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之美(第六集)塔尔寺与酥油花

罗加莲

<h3>原创作品/罗加莲</h3> <h3>第一篇章:塔尔寺全貌</h3><h3>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大寺院,是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位于青海省西宁市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是我国格鲁派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诞生地。</h3><h3>此寺院是全国的5A级名胜风景区和文物古迹重点保护单位,在全国以及东南亚均享有盛名。塔尔寺不仅作为宗教圣地而存在,同时也是一座佛教文化艺术的辉煌宝库。其中以弘扬佛法表现佛本生故事的壁画、酥油花、堆绣尤为闻名,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蜚声海内外。其中的酥油花艺术,2006年被录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将在夲美篇第二篇章中着重介绍)。</h3><h3>该寺历史悠久,初建于明嘉靖39年(公元1560年),讫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整个寺院是由众多的殿宇、经堂、佛塔、僧舍组成的一个汉藏艺术相结合的辉煌壮丽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600余亩。塔尔寺不仅是中国的喇嘛教圣地,而且是造就大批藏族知识分子的高级学府之一,寺内设有显宗、密宗、天文、医学四大学院。</h3><h3>塔尔寺殿宇高低错落,交相辉映,气势壮观。大小建筑共1000多座,院落4500多间。殿宇、僧舍、寺庙的建筑涵盖了汉朝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的把汉宫殿与藏族以及佛教文化结合起来,形成了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文化艺术为一体的建筑群。</h3><h3><br></h3> <h3>塔尔寺的全景图(网络上下载)</h3> <h3>这是塔尔寺的正面图,是交通要道,车辆人员进出的主要通道,是不允许在公路中间停留拍照的。</h3> <h3>八宝塔,是塔尔寺的标志,夲寺是先有塔后有寺。相传是宗喀巴大师当年去西藏学佛求经,多年未归,其母思儿心切。托人捎去一撮白发,让儿回家一晤。而宗喀巴大师学佛求经心切,拒不回家,捎回口信,其意让母亲在他的出生地建造一座白塔,见塔如见人。由此其母招慕四邻,慕捐求款,建造此塔。</h3> <h3>从不同的角度拍宝塔</h3> <h3>虔诚的佛教信徒,在大门口就在顶礼膜拜。</h3> <h3>每天有络绎不绝的佛教信徒,前来烧香拜佛虔诚地磕长头朝拜佛祖。</h3> <h3>第二篇章:“酥油花"誉满海外</h3><h3>我要浓墨重彩介绍关于酥油花的历史与制作程序。</h3><h3>参观时,我受到极大的震撼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深感藏传佛教艺术的博大精深,绝无仅有感概良多。2016年塔尔寺的僧侣们到欧州法国巴黎、德国等地举办了"艺术三绝"展示,均在等地引起极大地轰动,世界瞩目,誉满海外。如此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佛教艺术,我却知之甚少,孤陋寡闻。由于参观时绝对禁止在馆内拍照,没有照片留存。当时我在馆内停留了近一个小时,反复吟听一队又一队的导游讲解,一遍又一遍地仔细观看每一尊塑像和展品,仿佛要把它吃进肚里,装进脑里让它永留心间。</h3><h3>为了弥补没有酥油花的照片,我特意从网络上搜集下载了以下22幅酥油花图片供大家欣赏。</h3> <h3>"酥油花馆”的匾额是1993年江泽民总书记前来参观时,对酥油花艺术赞不绝口,亲笔题写。当年建起了专门陈列酥油花的酥油花馆,馆内安装了空调,使酥油花一年四季常开,供游人观赏。一年一换,其每年的元宵灯会结束以后艺僧们从灯棚花架上将酥油花小心翼翼地卸下全部移至酥油花馆展出。</h3> <h3>这是进入酥油花展览馆的大门。每天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是该寺镇馆三宝之一。进馆开始就一律禁止拍照。</h3> <h3>这是出口处张贴的介绍图片,光线不太好,也是不准拍照的。我趁人不备抓拍了一张。</h3> <h3>参观完后就从后门出来。进出分流。</h3> <h3>参观完毕,赶紧趁游人稀少一点拍照留影。</h3> <h3>下面是我下载的22幅酥油花图片。</h3><h3>我将简要介绍一下酥油花的历史与制作工艺及现状。</h3><h3>一、酥油花产生的历史:</h3><h3>距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最早产生于西藏,是施食贡品上的小贴花。另一种说法是:塔尔寺的僧众们更愿意把酥油花的起源,与藏传佛教的创始者宗喀巴联系起来:他们认为酥油花是从公元1409年宗喀巴大师首次在拉萨大昭寺发起祈愿大法会时开始的。就按后一种说法距今也有600多年的历史了。塑造这些工艺的不是什么专业的画家雕塑师们,而是寺院的艺僧们。他们从少年时代13.14岁起就进入寺院,拜师学艺的艺僧,终身从艺,献身酥油花艺术创作,直至终老。