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三个出现确诊病例的家庭互不相识,但调查后他们的感染过程却关联在了一起。</h3><br><h3>广州市在1月22日报告第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后的几天时间里,新发病例一直以从湖北输入性病例为主。但进入2月份,广州市报告的新冠肺炎病例中,开始出现了本地居民发病的报告。</h3><br><h3>近期,广州市、区疾控机构在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等手段,将3个互不相识的家庭聚集疫情成功关联在一起。</h3><br><h3>相关部门日前还原了完整的追查过程。</h3><br><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h3><h3 style=""></h3><h3 style=""><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A家庭:</strong><strong>一家三口相继发病</strong></div><div style=";"><strong><br></strong></div></h3><h3>2月初的一天晚上,广州市某区疾控中心接到辖区内某大型三甲医院送检的一份病例标本,经过检测,结果呈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h3><br><h3>发病的是A家庭中的女主人,本地人。疾控部门对她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她本人在发病前14天没有湖北或武汉的居住史和旅行史,一直生活在广州,也没有接触过相关的疫区人员。</h3><br><h3>在调查过程中,女主人主要描述了她发病前聚餐、活动经过以及和朋友同事的接触情况,<strong>同时也提到了大年三十外出就餐的情况</strong>。</h3><br><h3>在女主人发病的第二天,A家庭的男主人和女儿也出现身体不适,经过采样、检测,同样被确诊。</h3><br><h3>忙碌中,疾控工作人员心中暗自纳闷:“没有相关疫区人员接触史,也没有去过湖北等地,难道这么快,广州就出现了本地社区传播?”</h3><div><br></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家庭:女主人确诊</b></div><br><div><h3>疾控人员这边才刚做完对A家庭的流行病学调查,当天晚上又接报,辖区内B家庭的女主人发病了,而且,她也是本地居民。</h3><br><h3>“这回麻烦了,本地居民报告越来越多,形势不妙啊。”疾控部门马上对B家庭的女主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却出师不利。因为在调查过程中,B家庭女主人总是说自己很多事情都不记得了,就记得年三十下午去了趟花市,去一个亲戚家吃了个饭,还表示怀疑自己是被前几天不舒服、可能得了流感的母亲传染的。</h3><br><h3>原来,这户家庭的女主人与82岁的母亲同住,老人家在1月下旬就出现了发热、咳嗽、流涕等不适,就医后症状没有明显改善。本次就诊,母女一起在医院就医,不过,她的母亲采样检测结果却是阴性。</h3><br><h3>B家庭的女主人坚决表示,从没有接触过湖北或武汉来广州的人员,也没有接触过类似病人。那么,她是怎么被传染的呢?</h3><br><h3>面对B家庭的女主人因生病导致的不良情绪,疾控调查人员没有继续追问,但放下电话后,又打通了B家庭男主人的电话。</h3><br><h3>男主人此刻正在某三甲医院的发热门诊隔离,等待其新型冠状病毒的检测结果。在疾控调查人员的慢慢引导下,男主人回忆起发病前的就餐、活动、接触的人员,也打开了话匣子,每天的活动轨迹开始逐渐明朗。</h3><br><h3><strong>此时,男主人提供了一个信息:大年三十中午,他们全家人曾外出到一家餐馆就餐。</strong></h3><div><br></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大年三十中午</strong></div></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两家人在同一餐馆同一层楼用餐</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br></strong></div><h3>“嗯?这家餐馆的名字怎么这么耳熟?!”疾控调查人员警觉地想起,昨天调查过的A家庭也说去过同一家餐馆就餐,而且正正是同一个时间段!</h3><br><h3>难道这其中有什么联系?<strong>疾控人员继续追问A、B两家当日就餐的就坐位置发现,当时两家人就坐在同一楼层靠窗的位置!</strong></h3><br><h3>A家庭和B家庭表示,彼此并不认识。可是,两个本地家庭发病前同时在一个时间段在同一餐馆就餐,发病时间相近,难道是同时接触了什么传染源?</h3><div><br></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C家庭:武汉来穗家庭</strong></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所住酒店就在A、B就餐餐馆附近</strong></div><div><b><br></b><h3>调查人员看着餐馆的地址陷入了沉思,很快,前期处理完毕的一个家庭聚集性疫情再次进入了脑海——</h3><br><h3>过年前的某天早上,来自湖北武汉的C家庭一行10人抵达广州展开了他们的羊城之旅,他们搭乘地铁,品尝羊城美食,到景点游玩,一切看似都很正常。</h3><br><h3>大年三十下午,C家庭在午餐后回到入住的酒店。当天下午,其中一位老年女性开始出现低热和干咳等不适,便和老伴打的士到市内某大型三甲医院就诊。</h3><br><h3>“武汉来穗,发热、干咳”,临床医生发现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警号”,很快就为病人进行了咽拭子采样,结果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疾控部门马上按规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对其发病前活动史及接触史进行调查。</h3><br><h3>C家庭中其余9个人相继被送到广州市的集中隔离点进行医学观察,而在此后的一周内,其中有4人相继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h3><br><h3>C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早前都被认为武汉输入引起的,事件在此时已处理完毕。不过疾控调查人员回想起来发现,C家庭所住的酒店就在该A、B家庭所提到的餐馆附近,这里面是否也暗藏玄机?</h3><div><br></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年三十中午聚餐餐桌摆放密集 </strong></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C家庭感染相邻就餐的A、B两家</strong></div><div><b><br></b><h3>疾控调查人员马上调取了C家庭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并再次打通电话,对C家庭的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经对方回忆确认,大年三十中午C家庭一家人也在A家庭、B家庭就餐的餐馆聚餐。</h3><br><h3>“你们的座位靠近哪里?”调查人员紧抓着这一点不放。“靠窗!”电话那头的回答,让一切似乎有了眉目。</h3><br><h3>于是,疾控部门立即赶赴三个家庭所共同提的那家餐馆,调取了餐馆当天的监控录像显示,三个相互不认识的家庭,当天就坐在同一排靠窗相邻的三桌——</h3><br><h3><strong>来自湖北的C家庭坐在中间,A、B家庭分别为C家庭的左右邻座。C家庭当天中午聚餐后,下午随即有人发病,而A、B家庭发病的时间也符合新冠肺炎的潜伏期。</strong></h3><br><h3>由于当天是年三十,许多市民在餐馆内欢聚吃团年饭,餐馆内餐桌摆放得比较拥挤,相邻距离在1米之内,而且用餐时间比较长。<strong>综合分析,疾控部门认为这是一起由于有共同就餐餐厅暴露史而导致的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strong></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h3></h3></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聚餐有风险 近期减少外出</strong></div><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发生疫情时请配合疾控人员调查</strong></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br></strong></div><h3>依据疾控机构的这一判断,卫生健康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追踪餐厅员工和当日就餐的其他客人,将他们作为密切接触者全部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待观察14天以后无不适才能解除隔离。通过这一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可疑传染源,斩断传播途径,阻止疫情进一步扩散。</h3><br><h3>疾控机构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好似侦察破案,一层一层揭开疾病传播与蔓延背后的真相,对疫情研判、疫情控制和防控决策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h3><br><h3>疾控专家表示,还原这一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是希望提醒广大市民,<strong>人群聚集是导致疫情蔓延的重要因素,聚餐有风险,请各位市民减少外出、减少聚餐,取消不必要的聚会,做好个人卫生防护。在发生疫情时,请认真配合疾控人员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如实告知自己的活动轨迹,才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的做法</strong>。</h3><h3></h3></div>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bSx45rt24bXCrtBjOzfeOw"><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