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拥有全世界最长的名字;他是唯一一位亲眼目睹自己的作品,被法国卢浮宫收藏的艺术家;它是立体派的开山鼻祖。他是谁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没错,他就是毕加索,有一个很科学的统计,全世界有84%的人都听说过毕加索,那它的知名度可能比马国的美国的总统奥巴马还要高。</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提到毕加索你脑袋里显现出来的是什么东西呢?有可能是他的画,而他的画呢,还是那种扭曲的破碎的,好像看不懂的画。</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比如我们在小学美术课本上就有一幅很著名的油画叫《亚威农少女》作品中的少女是用各种各样的圆形,长方形以及不规则的图形拼接起来的身体,有些人的侧面的脸上长着正面的眼睛,然而正面的身体上长着一个侧面的胸部。</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而这种支离破碎的画风,有一个很专业的名词叫做立体主义,这就是毕加索开创出来的在艺术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同时也让他的绘画生涯走上巅峰的流派!</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么今天呢,我们就通过毕加索的人生一起来探讨一下,毕加索的立体主义?</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毕加索可以说是一个天才,他八岁的时候就画了人生中的第一张油画,叫《马背上的斗牛士》。</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6岁的时候,这位天才少年迎来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他画了一幅画,这幅画去参加1897年马德里的全国美术展,后来又在马嘉拉省的美术展上获得了金奖,换句话讲,这张画让毕加索在16岁的时候就已经拿了一个省级的美术金奖。而且还参加了全国美展,跟那些成名已久的老艺术家的作品挂在一起,一同展出,这张作品的名字叫做《科学与慈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毕加索认为人类需要两种关爱,一种关爱是科学,另一种关爱就是慈善是情感,你看这个身边的女人,她的右手边是一个西装革履的医生,医生是科学的代表,他正在用科学的方法来拯救生病的女人,而她的左手边呢是孩子,孩子和修女,这是一个情感的象征,它在心灵上给予这个生病的女人温暖。所以毕加索真的很早熟,整个画面看起来特别的写实。</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世纪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照相机发明了,照相机的发明,让艺术家发现自己画的像与不像已经不那么重要了,然后毕加索第一个站出来对这种传统的焦点透视提出了反对意见,他就在想啊,如果我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把我所看到的,对象的正面画下来的话,那么对象就没有背面跟侧面了吗?换句话讲当我们看到一个很美的女孩儿,她的正面漂亮,那我们把他的正面画下来,可是它的侧面呢,背影的头像也很漂亮,我都想画下来怎么办?</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知道纸张是二维的,我们怎么样在一个二维的画布上去展现一个多维的立体空间呢?毕加索就想别人都会都用透视法,那我不用透视法,反其道而行,不用透视和光影用的是什么?就是立体主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很庆幸的是,在这个时候毕加索认识了塞尚,他提出了用圆形,曲形等几何图形重新解构世界,毕加索觉得这个想法与自己很像,于是他逢人就说塞尚是他的终身导师。毕加索除了受到塞尚的影响,他还受到野兽派代表马蒂斯的影响,他还钻研了非洲雕塑,学习他们夸张的肢体和表情。所以塞尚这种思想的启发,再加上非洲雕塑夸张的表现,以及毕加索天才的想法,就有了一个历史性的创新,1967年26岁的毕加索画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亚威农少女》,这幅画标志着毕加索正式开创了属于自己的绘画流派,就是立体主义或者。</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再来回顾这张《亚威农少女》,它被称为第一张有立体主义倾向的画作,你仔细观看这张画,它不是传统的美妙人体肖像,而是统统被拆成了菱角分明的几何形状,正面的眼睛长在侧面的脸上,侧面的胸却长在一个正面的身体上,它看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正常的人体,像怪胎,画面里也没有我们所熟悉的光影,也没有物体的前后关系,根本不会有什么透视法,近大远小什么全部都没有,他就像一个被打碎的镜子被重新拼贴在画布上,所以我们在看到模特侧面脸的同时又看到了他正面的样子,其实这就是立体主义最基本的艺术思想。</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所以你看毕加索的思想本质是什么呢?就是在一个二维的空间里面展现了不同角度的三维世界,甚至这位天才的画家还将这种三维空间延展到了多维,我们知道四维空间,下一维是什么?是时间!毕加索在自己的立体主义上,又做了一个升级版,它把不同的时间点也画进了画面里,所以你可以在一个二维的世界里面去看到一个四维的画,他把这个天才的想法划到了一张画里,这张画叫做《哭泣的女人》</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毕加索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把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在同一个平面上都表现出来,与此同时他还把不同角度,不同时间的人的心理连贯起来,他还把表象和她隐藏起来的内在一起表现了出来,就是我们可以在一张脸上看到一个女人不同的面向。正面的眼睛,侧面的鼻子,我还能看到一个女人不同的时间点,同样我还能看到一个女人内在和她的表面。</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就是天才的毕加索和他所创造出来的神奇的立体派,在一个二维的画面里用他手中的笔画出一个多维的空间,甚至是多维的时间,他也因此成为20世纪,视觉艺术方面最具代表性的人物。