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早上七点多,是被窗玻璃上有一声没一声的“嗒嗒”声叫醒的,假期太长,睡觉似乎成了一种负担。立在窗前,外面是漫天的雪花。它们从琼宇飘落,不知道是不是已经飘洒旋转了一夜。雪花很密很密,仅仅几分钟,我发现雪片也大了许多,刚刚叫醒我的“嗒嗒”声没有了,最初立在窗前的“沙沙”声也没有了,只看见鸟绒般的一个个轻盈的身影随着风肆意地舞动!“飘飘白雪何所似?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的这句诗文道尽了雪的柔美飘逸的神态,每到下雪,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它,今日亦然。可是,我却没有以往的欣喜……</h3> <h3> 今天是正月二十二,整整23天,从过年的那天开始。这个寒假格外的不一样,没有聚会,没有寒暄,马路上甚至连一辆车都很少见。我记得就在腊月二十九的早上,家对面的雷山上还有人喊山的声音,很好听,带点歌唱家练嗓的意味。我记得楼下的沿河道经常会在晚上有摩托车飞驰而过的身影,每次看着他们,哪怕是一瞬间,都会不由自主地羡慕这些年轻人活的真是潇洒率性。今天,什么都没有。天地归于沉寂,霍然是它最本初的样子。</h3> <h3><br></h3><h3> 最近,看了许多有关灾难的科幻片,国内的,国外的,电视,电影等等,不得不说,当年我们觉得编剧脑洞大开,想象力太丰富了的那些事件,有些真的成了今天的现实,而现实比剧中更可怕!这其中,人类自以为是的凌驾于食物链顶端的优越感常常是灾难的起源。记得曾经有位生物老师给我们上生物课的时候说了一段话:“论体力,我们比不过大象;论速度,我们比不过猎豹;天空鸟儿自由地飞翔,水里鱼儿畅快的游动;甚至没有尖牙利爪可以防身。放在大自然里,任意一种生物都可以将我们置于死地。为什么我们能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因为我们善于学习,从一切可以学习的生灵身上学习。所以,人类有文明,动物很野蛮。”以前,我也这样跟我的学生说,让他们知道,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可是,这些天,我突然不再这么想了。</h3><h3> 印象中,自己好像也有吃野生生物的经历。第一次,七八岁的时候,家里的粮仓突然进来了许多麻雀,怎么赶都赶不走。每天早上天不亮检查粮仓的门关好了没有是一种惯性。这天,爸爸却一早就打开了粮仓的大门,还吩咐我不要关。于是,这天晚上,我看到了整整一麻袋的麻雀。那一次,我学会了一个词“请君入瓮”。麻雀小,可吃的也就胸脯一点肉,所以,虽然有了一麻袋,也就整出两碗肉出来,剩下的,爸爸都扔在屋后的粪堆里了。麻雀肉什么味,已经忘记了,不过那时候没这么多调料,也没什么新奇的烹饪方法,估计应该不好吃吧。第二次,应该是信师毕业那年,去灵山拜佛,午饭时有家专门做野猪肉的,很多人都进去了。同行的七八个人中有吃过的极力推荐,也进去了。至今记得,很辣,肉很糙,看着周围人的吃相,我总有一种武侠片里大侠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既视感。不知道是不是太辣了,回来后就闹了好几天肚子。第三次,2003年支边到乡村小学,第二年春天,孩子们给了我一些蚕卵,正好有时间,也有地方,我就把它们都养了起来。前期还好,蚕小,吃不多,可是后来,每天打桑叶真是一件累人的活,因为近处已经没有桑叶了。好在我好歹也是教师,孩子们每天都会给我带来一些他们上学放学路上找到的桑叶。蚕宝宝不负众望,很快变成了一个个或黄或白的大蚕茧。很有成就感的我忍不住跟同事们夸耀我的蚕养的多好,大家便说起了那道有名的“炸蚕蛹”。自己不会做,我取出了蚕茧拿给了一位做厨师的亲戚,很快,他就端出来了,色香味俱全,不得不说,真的很好吃。老人们常说“事不过三”。虽然吃野味的经历有好有坏,可是,想来自己终究是个守旧的人,总感觉,总是对这些东西有着本能的畏惧,以至于,再没吃过任何野物。</h3><h3> 佛家有因果轮回的说法,而且现在已经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证实。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生灵的运转,无非“平衡”而已。可是,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打破了这种平衡。我们不会飞,可是造的飞机占领了鸟的天空;我们不会游,各种潜艇游轮无处不到;我们没有尖牙利爪,于是发明了盔甲,造出了刀枪不入的机器人……我们实在是太聪明了。于是,没了敬畏之心。《白鲸》里的大副斯达巴克在招募船员时说:“我不希望我的船上有不畏惧鲸鱼的人存在。”可是船长亚哈却被复仇蒙蔽了双眼,最终在他的固执中虽杀死了迪克,也全员毁灭。作品最后,我们赢了吗?已经成为一个谁也回答不了的问题。课文《自然之道》一直是我讲不清楚的一篇文章,因为,我们潜意识里一直把自己排除外这个道之外,觉得这只是对其他生物而言的,所以,每次讲到这篇文章,我都觉得自己的语言苍白无力。</h3><h3> 已经下午一两点了,雪还在下,天地间白茫茫一片!几天前,我让孩子们背了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便也在此时读给儿子听,“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好像只有今天,只有正处于灾难的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诗文所表露的含义,与天地相比,人和所有生灵一样,只不过是渺小的尘埃而已!</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