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里县第三小学疫情期间心理调适指南

托里三小 德育处

<h1><b>  近期非常与众不同:不能走亲访友,不能外出旅游,不能在外享受美味大餐......我们可以做的是家里宅,只能家里宅,继续家里宅,享受一个史无前例的格外漫长的寒假。疫情来势汹汹,每天看新闻听广播,已经成为醒来的第一事,新型冠状病毒骚扰人类,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毫无硝烟的战争。为了更好给托里县第三小学学生提供更专业的心理支持服务,学校对疫情中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以及如何调适进行了整理,请你们认真阅读。</b></h1> <h1><b>No.1&nbsp;疫情爆发后易出现的心理问题&nbsp;&nbsp;&nbsp;</b></h1><h1><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1.&nbsp;害怕、恐惧&nbsp;&nbsp;&nbsp;&nbsp;&nbsp;</b></div><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2.&nbsp;焦虑、失眠&nbsp;&nbsp;&nbsp;&nbsp;</b></div></b><b><div style="text-align: left;"><b style="font-size: 20px;">3.&nbsp;抑郁、担心&nbsp;&nbsp;&nbsp;&nbsp;</b></div></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4.&nbsp;强迫心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b><b> 5.&nbsp;急性应激障碍&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b><b>6.&nbsp;学习适应问题&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b><b>7. 生活适应问题&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 style="text-align: left;"><b></b><b>8.&nbsp;亲子冲突问题增加</b></h1> <h1><b>No.2中小学生防疫心理问题调适&nbsp;&nbsp;&nbsp;&nbsp;<br></b><b>&nbsp;&nbsp;&nbsp;Q1:我家离疫区很远,周围也没有人感染病毒,我有必要接受心理干预吗?&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b>答:心理学家发现,他人的行为及行为后果也会对我们产生巨大的影响。虽然我们没有到过疫区,没有感染病毒,但听到、看到他人感染病毒甚至死亡,我们也会间接感受到患者的痛苦,这就是替代性“中毒”。同样的,如果他人看到我们通过进行心理调适,实现了身心健康,他们可能也会受到鼓舞,在出现心理困扰的时候及时寻求心理帮助。因此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接受心理干预都是有必要的。&nbsp;&nbsp;&nbsp;&nbsp;&nbsp;<br></b><b>&nbsp;&nbsp;Q2:新闻里让大家戴口罩、少出门,可长辈却一直不听劝。我该怎么办?&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b>&nbsp;答:大人们可能会根据以前的生活经验来判断当下的事情,但又由于首次遇到而低估了问题的严重性。作为少年儿童,我们一方面可以用各种数据、图像形象来对大人们开展形势教育;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地向他们表达担心:“您如果感染了我会很担心的”。此外,也可以采用身边或附近的例子来提醒他们提高危机意识。&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b>&nbsp;Q3:听说坏人和身体差的人才会得病。可我是个好孩子身体也棒,我会感染病毒吗?&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b>答:心理学中有一个“乐观偏差”效应,它是指人们认为好事更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而坏事都会发生在别人身上。仔细想一想,你会发现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感染病毒,与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没有关系。所以,现阶段的我们一定不能抱有侥幸心理,盲目乐观,都要做好防疫措施,用科学的手段保护自己。&nbsp;&nbsp;&nbsp;&nbsp;&nbsp;<br></b><b>&nbsp;&nbsp;Q4:只要我身边的人戴口罩不被感染,我就也不会感染病毒,所以只要别人戴口罩就好了。我这样想对吗?</b></h1><h1><b>答: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自己戴好口罩,做好防疫措施是自我控制能力强的体现。相反,如果没有足够的自我控制力,就会将自己的安危寄托在他人的身上。如果人人都想“搭顺风车”,通过他人防疫来保护自己的健康,会导致防疫责任的分散。所以从我做起,做好防疫措施,这既是对自己负责,也是为他人负责。相信你可以做到。</b></h1> <h1><b>&nbsp;Q5::&nbsp;别人打喷嚏、咳嗽时,我就觉得自己要被传染了。我的担心正常吗?