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808080">晚,观电视节目(喜剧)其中有一镜头,患者低血糖,护士为其静脉推注葡萄糖,嚯!好大一针管,患者本萎靡不振,瞬间,生龙活虎!看到那诺大的针管,我不由想起了儿时家里那头老牛。</font></h3><h3><font color="#808080">时间久远,老牛是哪一年来到家里的已记不清了,应该是八四年左右吧?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就是包干到户到各家后,家里如没有一头能干活的牲畜,那简直是不可想像!少年时的印象中,家里养过三头牲畜:两头牛,一匹骡子。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老牛。老牛来家里时,父母应该是四五十岁,于庄稼人来说,还正值壮年。但却要养活我们三个未成年且正读书的孩子,还要和叔叔一起赡养我年事已高的爷爷、奶奶。老牛的到来,分担了一部分繁重的田间劳务,诸如犁,耙地,拉车等等。</font></h3><h3><br></h3> <h3>平凡的日子一天天过去,突然有一天我发现老牛的腮上(脸一侧)有一个很大的疮口,不时往外流着黄色的液体。我问父亲:老牛咋了?父亲紧锁着眉头:老牛病了,好长时间了,好几个兽医都看过了,打针,(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个诺大的针管,我见了好几次),也吃了好多药,就是不见好。说着说着叹了口气,就又去忙活了。少年时的我懵懵懂懂,也不知父亲话中的苦楚。眼看着老牛一天天消瘦,终于,有一天,父亲把老牛牵走了,再没回来!我忍不住问父亲:老牛呢?父亲:进杀场了。那一瞬,我看见父亲的眼红了。那是陪伴了他多少日子的老伙伴啊!我哭了,想起了和父亲一起铡草喂老牛,那天我知道老牛生病,我看着它,老牛看着我,那无助的眼神,我终生难忘!</h3><h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老牛为我们这个平凡的家庭献出了全部,最后的归宿也免不了成为人们的口粮。其实在那个年代,又有多少人家不是流着泪送走自己的老伙计,直到生命的最后还要用自己的血肉来为普通百姓换得最后的微薄收入呢?</h3><h3><br></h3> <h3>当下,中华大地,病毒 肆虐,又有多少原本默默无闻的老牛,不畏艰险,冲锋陷阵,挽狂澜于危难,救人民于水火。</h3> <h3>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更比一代强。<br></h3><h3>莫让老骥伏枥时,慨叹少年追星忙。</h3><h3>书到用时方恨少,青春年华勿荒唐。</h3><h3>华夏自古多磨难,奈何神州好儿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