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一)中学生抗疫期间居家可能出现的问题</b></h3><h3>1.<b>认知</b>:注意力、记忆力下降,思维敏感。</h3><h3>2.<b>情绪</b>:焦虑、恐慌、担心自己及家人患病、过度紧张、害怕。因学校开学日期变动产生不安、焦躁、情绪不稳定。</h3><h3>3.<b>行为</b>:易冲动,烦躁,压抑,玩有关病毒、激战的游戏,安全感降低。</h3><h3>4.<b>躯体</b>:食欲下降或适量增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因长时间焦虑出现肌肉紧张</h3>
<h3>(二)这些反应正常吗?</h3><h3>当个体遇到一些重大变化或威胁时会产生身心整体性的调试反应,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应激反应,包括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特别是当机体处于疲劳、消耗、感染等抵抗力下降过程中,人们对精神刺激非常敏感,易导致应激发生。上述因疫情而出现的各种反应症状即是疫情发生后个体出现的应激反应。那么不同应激水平对个体的影响也是不一样的。</h3><h3>1.若是轻度应激则不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会诱发适度的情绪唤醒和皮层唤醒,使个体集中注意,调整思维和动机,选择应对策略做出适当行为反应。</h3><h3>2.若是中度应激则会引起身心一些反应症状,如焦虑、紧张,过度激动或情绪低落,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变差,决策能力降低,行为易冲动,食欲不振,睡眠质量下降等,该反应会持续数小时,离开应急源或威胁情境一周内症状会明显好转或消失。</h3><h3>3.若是重度应激通常会影响个体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包括人际关系及社交活动,持续时间较久(4-6周),且身心症状反应更为强烈。</h3><h3>其实轻中度应激反应均属于正常反应,是我们在面对险情或危机事件时的身心反应。一旦反应过度,持续时间过长则需要高度关注,必要时应寻求专业的心理援助。</h3>
<br> <h3><b>(三)身心调节方法</b></h3><h3><font color="#39b54a"><b>1.躯体放松技术</b></font></h3><h3>如果出现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可以试着用正念或冥想的方法放松自己,比如,闭上眼睛,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后让呼吸慢慢变深变缓,也可以在此过程数呼吸的次数,以20次为一个阶段,每天坚持10-20分钟就会有益身心。</h3><h3><br></h3><h3><br></h3><h3><font color="#b04fbb"><b>2.觉察自己,认识自己</b></font></h3><h3>利用难得的独处时间,试着觉察自己当下的心理。关注当下是正念疗法的核心,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试着觉察自己当下的情绪、想法、信念和行为等。觉察本身就可以带来平静和愉悦。利用这段时间,学点心理学,认识自己本身就是提高幸福感最好的方法。</h3><h3><br></h3><h3>3<font color="#ed2308"><b>.学会过滤信息,避免造成替代性创伤</b></font></h3><h3>替代性创伤是指通过看、听、读新闻报道或与人讨论创伤性事件等方式造成间接暴露于该事件,进而产生心理创伤的情况。在这个特殊时期,在关注社会新闻和疫情发展情况的同时,要时刻保持警惕,避免产生替代性创伤。</h3><h3><br></h3><h3>4<b><font color="#39b54a">.利用多种方式与家人和朋友多交流</font></b></h3><h3>虽然无法出门见面,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渠道和朋友交流。而这段难得的与父母共处的时间,更是与父母化解矛盾、增进理解的好机会。可以寻找吵架模式,总结触发点,了解双方会激活情绪的情况,并坦诚地告诉对方,达成暂停的方式。</h3><h3><br></h3><h3><font color="#ff8a00"><b>5.积极的“愿望清单”技术</b></font></h3><h3>利用积极行为,防止疫情中心理崩溃。列出来平时有什么爱好一直来不及做,排个队,按照优先级勾选出在家里就可以实现的活动。逐项实现,每项持续到感觉有点儿无聊。如果你的项目少,还可以发展一些新项目。可以跟帖交流,激励更多人打卡参与。</h3><h3><br></h3><h3><b>(四)如何安排在家中的学习和生活?</b></h3><h3>1.坚持正常的作息时间,饮食规律,适当在家进行体育锻炼,不熬夜。</h3><h3>2.和父母一起进行一些活动,做家务、整理房间、看电影、聊天、学习新型肺炎的相关知识等。</h3><h3>3.利用网络对自己的学习进行监督,例如进行自习直播,同学间利用朋友圈打卡的方式互相监督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