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全国抗疫第24天,武汉封城第23天,我们居家生活第22天。<br> 疫情始发于武汉,却与全国人民息息相关。我们宅在家里,不时翻看疫情播报、权威发布,盯着不断更新的一串串数字、一条条曲线,看着驰援武汉的一车车物资、一队队人马,内心充满着感动,敬佩,坚定和信心。睡眠、饮食、心理、情怀,一切如常,一切却又有新的态度和考量。 我们密切关注着全国的疫情,我们坚守在寒风料峭的卡点,我们努力在口罩下对每一个人微笑,我们齐心协力地传递着爱和力量。<br> 不能上班,不能聚会,不能探亲访友。世界如此安静,假期如此漫长。我们的心灵却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么明亮,思想从来没有像这一刻那样真实。昔日有多么渴望一段纯粹清闲的独处时间,如今就有多么渴望回到不戴口罩、自由行走的纷繁喧嚣之中。 时间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充裕。每天用过粗茶淡饭,然后浏览新闻,接着看一会书,余下的时间全部用来陪伴家人。吃饭,喝水,朝夕相处,零距离的时空新鲜又陌生。我们默契地交换声音和眼神,温暖如常;我们熟稔地牵手和拥抱,自然熨帖。平凡的日子晕染了甜蜜,单调的生活蕴含着情趣。本以为自己对家中的一切已经十分熟悉,没想到每次不经意的一瞥,都有新的发现。原来家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缕灯光都是如此温馨,如此美丽。 儿子回家度假,不料固定的假期一再延长。短暂的懊恼之后很快适应,名正言顺地睡起了懒觉。睁开眼睛,关心的是手机、电脑、充电器,吃饭可以忽略不计。打开电脑,关注的是疫情发展、战“疫”情报、武汉官员,还有各大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然后用不大熟练的方言给阿公阿婆普及防疫知识,用设计程序的思维陪父母打牌,用操控电脑的手为家人做饭。凉拌木耳、素炒藕片、酸辣土豆丝、番茄牛肉煲,一样的饭菜吃出了不一样的温情。看着儿子青春的容颜,竟然有片刻的恍惚:这就是当年那个在地上滚弹珠、在灯下写作业、在下雪天奔跑的孩子吗?不知不觉,孩子就长大了。是有多久,我们没有一起享受这样美好的亲子时光了? 居家生活,耄耋高龄的父母最是欢喜,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吃饭,午睡,喝茶,聊天,但是有了儿孙的陪伴,浓厚的亲情,愈发显得鹤发童颜。他们一起坐在门口晒太阳,一前一后在院子里散步,你为我抚平衣领上的皱褶,我为你拍掉裤腿上的灰尘,日子过得不紧不慢,沉稳温煦,无关疫情,无惧时艰,因为这原本就是他们生活的常态。仔细端详,每一条皱纹都蕴藏着他们走过的路,每一个笑容都包含着岁月的沉淀,相濡以沫,风雨同舟,从青丝如瀑到苍山暮雪。我想,这就是我们老了的样子,我们也会像父辈一样,年迈但是优雅,相爱并且相知,执子之手,白首同心。 看,和煦的阳光洒满枝头,高洁的梅花迎风绽放,清脆的鸟鸣轻灵婉转,邻居初学二胡的小孩起劲地“锯木头”,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走。2.14,一个温暖向阳的日子。2020年春天,一个美丽的季节。因为一场疫情,我们的心灵安静下来了,目光有了温度,内心充满慈悲,胸怀和格局变得豁达。工作和生活是如此美好,值得我们用心,用心,再用心。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加油,镇定从容,健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