&nbsp;&nbsp;&nbsp;&nbsp;&nbsp;<br></b><b>&nbsp;&nbsp;答:疫情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我们容易产生焦虑,甚至有些人还会出现“疑病”症状:怀疑自己是不是患病了?这种猜测与担心往往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舒服,恰好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描述相似,这让人们加倍焦虑。其实,这都是“过度焦虑”惹的祸。过度焦会影响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导致注意力下降,食欲或睡眠变差,健康变差等等。因此,你可以通过深呼吸来缓解过度焦虑:&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b></b><b>第一步:通过鼻腔慢慢地深吸气,同时慢慢从1默数到5。把你的手放在腹部,当你吸气的时候,会感到腹部慢慢鼓起来。&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b></b><b>第二步:屏住呼吸,慢慢从1默数到5。&nbsp;&nbsp;&nbsp;</b></h1><h1><b></b><b>第三步:通过鼻腔或口腔,缓缓呼气,同时慢慢从1默数到5。&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b></b><b>第四步:重复上述步骤,每次持续3-5分钟。&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b>Q6:&nbsp;期盼已久的亲子出游因为疫情取消了,我很沮丧怎么办?&nbsp;&nbsp;&nbsp;&nbsp;</b></h1><h1><b></b><b>答:期盼已久的亲子出游被迫取消,沮丧是正常的,其实你的爸爸妈妈也同样沮丧。老师要为你点赞!现在全国人民都在与这场疫情做斗争,我们小朋友能做的,就是尽量不出门,保护好自己,控制疫情的扩散。亲子活动的形式不止出游一种,在家中与父母聊聊天、一起看看书、一起锻炼身体,既能抵御病毒侵害,也能增进亲子沟通哦。&nbsp;&nbsp;&nbsp;</b></h1><h1><b></b><b>&nbsp;Q7:&nbsp;有人说鼠年不吉祥,听起来很恐怖,这是真的吗?<br></b><b>答:这是一种迷信心理,当然不是真的。迷信的人容易认为原本没有关系的现象或事物具有因果关系。迷信者的许多迷信观念和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别人学习得来的。保持对前景的盼望,即使在危机时期,也不要忽略在我们身边的美好事物。写一写你的鼠年“幸福清单”吧,把春节以来你感受到的幸福记录下来,并分享给你身边的人!&nbsp;&nbsp;<br></b><b>Q8:&nbsp;小伙伴想来我家玩,答应TA怕引起交叉感染不答应怕失去这个朋友,我该怎么办?&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b>答:根据国家防疫法律,现在规定少出门、不聚会,那么我们必须要遵守法律。所以从结果上来看,必须拒绝小伙伴上门玩耍的请求。但从拒绝的方式来看,却是你可以选择的。你可以在拒绝的同时给TA提供一个替代或补偿方案,比如约定每天打一个电话聊聊天,分享自己看到的好书、好剧,讨论讨论寒假作业的情况。&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b>Q9:因为疫情,学校延迟开学了。一方面我感到很开心,希望疫情晚点结束,这样就可以在家多玩几天;但另一方面我又为自己的这种想法感到羞愧和内疚,觉得自己很坏很自私。我该怎么办?&nbsp;&nbsp;&nbsp;&nbsp;<br></b><b>答:爱玩爱自由是人类的天性,人人都向往轻松的生活。但是道德感也不可缺少,它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我想,你并不希望疫情给祖国同胞带来伤害,你只是想要拥有更多的休息玩耍时间,对吗?所以,不要责怪自己,允许自己好好享受在家休息的时光,同时也要做好“假期有限”的准备。你可以列一张时间计划表,把你想做的事情合理安排并一一实践,那么当假期结束时,你一定会品尝到充实满足的好滋味!</b></h1> <h1><b>为了明天的希望,我们要学会三个调整:&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b></h1><h1><b> 一是调整好我们的想法。</b></h1><h1><b>要排除各种不合理的、不科学的、不靠谱的小道消息,只吸纳可靠的、科学的、专业的信息。&nbsp;&nbsp;&nbsp;&nbsp;&nbsp;</b></h1><h1><b></b><b>二是调整好我们的心情。</b></h1><h1><b>做到五个“要”:要乐观向上,要天天开心,要面带微笑,要保持幽默,要为自己是一个年轻的生命而充满希望和活力。&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b>三是调整好我们的行为。<br></b><b>做到“五个不”“五个要”:</b><b>“五个不”是:不浪费时间,不晨昏颠倒,不迷恋手机,不放松锻炼,不荒废学业;</b><b>“五个要”是:要按时起居,要健康娱乐,要抓紧自学,要强身健体,要自我保护。  </b><b></b></h1> <h1><b>  我们一起期待,危机总会过去,我们静候佳音,一切安好!!</b></h1> <h1><b>温馨提示:缓解心理压力,专家帮助您。援助热线:0991—3016111、18129201293、18129201673、18129201339、18129201367、18129201332、18129202175、18129202572、18129202107</b></h1>

疫情

心理

防疫

我们

感染

自己

病毒

调适

他人

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