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场突如其来的冠状病毒,迅速蔓延全国,人们措手不及。</h3><h3><br></h3><h3>家乡蔡店郭岗,也像风雨中的一叶小舟,处在武汉大漩涡的风口浪尖,伴随我心忐忑起伏着。</h3><h3><br></h3><h3>封城!封村!有些回家过年的乡亲,隔在家乡;有些来不及回家的乡亲,隔在他乡。平时不怎么活跃的郭岗微信群,成为信息交流的热闹窗口。</h3><h3><br></h3><h3>二十多天来,我密切地关注着全国各地丝丝毫毫的信息。患者的数据、危重的数据,揪着我疼痛的心。我也密切地关注着郭岗微信群里每一条信息——来自家乡的、来自他乡的。通过语音、文字揣摩着对方的处境和心情。</h3><h3><br></h3><h3>刚开始,也许大家都觉得,这样隔离一段时间就解放了。群里聊天气氛轻松活泼,打情、斗趣、段子、图文、视频等,一一闪出。</h3><h3><br></h3><h3>纯正的家乡口语,久违的村落图片,逐渐变老的父老伯叔,记忆犹新的哥们兄弟,未曾谋面的新生后代……不时刷新我的耳目,慰藉着我的乡愁,一时忘记了窗外病毒的肆虐。</h3> <h3>后来形势越来越紧张,群里气氛也有所体现,村干部郭汉斌反复在群里发布防疫政策和措施。</h3><h3><br></h3><h3>元月二十七日,几个年轻人在村边几个重要的出入口,树立了隔离桩。郭汉斌及时组织购买生活必需品,如大米,食油,分送村民,并每家每户查体温。</h3> <h3>其间,有个喜庆的插曲。二月三日,郭冬玉喜得孙子!虽然郭冬玉是我的发小,若从我这辈算起,到他的孙字辈,已经是五代人了。</h3><h3><br></h3><h3>如果是往日,这样的喜事,塆里肯定闹腾起来,他家里定是宾客盈门。现在,客观情况不允许。但是,微信群里红包飞舞,祝福声频。乡亲的淳朴友爱,在网络上闪烁着温暖的火花,一时又一次地,忘记了巨大的危机,正在包围着每个人。</h3><h3><br></h3><h3>第一个隔离周期过去,从各方面得到的信息,依然让人无法轻松,确诊人数直线上升!</h3><h3><br></h3><h3>一贯自信乐观、豪放不羁的郭建勇,破天荒在群里表达了忧虑,令人始料未及。</h3><h3><br></h3><h3>一贯稳重老到、胸有成竹的郭中民,说话也少了平日的幽默风趣,可见形势紧迫。</h3><h3><br></h3><h3>一时间,群里多了些叮咛祝福之类的话。要知道这群哥们兄弟(忽视辈分),平素都是大大咧咧,直来直去的,并不像我这样感情细腻。如果要他们像李白、高适那样,说出依依惜别的嘱咐,是很难为他们的。可是,这个时候,他们说出来了。</h3><h3><br></h3><h3>此时的我,很想安慰大家,却词穷。倒是郭月华适时发点好消息和轻松段子,并视频安慰着我。大家依然聊着,发些或真或假的链接,等待着云开雾散。</h3><h3><br></h3><h3>二月十二日,是个心惊的日子。群里突然出现郭岗被封村的视频!从视频里的语音得知,蔡店乡政府也来了五六个干部,可见事情的严重性!</h3><h3><br></h3><h3>群里只有几个执事的人,在呼叫着谁谁快来,听不出事情的原委。我急忙点开另外一个家乡小群,打听才得知,塆里有一老哥确诊!</h3><h3><br></h3><h3>突然间,郭岗群里显得很安静,安静得心慌。也许在发视频前,村民都知晓了,而身处外地的乡亲,也与我一样隔屏相望,不好贸然探问。真的想看看家乡在国难当头,是怎样一种状态?</h3><h3><br></h3><h3>在群里一贯低调的郭建成,就像与我心有灵犀一样,站在阳台上,摄了一段郭岗全景的视频,发到群里。视频里,从北到南,从远到近,山岗、田野、树木、房屋,都是那样肃静,除了几声乌鸦叫声,真的是鸦雀无声。</h3><h3><br></h3><h3>这就是大年元宵之际的郭岗啊!想想当年这个时节,各个村落唱戏、玩灯、舞狮、划龙船、蚌蚌精多么热闹,不禁悲从中来。</h3><h3><br></h3><h3>由于大部分人被隔离在外,村里平时就很少有年轻人。党员郭国相、郭胜刚、郭超主动请缨,配合村委会在村口拉起警示横幅,搭建彩条布棚,成立临时关卡队,防止村民出村,外人进村。村民郭志刚、郭文明、郭冬玉也加入志愿者行列,二十四小时轮班执勤。</h3><h3><br></h3><h3>问题来了。这样的突发情况,以前从来没遇见过,也没有预案。不说村里百来户人家,就是执勤队,也没有足够的口罩,手套,防护服,消毒用品和器具,怎么做好防护工作?</h3> <h3>远在武汉的村民郭后根夫妇,了解情况后,热心地在群里安慰着大家,说想办法捐送部分急需物品。当天开车送来了11套防护服,11架护目镜,50个口罩,100双手套,消毒药水3壶。