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20年1月26日,新冠病毒肺炎的疫情防控战役工作在我院,全面打响。“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救治就是作战。”在这场战役中,我们不能言败。</h3><h3>疫情无情,人有情。在这段不同寻常的时刻里,最让我感动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家、为大家,冒着风险、逆行而上,连续奋战,为救治患者,拯救生命,冲在抗击疫情最前沿的战友们,他们以实际行动充分展现了“敬畏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h3> <h3>我院作为市定点收治新冠肺炎医院,按照市委、市政府机关工作部署要求,腾空六楼为收治患者做准备,随即感染三科刘春河主任,在工作群中通知夜班护士及医生做好病人解释及相关工作,不到半个小时科护士长黄玉华,护士长刘桂苹,责任护士李迎花还有科室其他休息在家的护士及家属们全部到位,大家不顾白天上班的疲惫,不顾黑夜的寒冷,直至凌晨一点圆满完成任务。此时本就患有腰间盘突出的刘主任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在医生值班室合衣睡下,第二天又替本科室需做手术的医生值班,应领导的安排,任命他为应急二病房总指挥,同时兼顾五楼六楼患者的管理,这期间他数次进入隔离病房,他向每一位患者告知病情,对于情绪不稳的患者他陪着聊天排解,对于患者家属的担心,他要打电话给予安慰,新来的患者饿了他把自己的晚饭送给患者……</h3><h3> 终于,在主任和大家的努力下,两个楼层的患者相继出院。但是由于这次疾病的特殊性,他主动申请对于刚出院的这批患者,再次进行核酸咽拭子检测,他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从早上9点到下午5点,按照地址一家家的敲门,一家家的解释,全天未喝一口水,未吃一口饭,未上过一次厕所的情况下,完成了一天的任务。第二天他又接到命令,门诊确诊的患者由几位主任分摊,亲自管理……是啊 ,这场战役还在继续,他又怎么会停下呢。</h3> <h3>疫情不停,战斗不止,作为肝二支部书记黄玉华同志,自抗击疫情开展以来,一直在负责调配物资的工作,本就有多处基础疾病的她,为了我们的物资调配四处沟通,由于物资紧缺,常常一个口罩、一件分体服她都需要楼上楼下的跑好几次,由于在抗击疫情一线我们没有办法回家,她怕我们心理上有波动,时常打电话关心我们的心里动态,询问家里老人孩子的情况,安慰我们,亲切的就像一位知心姐姐,写到这里我不禁潸然泪下,谁能想到这样一位在抗疫一线的领导,曾经做过2次癌症手术,即使这样面对疫情她依然没有选择退缩,她说:“我即是患者,又是医务工作者,没有人比我更适合这份工作”。</h3> <h3>护士长刘桂苹,我们口中的刘姐,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甚至比跟家人在一起工作的时间还要长,马上就要退休的她常说“等退休了要好山好水的走一走,看一看,歇一歇”,多么朴实的愿望,她在护理岗位上一奋斗就是三十年,兢兢业业,恪尽职守,面对疫情她说“03年非典的时候我没有后退,这一次我更不能后退,我要给我的护理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此次疫情她和责任护士李迎花负责我们的外围工作,花姐在工作中认真细致,不辞辛劳,生活中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坚持为即将高考的儿子做饭,一日三餐从不间断,每天孩子晚间补课回来她都要为儿子准备好热腾腾的饭菜,他的爱人也是一位奋斗在一线的公安人员,面对疫情她毅然决然的离开即将高考的孩子,选择了逆行而上,她说“舍小家为大家,只有国家好了我们的小家才会更幸福”,“你们在隔离区里还需要什么我去协调,没有的我去买”“夜间值班室太冷了,我去找电暖器”,“花姐没有采血管了”,她说“好,我去找”“”花姐,……”“好,我去。”她贤妻良母的形象,印刻在了工作中。</h3> <h3>在防疫的一线岗位上,还有这样两个人。