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诗《悯农》(二)

张玲

<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悯农(二)</b><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b>唐.李 绅</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锄 禾 日 当 午,</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汗 滴 禾 下 土。</b></div> 谁 知 盘 中 餐,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粒 粒 皆 辛 苦 。</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b></h3> <h3><b>李绅</b>(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br></h3> <h3><b>【注释】:</b> 1、悯:怜悯、同情。 2、锄禾:为禾苗除去杂草,疏松泥土。 3、当午:正午时分。 4、皆:都。<br></h3> <h3><b>【译文】:</b></h3><h3> 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br></h3> <h3><b>【赏析】:</b></h3><h3> 这首诗语言质朴、通俗易懂,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它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揭露了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农民的生活状态。诗的开头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伯伯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使诗句更加具体、深刻而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不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了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思,它深刻地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也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对农民的深切同情。</h3><h3><br></h3> <h3><b>【老师小建议】:</b></h3><h3>1、熟读并背诵《悯农》(二),默写《悯农》(二)。</h3><h3>2、理解古诗的含义。</h3><h3>3、体会劳动的艰辛及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h3>

农民

正午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锄禾

农二

禾苗

李绅

劳动

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