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一章儒学的仁道</p><p> 第二节 儒学的重要思想</p><p> 儒学的仁是有层次的,由善(德)心、美心、爱心、哲心等组成。</p><p> 一、儒学的善心为二十四德</p><p> 首先是“九仁”,即恭宽信惠敏,次之刚毅木讷为仁。这里回答了什么是仁的问题。</p><p> 其次是“十德”,即仁义礼①智信,孝悌恕忠勇。这里回答了什么是善的问题。</p><p> 最后是“五德”,即温良恭俭让。回答了在国与国交往中德的问题。德即善,善即仁,仁即道德原则,即人的行为规范。仁不仅是善与德,还是做人做事的总的价值原则。是中国人的思想文化结晶。一个仁字贯通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表现在做善人做善事,要善政善交等言行之中。二十四德中有重复的字,如“信”,这说明信在仁善中的重要位置。仁不能离开信,善也不能离开信,否则就不能成就仁,也不不能成就善。孔子强调仁中的信,孟子强调善中的信,都是在讲道德价值观。</p><p> 今天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中也讲诚信和友善,这是对儒家道德思想的传承和发扬。</p><p> 二、儒学的仁知与美心</p><p> 关于 “三乐”与“三知”。孔子认为君子三乐为学而乐,交朋友乐,闻则乐。在这个前提下,还要做到“三知”,即知天命,知礼道,知言语。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一个君子,否则可能像小人一样常喳喳,不懂人事,是个不受欢迎的人。</p><p> 关于审美,孔子讲了“五美”,即劳而不怨美,泰而不骄美,欲而不贪美,惠而不费美,勇而不猛美。这五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值得永久传颂和坚守。</p><p> 三、儒学的哲心与爱心</p><p> 孔子讲 “九思”,即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岔思难,得思义。这个九思理念不仅是经验之谈,更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过程,集中表现了中国的哲学思想,是孔子儒家思想的精华部分。前四思是感官的感性认识,后五思是理性认识。</p><p> 孔子的爱心主要表现在“十同”观念上,主要指光寡孤独残男女老中青一一对前五同的人要有所养;男要有所分(成家),女要有所归(出嫁);老要有所靠,中要有所用,青要有所进,总之都要有所得,实现大同社会,过上小康的生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能够有这样的深刻认识,说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及思想的深刻。这是儒家(国学)仁道思想的突出证实和集中反映。</p><p> ①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一一荀子</p><p> (2020.2.17一4.25 西安六合书屋)</p><p> (6.27修改稿)</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