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个春节,一场疫情突如起来,笼罩了整个中国。面对疫情,有些人逆行而上,直面毒魔;有些人坚守一线,筑牢防线;有些人慷慨解囊,助力抗疫;有些人驻留家中,阻隔病毒……</h3> <h1><b> 一、【你的样子】</b></h1> <h3> 新冠肺炎疫情紧紧牵动着每个中国人的心,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h3><h3> 一首《你的样子》,记录了那些冲上一线的平凡又不平凡的人。</h3><h3> 84岁的钟南山院士,没有选择“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休生活,在去往武汉的动车上,他累得闭着双眼,却和很多专家们一起,帮中国人睁开了面对疫情警觉的眼睛。</h3><h3> 他说:“大家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座很英雄的城。”</h3><h3> 然而,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英雄,不过是一群普通人的默默付出。</h3><h3> 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2018年就被确诊患上渐冻症。从去年的12月底到现在,他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奋战在抗击疫情第一线。作为同行的妻子也被感染。</h3><h3> 疫情初期,张定宇每天只能睡3个小时,如今在全国支援武汉的情况下,他终于可以保障6个小时以上的睡眠,张定宇充满感激地说:“我的睡眠是全国人民给的。”</h3><h3> 还有除夕夜驰援武汉的军医刘丽,她被防护面罩在脸上勒出的痕迹,感动着大家,却让妈妈格外心疼。刘丽跟妈妈说:“放心,我还会是你那个漂亮的乖女儿。”因为战争从不会让女人走开,更何况她是军人。</h3><h3> 武汉医生胡明,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接了一个电话,突然泣不成声,因为他的同行兼好友被病毒感染,病情发展得很迅速。擦干眼泪,胡明转身又走向了病人,他说:“同事倒下了,病人还会继续救。” </h3><h3> 你看,英雄也是人,英雄也会有脆弱的时候,只是英雄不被脆弱征服罢了。</h3><h3> 来到武汉才三天,为了方便穿戴防护服,90后的河北护士肖思孟剪掉自己一头长发。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我们看到了太多冲在前方的肖思孟同龄人。</h3><h3> 1月31号上午,在山东日照东港区一个派出所里,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推门进来放下一万多块钱,转身就走。整个过程只有短短17秒。和钱放在一起的纸条上,还写有“给白衣天使加点油,东港环卫。”后来人们找到他,才知道老人叫袁兆文,每个月的收入只有600多块钱。</h3><h3> 这场战疫里,还有很多倒下了的英雄,他们中有人用生命呵护生命,有人用生命诠释!在生活中,他们是父亲、母亲、儿子、女儿、丈夫、妻子,但在战场上,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中国人。</h3><h3> 中国人是什么样?善良、勇敢、坚韧不拔。</h3> <h3>他们</h3><h3>是这场战“疫”中的守护者</h3><h3>他们守护着身后的城市</h3><h3>转身迎向雨打风霜</h3><h3>最美“逆行者”是怎么炼成的</h3><h3>或许,这首他们自己创作的歌曲</h3><h3>告诉了我们答案</h3> <h3> 二、【 我们思考 】</h3><h3> 这场重大疫情,对我们每个人而言可以是一堂怎样的人生大课?</h3><h3> 什么叫病毒?什么叫疾病?什么叫健康?什么叫家人?什么叫社区?什么叫国家?什么叫谣言?什么叫真相?什么叫媒体?什么叫学习? 什么叫理性科学?什么叫敬畏?什么叫恐惧? 什么叫乐观?什么叫勇气?什么叫安全?什么叫责任?<br></h3><h3> 人生大课,常常是在我们从小到大的学校里,未能排进课表的课;却又正是我们在真实的祸福、得失、悲喜情境中,去提出跟个体生命息息相关的那些核心问题,并尝试着解答它们,从而彼此受益的课。</h3><h3> 在这份独特的“课表”里,所有的这些问题当然还可以一直罗列:</h3><h3>什么叫担当?</h3><h3>什么叫行动?</h3><h3>什么叫行动?</h3><h3>什么叫绝望?</h3><h3>什么叫希望?</h3><h3>……</h3> <h3> 三、【 抗击疫情,我们要做到 】 </h3><h3> 这个春节,注定会成为难以磨灭的记忆。