桥中间,张开双臂,拦住王书记的去路。恶恨恨地说:“王书记,你今是自己跳下去,还是让我掀下去?”王书记看毛娃耍横,怕一会围观的人多了,丢了自己的面子。就连忙说:“我自已下去,我自己下去。”说完,便放下车子,脱了鞋袜,挽起了裤子,跳到桥下,扛着车子,淌水过河而去。</p><p class="ql-block"> 那一年深秋时,下了一场大雨,沣河急流着擦桥面的一河混水,河面上还漂浮着一堆堆的白沫,白沫中又加杂着许多草屑树叶,往日那平静的沣河,似乎顷刻间变得狂燥不安。那日中午放学后,我骑车在秦镇买了东西后,自持骑车技术还行,也是心急着回家吃饭,出了秦镇北门,便骑着车子上了桥。不料,刚骑了数米,车前轮被桥面上的一颗小石子一拌,车头一歪,我就连人带车翻入河中。河水很快就淹到了我的下巴,我尽力地仰着头,想把车子举到桥上,但用力一举,急流就冲得我失去了重心,双手够不着桥面,几番挣扎都没有成功。这时,一位过桥的壮年人,忙帮我拉上车子,我才攀着桥墩上了桥。回到家中,我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便急忙换了衣服,赶到学校去上班。</p><p class="ql-block"> 我们村离广济桥只有一里地,小时候,我们在沣河边上玩耍时,常会站在河岸上,看着桥上两辆架子车相对而行,互不相让,发生争吵时的热闹。有时候,还会三三俩俩地跑到桥底下,由桥洞下钻来钻去,逮小魚,捡石子,扬沙子,玩得不易乐乎。</p><p class="ql-block"> 我们生产小队在桥的东头,有十几亩耕地。村民在地里干活工间休息时,也常有人刁空过桥,在沙河滩、秦镇北街买东西,打个来回,也就是二十多分钟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广济桥,对两岸的村民来讲,它就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方便之桥、幸福之桥。古老的广济桥上,那看不见的过往足迹,却记录着万千百姓的快慢脚步、喜怒哀乐、生活变化!过去,当地人对桥的概念,似乎只有广济桥的那般形象了。</p><p class="ql-block"> 早年,沣河河床积沙甚厚,深达数米。桥西头的积沙,已埋没了二十几米的桥面,形成了若大的一个沙河滩,成为秦镇逢集时的最大农贸市场;桥东头的积沙,也深埋了大半截的桥墩,成年人只能躬身穿过桥洞。</p><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后,建筑业迅猛发展,沣河之沙便随之金贵。经过十几年的车载机挖,沣河之沙便沙尽底现,广济桥的桥墩,便暴露出了根根黑黝黝的木桩,出现了重大险情。</p><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中期,由省市政府、长户两县出资,在广济桥以北近百米,修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的公路大桥。从此,古老的广济桥,便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带着许多建桥、修桥及过桥的人的记忆及美好故事,轰然沉入河中。留下的,只有那依稀可见的一两个碌碡桥墩,和人们对古桥的些许眷恋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 2019年2月书于“九锦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沣河秦镇公路大桥照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