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先用手机微信扫描二维码,在输入身份证号,这里会自动显示姓名,再输入手机号、车牌号、手动签名、点击提交就可以啦。”</h3> <h3>2月14日,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研发“码上办”软件的长治市屯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杨卫红来到河神庙乡疫情防控值守卡点,现场演示如何使用“码上办”服务平台登记疫情防控信息。</h3> <h3>杨卫红,今年51岁,是屯留区农经管理服务中心的一名职工,业余时间喜欢钻研网络编程技术。去年10月,他踊跃报名成为屯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充分发挥自己研发软件的优势,为河神庙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量身编制“码上办”移动互联网服务平台,一户一卡,实现了群众足不出户、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就能办事。</h3> <h3>新冠疫情发生后,特别是2月6日,杨卫红妻子把在单位未填写完毕的关于上报疫情的表格拿回了家进行填写,有的信息重复填写、有的信息无法在表格上反映,还需要重新制作一些表格,在纸质报送过程中还要接触很多人。于是他萌生了制作疫情报送软件的想法。一夜间,他在以往软件的基础上,根据疫情报送要求量身制作一款疫情报送软件,2月7日在妻子单位(屯留区住建局)得到领导认可后开始使用。</h3> <h3>“我将该软件的特点总结如下:1、扫码操作,不用下载app,操作简单;2、填报人注册获得个人填报码,一人一码相当于密码,手机短信验证,确保信息安全;3、数据实时上传,实时统计结果;4、该软件可以量身定制,布署快速;5、该软件可以做疫情大数据实时动态;6、该软件有异常数据实时提醒功能,确保及时处理特殊情况;7、该软件手写签名、定位、拍照等功能一应俱全;8、该软件采用互联网加云计算技术;9、该软件随时随地都可以上传信息,24小时不间断服务;10、该软件数据存储在阿里云里,运行安全可靠,值得信赖......”杨卫红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着。</h3> <h3>目前,该软件从技术上完成了“一户一码”“一村一码”,正在研发“电子通行证”,实现“一人一码”,相当于电子身份证,到时就可以实行精准管理,一个不漏的采集疫情信息。用扫码的形式代替纸笔登记,解决了大量工作人员统计汇总的问题,并且让疫情登记报送统计更加便捷、安全,效果特别好。</h3> <h3>为了研发疫情软件,杨卫红不计报酬加班加点,不懂的东西上网咨询,不够的工具从网上购买。软件的成功试行,吸引了很多需要“码上办”信息采集系统的单位,让他更忙了。一切为了抗疫,今年过年宅在家里非常充实而有意义。杨卫红自豪地说,忙、累并快乐着!<br></h3> <h3>背景: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开始以来,屯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第一时间号召动员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志愿者加入防控队伍,冒着被传染的风险,覆盖城乡的志愿者队伍第一时间穿上红马甲奔赴抗疫战线,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坚守卡口执勤测量体温、为医院超市等公共场所喷雾消毒、主动上街疏散劝导扎堆人群、运送防疫物资、捐款捐物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同时,200余名志愿者自发组织成立了“屯留区抗击疫情志愿者应急分队”,主动承担物资运送、消毒防控等应急性工作。在防疫志愿服务中,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人多智慧多的优势,积极创编诗歌、绘画、书法、摄影、播音、朗诵等形式多样的宣传作品,从心理上疏导群众宅家困闷情绪,营造了全区人民协力同心、众志成城、攻克时坚的浓厚氛围。</h3> <h3>屯留区新时代文明实践 高艾亮</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