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城

语嫣

<h1>  也许我注定是在这座晋西北小城——岢岚呆一辈子的人,年近五十岁的我只出过三次远门,一次是去北京培训了十天,​抽空逛了故宫和颐和园,遗憾的是没有登临自己最向往的长城;第二次是去了一回平遥古城,因为没有买门票,没有看到古城的精髓,只是领略了古街上摩肩接踵的人群;第三次是送外甥女结婚浏览过辽阔而宽广的内蒙古的一角。在更长的时光和岁月里,我的目光所及也只是小城的宽度,我看遍了它细水长流的变化,常常思绪万千……</h1> <h1>  曾经阅读过许多夸耀小城的文章,蓝天,美景,繁荣,兴旺……​我总有一种虚晃的感觉,总觉得有点言过其实。小城的奇妙在于它毫不起眼,却有两位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来过。1948年4月4日,毛主席途经小城,留下了“岢岚是个好地方”的赞誉;2017年6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岢岚,是对岢岚深度贫困地区的关心。两位伟人的驻足使小城闻名遐迩,但并不代表小城的富庶,两位伟人的驻足只是一种动力,让我们更加努力的开创小城美好的未来。</h1><p><br></p> <h1>  小城的变化是缓缓的、渐进的,听老人说,小城的四面原来都有完整的城墙,高高的城门,小小的城围在城墙里,城墙外是绿油油的庄稼地,我没有见过那样古朴的小城,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还听说文革的时候毁了城墙,只留下些断墙残壁,大家在残墙上慢慢的挖了好些土窑洞,成为了新的景观。后来大百货商店,人民礼堂,小东街,都是小城的旧景,也是我曾经向往的地方。人民礼堂看电影,大百货商店购物,小东街买杂物。那时候的小城,街道是灰旧的,山水是原装的,漪水岚山无人问津,还很寂寞。这样的小城伴随了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吃一根冰棍儿,嚼一条咬不动麻花儿,穿粗布的衣服……小小的城,绵长的记忆。</h1><p> </p> <h1>  小城的巨变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创卫使小城焕然一新,干净,整齐,明亮……修路,建楼,改造,使小城翻天覆地……大百货商店建成了百惠购物商场,人民礼堂建成了岢岚宾馆,新华书店改建为了芦阳书院,小东街建成了羊肉一条街……向南向西大幅度的扩展,岚漪国际,滨河公园,广惠园新居……成了小城新的热点建筑。小城四周有了畅通的高速公路,漪水边装扮了舟亭细柳,岚山上建起了公园寺庙,休闲自在的小城变得明媚如画。</h1> <h1>  小城是我的家园,我在小城里游弋徘徊,细数流年的一去不复返,落寞多于欣喜。小城下属的众多乡村,乡间的小路萧条荒凉,曾经的家园无处可寻,人口流失,乡村老龄化,我最初就职的 乡镇初中,最多时三百多学生,几年功夫空无一人,只留下静默的校址在风中破败,现在就职的县城初中也由原来的两千多学生,到现在的四五百人。我常想小城虽美,却是宜居宜人却不宜业,大量的人口外流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小城的痛处,有时候我觉得后继无人的乡村,很少实业的小城,它的“美”让人无语凝噎……</h1><p><br></p> <h1>  驻足在小城里的我,难有更远的目光和更高的格局,我融入了小城,小城融入了我,我们彼此平凡,又温暖相依。然而小城不能完全置身于物外,它在时代的洪流里一路前行,修高速,搞创卫,抓扶贫,建新村,发展旅游……我见证了小城的许多没想到:没想到小城在创卫后变的如此干净美丽;没想到小城会把挖满土窑洞的旧城墙拆了重建宏伟的城墙;没想到我婆家原来清静冷落的宋家沟村能一下子变成岢岚第一村的美丽乡村;没想到一辈子在村里生老病死的贫困户会搬到广惠园亮堂堂的楼房里……也许我和小城一样,我们虽然身处偏远,依然能感受时代的脉搏,从历史上的贫穷落后到改革开放后的吃饱穿暖,从文革时的肆意毁坏到今天的努力重建,从精准扶贫到发展旅游,从2003年的非典到2020年的冠状病毒……我们从未孤立于世,我们伤感叹息,我们努力拼搏,我们寻找出路,共同护卫美丽家园。</h1> <h1>  城与人一样,伤感留恋于过往,又期待向往于未来,我目极了小城的过往的宽度,期待于小城未来的深度。也许某一个春天我登上新修的城墙,漫步于城南巷子四合院小街,看见广惠园上岗居民的笑脸,学校里也有了更多长大了的二胎……那一切都将发生在我们战胜了2020年春天的病毒之后,那时我们的小城更加明媚如画,我不再向往外面的世界,一辈子自在地呆在我的小城与它荣辱与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