</h3><h3>二、酥油花的制作程序极为复杂而独特:<br></h3><h3>每年的农历10月20日开始制作,需要整三个月的时间,于每年的正月十五夜庙会观灯开始向公众展示。</h3><h3>艺僧们在制作之前是非常隆重和虔诚的。首先要沐浴进行宗教仪式。仪式完毕后大家在一起讨论酥油花的题材,然后设计腹稿(重来不用事先设计图案,因此酥油花历来没有设计图稿)。经过大家精心构思、策划布局,分工之后,徒弟们便开始在老师傅的带领下,在气温0度以下的阴凉房间分头工作。在绝对保密的情况下精心制作3一4个月,至到正月十五闹元宵时对民众展示。</h3><h3>制作过程主要分为四道工序:</h3><h3>1,"扎骨架"即基夲模型。2、“做胚胎".近似面塑或泥塑。3.第三道工序是“敷塑”,这是最为复杂细腻兼残忍的工序。首先要将加工成膏状的乳白色酥油,揉进各色矿物质颜料,反复碾压、搓、揉、拉,调和成有近20种五颜绿色的油塑颜料,仔细的涂塑在做好的形体上。还要用金银粉勾勒,完成各式的形象塑造。如果是塑造晶莹剔透的玉石宝玩,或者红花绿叶就直接用彩色颜料一次性塑成。由于酥油花的融点很低15度就会变形,25度左右就会融化。为了防止体温对酥油花的影响和升温,在捏制之前都要把手浸泡在刺骨的冰水中,为防止手温回暖,必须不时在冰水里抓抓冰块,让手保持冰凉。因此,大多数艺僧不同程度的染上了关节炎,有的甚至手指残废。第四道工序即最后一道工序是:“装盘"。将塑好的酥油花按照实际的总体要求,用铁絲一一安装到位,固定在几块大木板上和特制的盆类。高高低低、件件悬空,疏密得当、错落有致,使欣赏者处于一个最佳的仰视角度,布局成单一的花卉图案,或者整幅的故事画面,俗称"酥油花架”。这样一件艺术品就创作完成了。</h3><h3>酥油花的艺术形式多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从飞行走兽到亭台楼阁,从一草一木的花卉盆景,到大型组合式的连环故事。无不形神皆备,栩栩如生。酥油花所表示的题材内容主要有佛经故事,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例如:《释迦牟尼本生故事》《唐僧西天取经故事》《六世班禅进京向乾隆帝祝寿》等等。</h3><h3><br></h3><h3><br></h3><h3><br></h3> <h3>这是调制好的各种酥油颜料。制作酥油花,必先将酥油在冷水中浸泡,去除杂质,调进20余种颜料,进行搓、拉、揉、扯,调和成特别的柔和细腻五颜六色的颜料,方可使用。</h3> <h3>三、酥油花的制作程序,塔尔寺别具一格,有健全且具有竞争性的、完善的组织机制。</h3><h3>它设置一上、下酥油花院。两院平等独立、没有隶属关系。根据艺僧出家前的籍贯而属于某一个花院。上、下花园的设置具有竞争性。每年在元宵节前三、四个月便开始设计制作,直到展出之前,两院的艺僧对塑造的题材内容严加保密,恪守规矩。既不窥视,也不泄密。双方极尽智慧,力求从题材到雕塑技艺上出奇制胜,高过对方一筹。当元宵日夜幕降临以后,两院艺僧们才把一盘盘的酥油花抬到社院门口,组装在自己提前搭好的花架上,供人们观赏。直到这时,两院艺僧才能看到对方的杰作。由前来观赏的民众与寺院僧人一决高下,评出当年最佳作品。此后上、下花院互相观摩学习,总结得失,取长补短,重新策划下一年的雕塑。</h3><h3>正由于有这样好的机制,使得塔尔寺的酥油花延续和传承了几百年。日益精妙,成为佛教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精品。</h3> <h3>四、艺僧们在精心制作"酥油花"。但酥油花制作艺术后继有人的问题不太乐观。老一辈的艺僧大多已去世,存活的师傅不多了,有的手指被冻残废了。</h3> <h3>五、现状:</h3><h3>酥油花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酥油花的发展日趋衰微。人们感觉近年的作品缺乏创新,有一种“年年岁岁花相似"的感觉。究其原因:</h3><h3>1.酥油花制作技艺主要靠口手相承,师徒相传。由于大部分手艺高超的老艺僧相继过世,缺乏技艺深厚的老艺人对徒僧们的带领指教。而年轻的艺僧尚不能完全领悟其精髓独挡一面。</h3><h3>2.由于制作酥油花程序的特殊性难辛与独特,必须双手浸泡在低于15度以下的冰块中,和在阴冷的环境中制作完成。使不少的年青艺僧们望而生畏,望而止步。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还缺乏老艺僧们对佛教佛祖的虔诚礼拜和对酥油花事业献身的精神。吃不了制作酥油花时的苦。很多老艺人双手指已被冻坏,还有的终生残疾。</h3><h3>3.学徒们学习期短,每年只有两个多月的学习机会。时间太短,不易掌握。</h3><h3>4.还有其更重要的原因是酥油花与唐卡、堆绣艺术相比,带给寺院和僧人的经济效益相差甚远。</h3><h3>5.寺院方面对酥油花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够,缺乏明确有效的奖惩机制。</h3><h3>结束语:</h3><h3>以上原因制约了酥油花艺术的创新与发展。须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让这相传几百年,古老的佛教文化艺术得以代代传承,后继有人,发扬光大!我虽不是佛教徒,但我深爱着佛教文化艺术,愿酥油花艺术源远流长,这是作者的初衷。</h3><h3>夲集完。请友友们继续关注续集(第七集)</h3><h3>黄河第一桥</h3><h3>谢谢朋友们欣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