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孔子曾用“四勿”来要求自己的学生,即勿意、勿必、勿固和勿我。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用白话文来说就是<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做人做事不要凭借自己的臆想主观猜测,不要走极端,不要固执己见,不要以自我为中心。</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说服一个人接纳一件事,关键有时候并不是这个观点有多正确,而是态度。</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人很容易把自己划分到一个群体里,所以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打游戏的自然喜欢跟打游戏的组队,毕竟有相同话题;养宠物的自然喜欢关注养宠物的,毕竟有相同的情怀;领导自然喜欢给领导点赞,毕竟有相同的立场。当你无法融入一个群体时,不过是立场不同,情怀不同,话题不同,兴趣不同。</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传媒中的流行词汇“跳脱舒适区”,我们可以看作,从相同走入不同,或者温和一点,求同存异。</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同理心”一词,起源于希腊文empatheia一词,也就是换位思考、神入、共情,是指能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时代像车轮,不停滚动,不同的时代会带来不同的产物,人类不过是众多产物中的一种,却也是最复杂的一种。</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很多家长不理解孩子为何是这样,孩子也不理解家长为何那样;很多领导不理解下属为何是这样,下属也不理解领导为何那样。沟通,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提到沟通。什么样的沟通才是有效的?不停地解释,不停地说明,这些都不是有效的沟通。有效的沟通是可以发声的沟通,一言堂肯定不是沟通,那不过是在作报告。很多家长经常说,“我一说他,他就不出声”,或者“我一说他,他就转身走人。”这些都是无效沟通。很多领导也经常说,“一发布什么观点,大家就沉默,等一实施什么政策又有很多反对意见”。这也是无效沟通的例子。这些无效沟通带来的后果无一例外都会在事情完成度上有所体现,本来可以做到100分,估计也就60分,更甚者是负分。</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父母与孩子,领导与下属,在沟通时一定要明确一点,这两个群体的沟通本身就是不平等的。家长家长,你看看“长”就知道谁高了。下属下属,你看看“下”就知道谁低了。家长永远高于孩子,领导永远高于下属,沟通成败的关键永远在高的那一方。如何让孩子开口说话,如何让下属阐述观点,都是实现有效沟通的关键。如果要求低的一方抬高姿态去沟通,肯定是无法实现的,毕竟他们的高度还到达不了。孩子就是孩子,下属就是下属。牢记沟通的目的,培养孩子向你靠近,培养下属向你靠近。所以高一级的,必须放下身段,先把自己柔和,下一个台阶说话。第一步:</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点头。第二步:微笑。第三步:倾听。第四步:回应。第五步,做笔记。点头代表了你的同理心,你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的难处。微笑代表了你是在理智的情况下,用最柔软的姿态去理解。倾听代表了你愿意主动去找出问题,用最真诚的态度去思考。回应代表了你的个人观点,独立性特定性。做笔记代表了你把沟通的结果成果化了,或者变成了下一个有效沟通的开始。这里说的做笔记并不是真的拿笔记本记下来,而是你用任何方式记下这个沟通。只要沟通的双方都在表达,这就是有效沟通。</span></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心理学著名的</span><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霍桑效应”告诉我们,当人们在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关注或者观察的时候,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者是言语表达的效应。弱者不过是需要被有尊严的倾听。</span></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