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傅雷家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傅雷家书》的出版是当时轰动性的文化事件,一直畅销不衰。它是傅雷夫妇在1954年到1966年5月期间写给傅聪和儿媳弥拉的家信,由次子傅敏编辑而成。这些家书开始于1954年傅聪离家留学波兰,终结至1966年傅雷夫妇“文革”中不堪凌辱,双双自尽。十二年通信数百封,贯穿着傅聪出国学习、演奏成名到结婚生子的成长经历,也映照着傅雷的翻译工作、朋友交往以及傅雷一家的命运起伏。今天乌当区新天学校校团委、少先队大队部空中德育课堂——“每日一书•宅家不宅心”好书推荐(九)为大家推送八(3)班申怡宁同学的《傅雷家书》——一本呕心沥血的家教典范。</h3> <h3> 《傅雷家书》——一本呕心沥血的家教典范</h3><h3> 新天学校 八(3)班 申怡宁</h3><h3> 在傅雷身上,有着无数光彩夺目的头衔:著名翻译家、音乐鉴赏家、文学评论家等。作为翻译家,他所译的诸多经典,影响了好几代读者。作为音乐鉴赏家,他推动了中国音乐事业的发展。作为文学评论家,他更是推动了的评析老行家们,使评析更加精湛。然而,在这些头衔之下,傅雷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苦心孤诣地教育儿子傅聪,使中国在人才贫乏的时代多了一位优秀的钢琴大师,更留下了一本呕心沥血的家教典范——《傅雷家书》。</h3> <h3> 《 傅雷家书》对人们的思想、道德、文化修养都产生了无比深远的影响。获得了全国首届优秀青年读物的一等奖,发行量当然更是惊人。那么为什么《傅雷家书》能做到经久不衰呢?其原因在于它所蕴含的丰富的人生正能量。其中,“做人”贯穿了全书,傅雷反复的强调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告诫儿子待人要谦逊有礼,做事严谨,遇事不逃避,戒骄戒躁,时刻心怀祖国与人民。在《傅雷家书》中,不仅父亲引导着儿子,母亲也默默支持着,朱梅馥的贤良、温婉常被人称道。在生活中,她是能干的主妇;在工作中,她是傅雷的得力助手。她用自己超乎常人的爱与善良,包容着丈夫的坏脾气,呵护着这个家,可以说,是朱梅馥成就了傅雷,也造就了这个家。傅聪的成才,离不开父母对他的培养和支持,更得益于和睦的家庭氛围。另外,傅雷及其深厚的艺术造旨也在《傅雷家书》中得以展现,书中蕴含了文学、绘画、音乐等众多领域的知识。不愧为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h3><h3> 从《傅雷家书》中,我也感到现在中国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确实令人担忧,许多孩子的自主能力越来越低,以至于不能适应社会,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正是中国父母的悲哀,所以培养一个孩子,最好要在他小时候,该给予自由就给予,该让他冒险就让他冒险,不要过分的溺爱,让他自己去承受一些事情。告诉她一切她应该了解的东西。</h3> <h3> 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只是暂时的避风港,要出海的船是终究要出海的,要经历的风浪,是终究无法避免的。人生的许多路,许多暗夜,只能独自去面对,孩子的人生,父母无法替代,无法承担。</h3><h3> 温室的花朵虽安逸,但当他去面对没有温室的黑暗的,便会尝尽所以疾苦,所以只有饱受狂风暴雨摧残的大树才是挺到最后的真正赢家。感谢这本书,不仅让我体会到父母得不易,更让我明白要独立、要主见、要努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