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掠影之摩洛哥(2016.10.16-25)

EVE

<h3>摩洛哥王国,非洲西北部的一个沿海阿拉伯国家。东邻阿尔及利亚,南部紧邻西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摩洛哥的人口3600多万,逊尼派穆斯林,国王穆罕穆德六世,已故哈桑二世国王的长子。</h3> <h3>斯巴德尔角,隔着直布罗陀海峡远眺西班牙。</h3> <h3>赫尔克里溶洞,又称“非洲之洞”、“大力神洞”,因洞穴的洞口酷似的非洲地图,令人啧啧称奇,它是千百年来海浪拍打冲击岩石自然而形成的。</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1993年8月30日建成启用,耗资五亿多美元,占地面积9公顷,其中三分之一面积建在海上,以纪念摩洛哥的阿拉伯人祖先自海上而来。整个清真寺🕌️可以同时容纳十万个信徒祈祷,是世界第三大清真寺🕌️。</h3> <h3>每到祷告时间,宣礼员便在高高的宣礼塔塔顶上以阿拉伯语呼唤信徒做礼拜,每天五次。现在提醒信徒祷告的呼唤和诵经声一般已制成录音带,经扩音系统播放,传到城市内的每一个角落。</h3> <h3>哈桑二世清真寺🕌️向全球穆斯林开放,而且向非穆斯林信徒,或游客预约开放,经准许我们才能进入主体大殿内参观。</h3> <h3>25扇自动门全由钛合金铸成,可以抗海水腐蚀。</h3> <h3>洁白的大理石石柱,精美的雕琢,殿内殿外的回廊柱气宇轩昂。</h3> <br><h3><br></h3> <h3>大殿屋顶可以遥控开启闭合,夏天通风换气。</h3> <h3>拉巴特位于大西洋沿岸,始建于1150年,先后受腓尼基、古罗马、拜占庭帝国统治,从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遭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殖民统治,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1957年8月摩洛哥独立后,拉巴特被定为首都。欧达亚城堡、麦地那、新城、哈桑塔和穆罕默德五世陵墓等历史遗迹于201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穆罕穆德五世陵寝</h3> <h3>巴特拉最著名的象征—哈桑塔和哈桑塔下312支石柱。经历过1755年11月1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地震,震级高达九级,是欧洲最大的一次地震,当时波及葡萄牙、西班牙、摩洛哥三个地中海国家和其他欧洲国家。</h3> <h3>站在欧达亚城堡的观景台,俯瞰拉巴特老港、布雷格雷格河入海口。</h3> <h3>德图安新城区</h3> <h3>德图安的老城区,于199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1912年至1956年德图安是西班牙保护国首都,因此这里遗留了浓郁的安达鲁西亚与摩尔人混搭风。</h3> <h3>弯弯曲曲的巷道里水果摊、鱼虾摊、牛羊肉铺一个接一个</h3> <h3>别具一格的涂鸦小镇—艾希拉,濒临大西洋,安静文艺的小镇。</h3> <h3>这里街道狭窄,楼房被刷成白色,上面再画上有趣图案和人物,这些涂鸦不定期更新。</h3> <h3>艾西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的腓尼基人,至今仍保持完整无缺的城墙,来摩洛哥绝对不容错过这个美丽而又浪漫的小镇。</h3> <h3>一所小学校门外,老人正在接小孩放学回家。<br></h3><h3><br></h3><h3></h3> <h3>米克尼斯皇家马厩,距今已有五百多年历史。</h3> <h3>瓦卢比利斯罗马古城,公元前三世纪的罗马帝国古城遗址,算是摩洛哥保存最好的罗马时代古迹,同样经历了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h3> <h3>摩洛哥的“天空之城”—舍夫沙万,整座小城依山而建,小巷僻静,主干道商铺林立,每户人家外墙、铁窗和大门刷成蓝色,徜徉在此仿佛荡漾在蓝色海洋之中……</h3> <h3>慵懒的猫咪,空气中弥漫着薄荷香</h3> <h3>天真可爱的孩童</h3> <h3>菲斯皇宫外观</h3> <h3>登高望远菲斯古城,这个拥有2800多年历史的皇城,也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中最古老的一座。这里是摩洛哥宗教、文化和艺术中心。</h3> <h3>始建于1913年的布鲁日蓝门,镶嵌着蓝色马赛克瓷砖。</h3> <h3>这所清真寺不对非穆斯林开放,外面有供信徒洗手的池子。