他们同在一个单位,即是同事又是伴侣,即是夫妻又是知己,更是一路同行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就是刘相波,续丽维夫妇,刘相波是感染三科的责任主治医师,续丽维是感染二科的护士,疫情期间他们把两个孩子交给老人照顾,主动请缨要求去重症病房工作,小续说“我是预备党员,我丈夫是党员,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冲在前面,患者需要我们,我们必须得上,要对的起这身衣服,无愧医者仁心。”</h3> <h3>除了他们,我们的队伍中,还有这样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她们积极乐观,不畏艰险,迎难而上。</h3> <h3>褚云影和张冀作为科里的年轻医生,主动要求上一线,虽然外表瘦弱,看似弱不经风,确有一颗强悍的内心,工作中从不讲条件,不抱怨,多次和家人视频,小家伙都会嘱咐大夫们,“妈妈,要注意防护,我和爸爸等你回来”,尽管没有在身边陪伴照顾自己的孩子,但她们说“孩子会理解我,他一定会为有一个医生妈妈而骄傲。”</h3> <h3>在我们全力对抗疫情的同时,于晓军医生在后方为我们保驾护航,科里原患都归他管理,事情纷多繁杂,他一直笑对患者不急不躁。</h3><h3>安亮医生不顾自己还未痊愈的身体,主动要求进到重症病房。他说“我是党员,我就应该冲锋在前。”</h3><h3>55岁的吴明艳医生,有着丰富临床经验的他,主动进入重症隔离病房,他说“这里需要我,我就要上。”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满腔的热血。</h3> <h3>怀孕7个月的李扬扬,看到大家在一线工作的辛苦,她为大家带来了“爱心早餐”,她说“我也想要尽自己的一份力”,然后她就留下来负责外围的工作,也在默默的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h3> <h3>还是送奶期的张梦,将家里九个月大的孩子交给爱人,主动请战,组织上考虑到她的实际情况本不打算批准她的要求,但她仍坚持要到最前线去,和她的同事们一起战斗。和孩子分离从来没有超过一天的她,每天都会以泪洗面,我们总会开玩笑的说,这是QD啊,还是ST啊?(QD为医嘱每日一次,ST为医嘱立即执行。)她就会笑笑,可是哭过笑过,第二天又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去履行她白衣天使的责任。<br></h3> <h3>原本婚期定在3月份的付晓凤,因为没有时间筹备婚礼,婚期延后举行,“婚礼可等疫情不等人,推迟婚期也是对亲朋好友的负责。”在疫情之初就选择进入了最艰苦,最繁忙的icu重症病房,四小时一倒班,回到休息区倒头就睡,已经是常有的事情。但我相信婚礼会延期,幸福不会延期。</h3> <h3>作为党员的孙鑫,将四岁的儿子留给爱人和父母照看,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冲锋在前,在重症病房一个夜班下来,她的颈椎和腰椎旧伤复发,疼得已经直不起来,休息一天,第二天还要继续战斗。她说“我是党员,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但我更是一名医务人员。”要做到医者仁心,更要对的起这身白衣,然而从未与爱人孩子分开的她,心中充满愧疚,其实对于家人,我们都充满了内疚。</h3> <h3>初春雨有着乐观幽默的性格,她先被分配到六楼疑似患者隔离病房,后又服从领导分配,进入icu重症病房工作,有着十年工作经验的她,可以熟练地配合医生完成抢救工作。</h3> <h3>还有周丽新、李伊楠、孟祥娟、金苗这些年轻同志,她们主动请缨签下请战书,在最艰苦的一线工作,有的人一个24小时工作下来,脚都走出了泡,有的人从隔离区出来,手部因为过敏导致严重瘙痒,有的人由于口罩长期的挤压导致皮肤多处破损……她们可能比患者的年龄还小,她们也是父母的女儿,只不过是披上了一层白色的外衣,她们就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就像小说里说的那样,“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h3> <h3>和家人短暂的分离,是为了以后更好的相聚,困难很多,任务很重 ,我坚信凛冽的寒冬一定会过去,待到春暖花开时,我要看看太阳,和我爱的人一起,走在温暖的大街上。</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