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生读图(之九)

笨歌

<h3> 承蒙我市《井冈山报》的信任和抬举,为我开辟了“冬生读图”专栏,“意在牵引去往精品摄影的解读赏析,以奉献更多的艺术审美”(编辑语)。本期读图作品为四幅,均为我市名家名作,有的作品曾在摄影专业媒体刊载或在全国影展影赛获奖、入选,非常感谢他们赐稿于我,所读图乃一家之言,敬请关注并赐教。</h3> <h3>《风云飞来寺》 </h3><h3>摄影:许根泉 </h3><h3>读图:刘冬生</h3><h3>《风云飞来寺》是一幅以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观为拍摄对象的风光摄影作品。我们在拍摄或欣赏此类作品时,除了关注光影、色彩、构图等摄影的基本要素外,更多的应该了解自然景物的特点和人文景观社会意义。在这幅作品里作者将两者结合的很好,不妨我们一起来品读它。</h3><h3>飞来寺位于云南德钦县城8公里处的滇藏公路沿线,距今已近390年的历史,海拔3400米,依正乙山山势拾级而建,正对海拔高达6740米的卡瓦格博峰。“一切显密非一次修成,为使无垢之法源尖不断地惠及众生,使之圆满,特建此寺”。飞来寺周边还建有不少白塔,白塔是根据尼泊尔带来的佛塔样式建造的,它的蓝本是古代印度比较原始的覆钵式佛塔,且一直被藏传佛教所惯用,又俗称为“喇嘛塔”,代表圣迹出现过的地方。为表现颇具传奇色彩的飞来寺,作者选择了白塔作为主体,以隐约可见的白茫雪山卡瓦格博峰为衬托,彰显了白塔作为一种象征宝物,是信徒顶礼膜拜,更具威慑力量,能够压制一切邪恶力量的神圣之物。其实,飞来寺周边的白塔有大有小,有的排列有序,唯有作者拍摄的这座是单独的,他利用围墙上的小塔衬托这座大塔,在稍纵即逝的特殊气象条件下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物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突出了它的神奇、美妙和神秘。</h3><h3>作者的可贵之处还在于他巧妙地掌握了现场光影、云雾的变化,在大面积灰调沉闷的画面里,突显了白塔的神圣、庄严和卡瓦格博峰雄伟,尤其是白塔的光影与卡瓦格博峰的光影相呼应,令人叫绝。同时,白塔在围墙上的小塔烘托中,蕴涵着和平、安宁、吉祥、如意,“古寺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寺云封”,使人浮想联翩。作者在纷繁杂乱的现场能有的放矢的去粗存精,在角度、高度、位置上精准到位,在取景、曝光上娴熟准确,实属不易。</h3> <h3>《苍穹之下》 </h3><h3>摄影:刘剑峰&nbsp;&nbsp; </h3><h3>读图:刘冬生</h3><h3>《苍穹之下》是一幅夜景风光摄影之作,就标题 “苍穹”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苍天,即广阔的天空。“凿崖题石摩苍穹”出自《梁书·邵陵王纶传》。</h3><h3>这幅作品采取的是方形构图,地面占有近三分之二画面,天空占三分之一还多些,静谧的茫茫夜空,繁星璀璨的银河系星星在闪烁着,迷人的使人陶醉,似乎灿烂的星光与光明的温暖传递给了大地。然而 ,画面的三分之二却是龟裂的大地,犹如饱经风霜的老人,脸上刻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 沉淀着忧伤,是那般地无赖。作者借用这深蓝色的星空、银河系和那远眺天际的少女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忧伤中夹杂着期盼,这原本丰饶富庶的肥美土地上,曾经是山美水清、绿树成林、碧草如茵,鱼虫鸟兽繁衍其间。而今过度砍伐,这片土地已经枯竭了,大树不见了、草不长了、鱼虫鸟兽也没了,所剩的只有地面左上方一潭即将干枯的清泉,但它还映衬着天上的星星。作者的美妙构思,他不单单贬其时弊,还寄情于水,水是生命之源,滋润万物,平凡之中孕育非凡,他所憧憬的是美好的明天,重显那富美山川,还有那无限的向往……</h3><h3>&nbsp;&nbsp;&nbsp; 读了这幅作品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一是突出主题,褒贬分明 ;二是正确选择拍摄地,避开光污染,地形很有代表性,符合稍微仰拍条件;三是正确选择拍摄时间,做到避开日光,一般在日落后两个小时或日出前两个小时拍;四是正确选择季节和天气,这幅作品拍摄于9月,南方平原地区7、8、9三个月天气通透,拍摄时间最佳,其它季节好天气较少,但高山通透的天气较多。