</h3> <h3>穿梭在非常狭窄迷宫似的巷道之间</h3> <h3>历史悠久的可兰经经学院,据说是最古老的大学之一。</h3> <h3>精美绝伦的石膏和木雕、琉璃瓦,令人惊叹阿拉伯人高超的技艺。</h3> <h3>墙面有精致的抽象图案和阿拉伯文字做装饰。</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走进一家手工艺作坊,里面的阿拉伯人正在仔细认真制作镶嵌片。这镶嵌的材料是瓷砖,有的是陶土、玻璃、石头等,将镶嵌片用水泥或胶粘在一个平面上,铺砌成精美绝伦的图案或图画。</h3> <h3>美丽的阿拉伯女人在绘制陶器</h3> <h3>商铺里的陶器制品玲琅满目。</h3> <h3>古城内有9400多条街巷,300多座清真寺,狭窄的巷道,弯曲倾斜,加上两边墙体斑驳,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十三、十四世纪的阿拉伯世界。</h3> <h3>街道两边摆放整齐的独具摩洛哥风情的皮拖鞋。</h3> <h3>工匠正在石碑上雕刻阿拉伯文字。</h3> <h3>出售糕点、蜂蜜和零食的小商贩</h3> <h3>起劲吆喝的卖干货的商贩</h3> <h3>接近皮革染坊,一股浓烈刺鼻的恶臭直扑鼻腔,拿着导游递过来的几株薄荷叶,冲上房顶,俯身远望,几个阿拉伯工人挥汗淋漓的在制皮、揉皮、染皮。</h3> <h3>若不是亲眼所见,根本想象不到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地方还保留着这种传统手工业,环境污染而且工人们没有必要的防护用具,我们稍微站了十分钟就觉得快要被恶臭熏倒了。</h3> <h3>撒哈拉沙漠前哨站—梅祖卡</h3> <h3>扎撒哈拉包头巾的撒哈拉人</h3> <h3>椰枣是这里的特产,个大蜜甜,道路两旁都是待运送的整箱装箱的椰枣。</h3> <h3>骑单峰骆驼,漫游于金色撒哈拉沙漠上,欣赏沙漠日落。</h3> <h3>古城埃本哈杜,早期摩洛哥原居民柏柏尔人的村落,背靠阿特拉斯山脉,面向沙漠绿洲,由泥土堆砌而成的整座古城现在是电影外景拍摄基地,俗称“摩洛哥的好莱坞影视基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 <h3>包传统包巾的柏柏尔人现在是小商贩,兜售自己制作的手工木制品。</h3> <h3>库斯库斯,摩洛哥人的美食,用粘土制作的锅子里放上小米主食,上面加上肉类和蔬菜,需要慢炖3,4个小时,对于吃惯中式烹饪的我来说,口感非常一般。</h3> <h3>塔基锅,锥形盖子,也是慢炖,下面放小米主食,上面放牛肉、羊肉、鸡肉或是蔬菜。</h3> <h3>阿里之家享用摩洛哥美食—烤全羊</h3> <h3>晚餐后看摩洛哥风情表演,阿拉伯骑兵列队鸣枪开场</h3> <h3>表演阿拉伯骑术</h3> <h3>仅产于摩洛哥南部沙漠地区的阿甘树上的坚果,经多道工序,制成阿甘油,因其含有大量脂肪酸、甾醇、维生素E和酚类化合物,能抗发炎、抗皱和保湿功效,闻名天下,故有“液体黄金”之称。女工们正在用石头砸开坚果,取果核,去果皮,人工榨取阿甘油。</h3> 摩洛哥第三大城市马拉喀什,始建于1062年,中世纪时曾二度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br><h3><br></h3> <h3>传统露天广场—德吉马广场,<span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白天十分喧闹纷扰,聚集了舞蛇人、喷火、杂耍表演者和算命先生,以及兜售各类工艺品(木制品、陶瓷制品、皮革制品、羊皮灯及摩洛哥拖鞋)、果汁、糕点、海娜纹身的商贩们,广场上摩肩接踵,人声鼎沸。</span></h3> <h3>游客在享受传统的汉娜纹身</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等到傍晚之后,广场中央支起许多夜市小吃摊位,白烟夹杂着香料的芬芳弥漫在空中,广场也瞬间成为吃货们的美食天堂。</h3> <h3>摩洛哥的国茶—薄荷茶</h3><h3>用热水冲泡绿茶后,将茶叶滤除,再加入新鲜的薄荷叶和一小块方糖,冲泡出来的茶水,兼具绿茶的爽口和薄荷的清香。</h3> <h3>来到马拉喀什,一定要逛逛德吉马广场,感受它的烟火气息,纯粹的摩洛哥风情。</h3> <h3>在卡萨布兰卡的瑞克咖啡馆享用晚餐,为摩洛哥之旅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h3> <h3>馆内仿照好莱坞经典电影《北非谍影》里的摆设和气氛,拱形走廊,镂空的金属吊灯,幽暗的灯光映在白色墙壁上,烘托出摩洛哥怀旧复古而有颓废慵懒的气息。</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