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个特别的假期,因为新冠肺炎注定让人终生难忘。严峻的疫情、供不应求的口罩、强制取消的旅游、漫长无聊的“家里蹲”、延期开学、“停课不停学”……都不可避免地给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带来了冲击。有的同学可能因此产生焦虑、烦躁、不安等情绪反应,这些该如何化解?且听心理老师说一说!</h3><h3> 1、听到别人打喷嚏、咳嗽时,我就很担心自己被传染病毒。这是怎么回事? </h3><h3> 心理老师:疫情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时,我们容易产生焦虑,有些人还会出现“疑病”症状:怀疑自己是否患病。这种猜测与担心往往也会让人呼吸急促、胸闷、肠胃不适,而反过来这些身体反应又和肺炎的某些症状描述相似,这让人们加倍焦虑。这些反应都是“过度焦虑”惹的祸。过度焦会影响你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导致注意力下降,食欲或睡眠变差,健康变差等等。因此,你可以通过深呼吸、听音乐、做运动等方式来缓解焦虑。</h3><h3> 2、爸爸妈妈让我每天都待在家里不许出去玩,我感到很烦躁,我该怎么办? </h3><h3> 心理老师:整天都待在家里确实很无聊,很难熬,再加上疫情的消息接踵而至,总想出去散散心透透气。但是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想要立刻享受到旅行、外出的快乐,就有可能感染病毒。与其付出巨大的代价,不如延迟满足,你就能获得更高的安全保障。也可以重新调整作息时间,从普通的事件中找到特别的意义,可能会让你格外高兴。比如,写一写或画一画“宅”在家的自己,用艺术的方式发泄情绪。又比如,利用这段整片的时间做平时做不了事情。</h3><h3> 3、我隔壁邻居被居家隔离了,我觉得自己真倒霉。我该怎么调整心态呢? </h3><h3> 心理老师:我们经常会有一种感觉,排队总是在最慢的一队,开车总在最堵的路上。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其实不然,是我们自己在无形中骗自己,人类的“认知偏差”实在太多了,每一种都可能令人变得不理智,而我们根本意识不到。其实邻居被隔离,并不一定会给你带来很糟糕的影响。不论邻居有没有被隔离,切实做好预防措施才是真正保护自己的方法,切不可心存侥幸,盲目乐观哦!</h3> <h3> 4、同住一个小区的朋友想来我家玩,我到底该不该让TA来呢,我该怎么办? </h3><h3> 心理老师:根据国家防疫法律,现在规定少出门、不聚会,那么我们必须要遵守法律。所以从结果上来看,必须拒绝小伙伴上门玩耍的请求。但从拒绝的方式来看,却是你可以选择的。你可以在拒绝的同时给TA提供一个替代或补偿方案,比如邀请TA一起电话或微信聊聊天,分享你们心里的想法与感受,我想TA一定能感受到你的友好和善意。</h3> <h3> 5、学校延期开学并开展“停课不停学”,我即将居家学习,很担心学习效果,也担心开学后掉了队。</h3><h3> 心理老师:只要我们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安排认真进行线上学习,课后及时有效复习一定会取得满意的学习效果。居家学习不能完全代替学校课堂教学。正式开学后,老师也会根据大家的学习效果安排课程教学,不会让任何一名同学掉队的。</h3><h3> 我们要和家长共同制定简单、现实、可行的目标, 每天抽出固定的时间做计划,安排当天的活动,并根据计划列出要完成的时间清单,确定开始的时间,每晚对自己的完成情况做个总结,完成得好别忘了给自己一个小小的奖励啊。我们要明白:学会主动学习,你战胜的不仅是病毒,更是一个平庸的自己。同时也要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通过增大休息间隔、做视力保健操、强化体育锻炼等方式,保护视力,增强体魄,保障身心健康。</h3> <h3>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冬将尽,春可期!当我们与你在学校门口再相见,发现:归来时,你已成长。</h3><h3>(信息来源:《同学们,面对新型肺炎,我们怎么做?》钟志农,有改动)</h3><p style="text-align: right;">昌吉州实验小学 孙艳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