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的非常假期 </h3><h3>北滩中学 九(1)班 王九瑜</h3><h3> </h3><h3> 我喜欢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吃上妈妈做的好吃的,腊月二十八妈妈放假回来,期盼已久的日子好不容易到来了,腊月二十九我听院长给妈妈打电话说要开会。晚上妈妈回来很严肃的对我们说有一种病叫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让我们少出门,出门必须戴口罩,勤洗手,不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等。 </h3><h3>在一年里的三百六十五天之中,最令人开心欢喜的日子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和第一天,也就是“过年”了。过年,总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日子。因为只有这一天,大人们才会一改平时的严厉,换上和颜悦色的笑容,对我“体贴周到”,“百依百顺”。可惜今年就和往年不一样了,妈妈到监测点执勤,家里也没有串门的亲人,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今年过年,对我而说,是难忘而又美好的。不过,快乐真短暂,从霹雳哗啦的鞭炮声中来,又从霹雳哗啦的炮声的去了。</h3><h3> 阻断疫情传播,这个春节应有“新年俗”</h3><h3> 春节期间,拜年团聚、走亲访友是我们的传统。然而,这种人群集聚正是传染性病毒“喜欢”的,也是控制疫情的大敌。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传染病防控的三原则,为了更好地“切断传播途径”,遏制住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蔓延势头,我们有必要在特殊时期暂时放下老传统,形成一些“新年俗”。</h3><h3>减少串门不聚会。传统年俗中“温情脉脉”的聚会聚餐,在当前这个特殊时刻,有可能暗藏凶险。截至24日24时,广东已累计发现聚集性疫情14起,其中13起为家庭聚集,1起为工作同事聚集。各地为更好地防控疫情,纷纷取消庙会、电影放映等聚集性活动。个人也不妨委屈一下“传统”,减少拜年、聚会、聚餐,多用电话、微信、短信等非接触方式拜年。来日方长,非常时段,不必计较这朝朝夕夕。</h3><h3> 出门记得戴口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最长潜伏期达14天。携带病毒的人脸上没有写字,在不得不与人接触的场合,一个小口罩将起到阻挡病毒入侵的大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高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10分钟内至少8次提到“口罩”一词,他强烈呼吁近期出门戴口罩,要形成“口罩文化”。为安全着想,不要怕麻烦和累赘,请把口罩戴起来,也请劝家人把口罩戴起来。</h3><h3> 见面不必行“握手礼”。“菌从手来,病从口入。大家见面拱手不握手,保持1.5米以上距离。也许有人觉得这么做有点草木皆兵,但在病毒仍在“暗处”加快蔓延的非常时期,谨慎一些没什么坏处。另外,要做好消毒,特别是出门回家后要勤洗手。当然,我们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也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适当放松心态,不要过度焦虑、恐惧,保持好心情,有利于提高免疫力。</h3><h3> 互相理解,彼此包容。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的春节计划,多少影响了过节心情。在这个非常时刻,为阻断病毒传播,需要大家保持平和的心态,互相理解,彼此包容,共克时艰。当我们采取一些“非常举措”时,比如不上亲戚朋友家拜年、戴口罩、见面不握手,不妨技巧性地做一些解释;而当我们看到别人“如临大敌”采取一些“非常举措”、甚至“特殊防护举措”的时候,也不妨抱以支持、理解、包容的态度。</h3><h3> 非常时期,不聚会不聚餐,不是人情淡薄,而是生命至上。暂时的“委屈”,都是为了温情长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势严峻,我们也应有所“响应”,行动起来,形成“新年俗”,让病毒无机可乘。转变观念,更换方式,照样能过个好年。</h3><h3>中国加油!武汉加油!</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