五是曝光准确,从地面到天空都比较完美。</h3> <h3>《斗牛阵》</h3><h3>摄影:李小明&nbsp;&nbsp; </h3><h3>读图:刘冬生</h3><h3>《斗牛阵》是一幅纪实摄影之作,反映的是江南少有斗牛场面。其实斗牛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人跟牛斗,源于西班牙古代宗教活动(杀牛供神祭品),现在演变为赛牛表演;另一种是牛和牛斗,是我国以苗族为主,其它民族较少的一种牛文化习俗,苗族是一个古老的农耕民族,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对牛结下了特殊的情感,至今苗族乃保持着对牛的敬爱与崇拜心理。苗族人民爱斗牛,以水牛相斗,并不是戏牛取乐,而是以斗牛的方式,展示苗家敬牛爱牛拜牛的特性。我们看到的《斗牛阵》是江西省高安农村的一个斗牛画面,它的起源无从考证,这是当地传统“吃新节”的一场特殊的斗牛赛,人们能从中获得乐趣,盈育营造了一种健康、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高安文化、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h3><h3>拍摄这种场面的图片,我们一般以中、近景见多,它能较好的表现斗牛的肢体形态和观众的情形,然而,作者并不以常人的手法来表现,他是借助无人机从空中居中并以“满幅”构图的方法拍摄,这样宏大的斗牛场面尽收眼底,让我们在图中读到更多的信息,如汽车、摩托车等,说明观者很多是从十里八乡而至,他们的富足和与牛为伴的特殊情感跃然画面。千余人的场面还能看出斗牛场地不是临时划定,是一个乡村准专业型的斗牛场,由此可见,这一传统节日由来已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民俗文化内涵。在拍摄时机上正值两牛打斗的高潮期,因两牛正在划定的圈边沿,是胜负之争的关键时刻,出圈者为败,这也是我们拍摄时必须掌握的细节,它能增强画面的内涵,也能增加我们读图的兴趣点,不愧为一幅耐读的优秀纪实之作。</h3><h3>&nbsp;</h3><h3>&nbsp;</h3><h3>&nbsp;</h3> <h3>《高山流云》 </h3><h3>摄影:吴晓云&nbsp;&nbsp; </h3><h3>读图:刘冬生</h3><h3>《高山流云》是一幅自然风光摄影作品。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远处耸峙的峰峦前那层品蓝色轻纱般缥渺的薄雾,巍峨之下隐隐约约显露的还是山峦,近处缥渺的栗色云雾中彰显着武功山的神奇,朦胧中透视着高山草甸秋的气息和清秀,尤其是那向左轻悠悠地缓缓流动的瀑布云,气势磅礴,宏伟壮观,给这座神山增添了迷人的色彩。画面里的伟岸、流动、洁净、暖色,真可谓“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唐 · 贾岛),这蕴藏着蔚为壮观的美景,无愧是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心然怦动,胸中律动着赏景的欢快,鼎沸的心灵荡漾着静雅和舒坦,无不为之叫“爽”。</h3><h3>作者在选择拍摄位置时,尽可能地往高处移动,居高临下,俯视群山和云雾,并将流动的云雾高潮点居中,使主题更突出。为了让云雾的流动感更明显些,拍摄时使用了小光圈和2.5秒的慢速拍摄,产生了一种如绸缎般飘动的效果,也似水流动的效果,迎合了高山草甸的柔美之意。图片拍摄于下午的5:30,在色调处理上为体现冷暖对比,分别加大了冷暖色的对比度,强化了蓝天高山之静和武功上秋色之美。在拍摄时还使用了长焦段,压缩了远处的高山和流云之间的空间,整个画面显得更紧凑,并拉近了与欣赏者的距离,有身临其境之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按动快门前必须思考的,否则就是一种记录,显得平淡无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