</h3><h3> 因为今天所发生的,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h3><h3> 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要相信终有柳暗花明的一刻,要相信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仍然属于每一个人。</h3><h3> 而除了相信,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习。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功课。</h3><h1> <b><font color="#39b54a">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一课,是生命。</font></b></h1><h3></h3><h3> 人人都知道生命是宝贵的,然而却只有在即将失去时才后悔没有好好珍惜。</h3><h3> 那么,什么是珍惜生命?</h3><h3> 我们都知道“时间就是生命”,生命是由无数个微小的瞬间组成的,珍惜生命则在于无数个细微的行为。</h3><h3> 那么,我们是否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h3><h3> 卫生——戴口罩,勤洗手,远离人群密集的场所;</h3><h3> 饮食——尽量清淡少油腻、按时吃饭、少吃零食、忌暴饮暴食;</h3><h3> 作息——早睡早起不熬夜,少玩手机多运动……</h3><h3> 你做到了几条?你的家人做到了几条?你该怎样改变?你又该如何改变你的家人?</h3><h1> <b><font color="#39b54a">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二课,是公民。</font></b></h1><h3></h3><h3> 公民意味着你不仅拥有国籍,也拥有权利和义务。而对于小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权利之一,是受教育的权利。最重要的义务之一,是通过遵守公共秩序而尊重他人的权利。</h3><h3> 那么,在公共场所喧哗吵闹不排队,是公民的所为么?</h3><h3> 以这次疫情的传播为例,如果人人都不只是想着自己,也想着别人,戴好口罩、自觉隔离;如果人人都高度关注疫情的公开、透明,人人都彼此提醒、支持……那么,情况会不会不至于如此严重?</h3><h1><b><font color="#39b54a"> 我们需要学习的第三课,是敬畏。</font></b></h1><h3> 真正的勇敢,不是“无所畏惧”,而是“有所作为”。正如在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中,那些拿自己的生命他人的健康开玩笑的,是可耻的“无所畏惧”,而那些明知自己将要面临的严峻考验却依然挺身而出的,才是勇敢的“有所作为”。</h3><h1> <b><font color="#39b54a">我们要学的第四课,是使命。</font></b></h1><h3></h3><h3> 有位护士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讲道:我们也是普通人,也有对死亡的恐惧。但是既然干了这一行,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在病人面前,我们就得做好自己的事情。这个世界之所以是美好的,正是因为有这些不肯退缩的人。</h3><h3> 他们将自己的奋战,视为使命。</h3><h3>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正处于无忧无虑的年龄,但不妨思考——在困境之中,你会学到更多。</h3><h3> 一切都会过去,但一切都不会被遗忘,也不该被遗忘。</h3> <h1> <b>四、【我们坚信】</b></h1><h3> 面对疫情,我们看到了很多义无反顾的“逆行者”。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万众一心、众志成城!</h3><h3> 这次疫情,也给我们上了一堂生活大课。在学校里,我们倡导真实的学习,在真实的情景中解决问题,习得真实的本领。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看到了无数人的努力,理解了责任与担当的意义;看到了人生百态,也体会到人性终极的美好;看到科技和大数据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决策的关键……这,是书本无法教给我们的。生活就是最好的老师。</h3><h3> 若干年后,再回首2020年的春节,你们已经长大,接过了父母师长的接力棒,当初身边大人们的勇敢、坚韧、付出,也终将在你们的身上体现,全力以赴去保卫我们的国家、亲友、孩子,以及无数不认识的同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