</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我们之前一直看不懂毕加索的立体派究竟在画什么,不是因为他不会画画,而是我们不会看,我们之前观看艺术的方法全部被局限在了几千年来所奠定下来的透视法则中,而毕加索的绘画方法是用他一己之力打破了从文艺复兴开始的焦点透视法对于艺术家创作的局限性,甚至他打破了像我们这样的观众观看方式的限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所以我们今天在讲毕加索时无数次的用天才来形容毕加索,因为他的聪明才智和他对艺术的发展推动实在是令人心服口服,但你千万不要以为毕加索是一个靠天才吃饭不用努力的人,相反他的努力像是也像是一个外星人,毕加索一生创作出来的各种类型的作品一共有8万多。如果从他八岁画的那幅《马背上的斗牛士》开始算,到92岁去世,平均每一天都要创作至少两到三副的作品,所以如果你把他的作品集中起来办一次大展,我们就会发现,现代美术史里面的每一个领域都有毕加索的足迹,而且每一个领域都有他拿的出手的代表作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毕加索还有一幅很有名的作品叫《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有名到什么程度呢?连联合国都印了一幅复印品,挂在自己的会客大厅里,这幅作品画的到底是什么?</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张画可以说是一幅巨型画作了,三米五宽,长有八米,毕加索在画的时候用的是油画颜料,但它的色彩非常的简单,三种颜色,非常基础的色调,黑、白、灰,画面里的元素就是男人、女人、战士、牛、马,但是你第一眼看,完全看不懂!第二眼再看你几乎从画面里看不到一个完整的躯体,这些人和物体好像是以缺胳膊少腿的状态散落在一个画面里,而且这些肢体几乎都是几何形状。</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相信看完这幅作品你一定不会感觉他是什么美的作品,那么为什么要这么画?为什么要给人一种乱葬岗一样的恐怖感觉,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得回到一场著名的战争,准确的说是一场大屠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那是阴暗的一天,1937年4月28日在西班牙的一个叫做格尔尼卡的小镇上,男人们正在地里劳作,女人在家为辛苦一天的丈夫做晚餐,忽然轰鸣声从远处传来,顷刻间地动山摇,无数架德国溶克尔式,河海克尔式的飞机掠过格尔尼卡小镇上空,然后他们投下了半吨的炸药,手榴弹和燃烧弹等,而那些夺命的机关枪声也响了起来,无情地向田间工作的人们扫射,短短三个小时,原本鸟语花香的格尔尼卡被夷为平地,数万名平民被屠杀。</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毕加索当时在法国,他听到来自家乡的噩耗以后,就决定以这场对平民的屠杀作为他创作的题材提出自己的抗议。</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个艺术家打算用艺术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在《格尔尼卡》的画面里没有飞机,没有炸弹,没有任何一个爆炸的场面,他的画面里只有一个浑身惨白的母亲仰着头,那个脸都被画的特别丑,甚至是扭曲的女人,他的双眼像两颗泪珠一样,这两个眼睛被韩束摆放在脸上,这位母亲的嘴巴特别夸张的张着,嘴里的舌头变成一根尖锐的刺,到朝着天空竖立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如果你再仔细往下看,你仿佛能听见他想要呼喊什么,他的脖子被高仰的脑袋拉的特别长,正面和侧面的胸部同时出现,手因为用力过度显得无比粗大,这位母亲手里抱着她的孩子,孩子死了,拉拢着脑袋,眼睛是两条简单的线。线条给人感觉像闭着双眼,又或者两个眼睛被称到无限大狰狞悲惨的望着你。</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这是毕加索擅长的立体主义的方法,他就是用这种夸张的,丑陋的画面去描绘一个嚎啕大哭的母亲,去描绘那些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甚至濒死嘶叫的马匹,他在画面中表现的是痛苦,绝望乃至死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他用这种残肢断臂的丑来表现法西斯屠杀人民,用丑来批判法西斯的极度丑恶,你第一眼看到这幅画他是丑陋的,但当你静静地看完这幅画,谁又会说她不美呢!</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毕加索,这位伟大的立体画派大师的其他作品!</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通过欣赏是不是对立体主义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呢?没错,立体主义就是在一个二维的空间展现不同的三维甚至多维的世界。</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今天的作业要求是:对毕加索的立体画临摹或二次创作,希望你在欣赏毕加索作品的同时也能够对毕加索的立体主义,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和表现!</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老师准备了一些其他人对毕加索这位大师致敬的作品,你可以作为参考。拓展自己的思路,多层次的理解立体主义!</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当漫威英雄遇上毕加索</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15px;">🧑🎨作品要求:</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1⃣️:可以选择毕加索的经典作品进行临摹!</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2⃣️:选择自己喜欢的毕加索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可以使用几何图形,拼凑重组画面,体现多维的立体空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3⃣️:选择自己喜欢的元素,用立体主义的绘画方式创作向大师致敬!</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4️⃣:用语音或视屏的方式,解说分享自己理解的,立体主义在自己作品中的运用和体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5px;">5️⃣:作品颜色鲜艳,大胆,用大色块表现。使画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