</h3> <h3>省外经商的郭冬平(郭志华),这个春节也滞留黄陂,一声不响地送来了1000个口罩,200双手套。</h3> <h3>村民不能进出,但基本生活必须保障。郭胜刚第二天去乡政府开通行证,到盘龙城自费购买满满当当一车蔬菜,捐送给每家每户。并给部分村民捎带其他生活物品。</h3> <h3>看到这些家乡的好男儿,我悲凉的心逐渐暖和起来。常在《郭氏宗谱》里读到,郭氏家族历来唯读唯耕、忠厚传家、仁义至上,在抗日救国中,涌现出许多英雄烈士时,总有点历史的虚无感。现在国难当头,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乡绅的传承,人性的光亮。</h3><h3><br></h3><h3>也许物质上是有限的,但那份爱心和责任感,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却是无穷的。郭超明确表示过,等防护或生活物资用完了,他准备接着捐送一些急需品。好言一句三冬暖,我相信,在屏幕那端的许多乡亲,心里也是暖暖的。瘟疫还在肆虐,相信还有更多爱心人士在准备着。</h3><h3><br></h3><h3>屋漏偏逢连夜雨。是夜寒风凛冽,大雪纷飞,守护在村口棚子里的乡亲们,可好?你们守护的,不仅是家乡的平安,也是社会的平安!</h3> <h3>而对于我来说,你们守护的,则是我的乡愁。</h3><h3><br></h3><h3>是的,我也许是你们的小弟,也许是你们的小弟哥,也许是你们的小弟叔,也许是你们的小弟爹。但你们想象不到的是,你们每个人,都是我浓厚乡愁的载体——</h3><h3><br></h3><h3>郭国相,我嫡亲堂哥。想当初我们兄弟都不在家里时,你和翠华姐对我父母尽心尽力的照顾。后来父母相继去世,人来客往,过流水席,都在你家打主场。父母不在,家也不在,是你们让我们兄弟姐妹,在郭岗延续了家的感受。只是,实在是怕过多打扰了你们,我们尽量少回老家。</h3><h3><br></h3><h3>郭后根,看见你就想起你父母。想起你父母就想起我父母,因为两家有太多的相似。《白姑娘》虽不是以他们命名,“犟伯”和“万妈”却是我刻意记载的几笔思念。</h3><h3><br></h3><h3>郭胜刚、郭志刚哥弟俩,就不说我们的交情了,单说你们的父亲——我的“干爷”,我的乡愁揉进了《我的楚戏我的船》。从你们身上,看见前辈的影子。</h3><h3><br></h3><h3>染病的老哥,祝福你早日康复。《寡妇坟》你很可能还没看过吧,你们全家在当年恶劣环境下,照顾孤苦伶仃的大妈,让她熬过了恶梦般的岁月,老天也记得。她会保佑你平安的!</h3><h3><br></h3><h3>郭月华,曾记否?我们有多少个彻夜长谈的青春!照像馆,电影场,上学路上……我们的故事还没结束,关于你的回忆放在最后。</h3><h3><br></h3><h3>郭建成、郭建勇哥弟俩,也不说我们的交情了,单说你们的母亲——我家兄妹雅称的“木珍姐”,我的乡愁也揉进了《我的楚戏我的船》。</h3><h3><br></h3><h3>郭文明,古惑少年,波折人生。你的故事总难写,可看过《千村欣卜榨新油》?里面的“榨师傅”可就是你老爸。</h3><h3><br></h3><h3>郭冬平(郭志华),《云中嫦娥》里饱渍着我太多乡愁和回忆。面对你,我都不好意思再叨唠陈年旧事,就把那些珍藏内心吧。</h3><h3><br></h3><h3>郭超,《老姑娘》曾经让你感动过。你是老姑娘曾孙,身上流淌着老姑娘坚强不屈的血。大家看好你。</h3><h3><br></h3><h3>郭冬玉,《白姑娘》是否读给母亲听过?就别说小时候一起爬过铁寨的,我的乡愁,你的父母比你承载得更多些。</h3><h3><br></h3><h3>郭中民,我一直在怀念你热心快肠的父亲。那年台上唱楚戏,我一个高音拉不上去,多亏他及时接上去了。尽管我丢了丑,但没有对不起观众。</h3><h3><br></h3><h3>郭汉斌,你真的不知你父亲当年有多帅,更不知道你祖父的二胡,是郭岗大队的“第一手”。我唱戏,他伴奏。若想追忆祖父,就去听阿炳的《二泉映月》。</h3><h3><br></h3><h3>还有,太多的人,太多的印象,以后再慢慢道来……</h3><h3><br></h3><h3>林林总总,如数家珍,我是否太感动?是的,对于一个游子来说,家乡让人感动的太多。这也许是身处家乡,或者家乡有个“家”的人不能理解的。</h3><h3><br></h3><h3>在这个阴霾的时际,由衷希望你们保护好自己,守护好父老乡亲,守护好郭岗。这片土地上,三百年前是一家。大家安好,我的乡愁才完整又凄美。不谈家国情怀,单从我个人情感出发,我真诚地感谢你们。</h3><h3><br></h3><h3>你安好,我无恙,才是人间最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