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实验小学幼儿园 病毒我不怕主题 ——大班组前审议教研

龚锦荣

<h3>此次冠状病毒事件,让每个孩子都在经历一个非常特殊的假期,在孩子的眼里,这也许只是一个突然加长的寒假。有些事情让孩子不开心:春节的聚餐少了许多,出门旅行也意外取消,更糟糕的是天天都不能出门去玩,也见不到要好的小伙伴。好在还有些事情让孩子很开心:爸爸妈妈天天在家里陪着自己,他们不仅不着急去上班,甚至和自己玩起了好玩的游戏……总园大班组根据《指南》,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成“病毒我不怕”主题活动,帮助孩子们理解这次突发战“疫”的情况,知道以后如果再发生此类事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做一名勇敢的小战士。</h3> <h3>针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在开学后带领孩子们回顾这一次特殊的经历,转化为有价值的教育活动,老师们利用假期的休息时间,决定效仿孩子们“停课不停学”,我们“停课不停研”,打破传统的教研模式,利用网络进行会议视频教研!在教研活动之前,老师们根据制定的教研计划,在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翻看相关书籍等,为本次的教研活动做足了准备。</h3> <h3>雨婷老师:“针对以上问题,老师们进行了线上研讨。”</h3> <h3>一、请大家说一说有没有必要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为什么?</h3> <h3>龚老师:“非常有必要。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对于大班幼儿他们对周围的生活环境关注度很高,相信他们对这次的冠状病毒事件会非常感兴趣,家长肯定也会跟他们说一点,但是肯定不全面,我们可以抓住这次契机,让幼儿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不仅可以让他们知道如何保护自己,更能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h3> <h3>沈老师:“我也觉得有必要。通过《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我们会找到疫情之下教育教学在不同领域的重点部分;跟随“儿童经验识别”的整合,我们的目光将会触及到孩子在疫情期间真实的生活和需要、思考与困惑。比如:“志愿者”是干什么的?什么是“逆行者”?为什么要听“医生专家的话”?幼儿对媒体报道中的一些反复出现的热词产生好奇,对一些疫情中的公众人物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h3> <h3>珊珊老师:“我也觉得有必要,根据此次疫情可以让幼儿产生一系列的思考,比如说: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不用戴口罩了?为什么有的人会感染病毒生病?什么样的人不会感染呢?我们现在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出去玩了?让幼儿的心情得到释放。如果又有病毒来了怎么办?”</h3> <h3>二、请老师们结合指南,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完善主题目标。</h3> <h3>丁老师:“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技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在当前疫情背景下,我们需“关注幼儿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降低幼儿的恐惧。大班幼儿能学会从容,自我管理、调节情绪。”</h3> <h3>高老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如保证喝水量,不偏食挑食,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与自我保护能力。”</h3> <h3>晓燕老师:“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是幼儿科学学习的主要内容。病毒既离孩子很远,又离孩子很近。首先,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究兴趣”,鼓励大班幼儿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刨根究底;其次,“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支持幼儿的探究行为,鼓励幼儿寻找答案;生命教育也是重要的内容,“引导幼儿感知和理解生命、生活、生态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珍爱生命,尊重和保护自然。”</h3> <h3>三、为了达成目标,我们如何挖掘身边可利用的资源?</h3> <h3>薛英老师:“亲子间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看电视、手机、图书等,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所了解,亲子间交流病毒是怎么来的?它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我们应该怎么预防?对这些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之后,在开展活动时,孩子们就会有话可说。”</h3> <h3>利利老师:“我们可以利用家长资源,请警察、医生和护士,来说一说他们在当时的工作中都是怎么做的?特别是医生和护士,可以请他们带一件防护服让幼儿看一看,也可以请他们进行示范,如何穿防护服?还可以向幼儿介绍一下各种口罩的区别,普通人带什么样的口罩,医护人员带什么样的口罩等等。”</h3> <h3>王老师:“我们还可以邀请社区的管理人员说一说在疫情期间,他们是怎样进行隔离工作,守护每一个家庭的健康。”</h3> <h3>盼盼老师:“请小学的哥哥或姐姐来说一说,在疫情停课期间他们是怎么上课,怎么学习的?为幼儿的幼小衔接打下基础,让他们知道休息在家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不仅要会玩,还要会学习。”</h3> <h3>四、请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或班级孩子的特点,审议当前的活动内容,结合主题对班级即将开展的室内外区域活动的想法。</h3> <h3>新月老师:“从活动安排上,我觉得还可以加入社会情感角度:大班幼儿能关注新闻和社会热点,尊重和感谢帮助我们的人,初步理解众志成城和爱国主义情怀。</h3> <h3>晓月老师:我觉得还可以从科学认知角度来考虑:儿童经验识别</h3><h3>1.哪些地方会有病毒,为什么我们看不见它?(因为看不见病毒,害怕病毒的存在,会对病毒与人体的关系产生好奇。)</h3><h3>2. 冠状病毒长得像皇冠,那么其他的病毒又长什么样?它们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危害?病毒和细菌一样吗?(在建构和绘画作品中会出现关于“病毒”的表征形象。)</h3><h3>3. 为什么这次医生看病要穿成这样?(看到新闻中的医生着装,对护目镜、手套、防护服、口罩等防护装备产生好奇。)</h3> <h3>繁繁老师:“我觉得可以在美工区画一画病毒长什么样?病毒的传播途径,保护自己的方法。还可以画一画对抗病毒的人和事。将这些绘画作品订成图书,投放到阅读区。还可以改计一些防护用具。”</h3> <h3>梦晓老师:“我们可以开展美食城角色游戏。培养文明就餐、不食野味、不挑食等健康生活。疫情发生以来,基于幼儿对于食用野生动物引发大规模传染病爆发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对于科学合理膳食计划了解和制定的兴趣,从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建立健康饮食观念。可以让幼儿自己设计——健康作息我安排”。&nbsp;</h3> <h3>通过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老师们在前审议的过程中还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生成了子项目,老师们用自己的巧手为班级绘制网络图。</h3> <h3>大一班</h3> <h3>大二班</h3> <h3>大三班</h3> <h3>大四班</h3> <h3>大五班</h3> <h3>大六班</h3> <h3>大七班</h3> <h3>这次的冠状病毒疫情,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原本对假期充满期待的小朋友似乎听懂了家长的解释,但又显得懵懵懂懂。面对疫情,我们需要用孩子们能接受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病毒、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此次教研活动,老师们对主题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为主题开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希望通过此次主题的实施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了解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增强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知道保护野生动物,保护大自然。让孩子们在体会到疫情之下互助友爱的情感中,感受到抗“疫”英雄的大爱,激发孩子们爱国主义的情怀。这只是我们的初审议,主题开展过程中我们将会进行中审议,结合孩子的兴趣与需要,不断调整完善我们的主题活动~</h3>

幼儿

老师

病毒

疫情

教研

孩子

可以

主题

冠状病毒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