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坚守者,不过普通人

Perfect

<h3>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h3><h3>新冠肺炎肆虐疫情严峻,打破了本该阖家欢乐的春节,</h3><h3>为保一方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医护人员毅然决然投入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开始了疫情防控狙击战。</h3><h3>从开始到现在,</h3><h3>他们从未惶恐。</h3> <h3></h3><h3>儿科门诊患儿长年居多,尤其是春冬季,多为呼吸道疾病,随着新冠肺炎的蔓延,儿童发病也出现了。经过了10余天的抗击疫情,儿童病例不像最开始想象的那么乐观,疑似病例多了起来。科主任汪中宝,作为一名老党员自告奋勇成为首批志愿者进入了“玛丽龙头医院”隔离区。家里三位老人,两个孩子,全交给了爱人。但他无怨无悔,临行他对我们说:“隔离区才建成投入使用,肯定有很多条件达不到,我过去了可以更好地与领导沟通,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你们在家里,一定要把病房保护好!把家守住!”</h3> <h3>在隔离病区,因为担心病人的病情,加班加点讨论,心里想着病人经常夜里睡不着。</h3> <h3>党员先锋林丽丽医生,在疫情一开始就把孩子送回了乡里老家,至今坚守在岗位上,在连续上了15个小时急诊的她,顾不上休息,又站在了党员先锋岗上,为门诊第一线的导诊妹妹们分担压力,后来知道玛丽医院病区紧缺医生,顾不上下夜班的疲倦又积极报名奔赴另一个战场。</h3> <h3>鲍福全医生年前都回了外地老家,想着能孝敬一下常年不在身边的父母。但疫情大于天,接到电话,他二话没说连夜赶了回来,站在了抗疫一线。田传萍医生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在这次重大疫情面前,毅然克服着自己身体不好的困难,一直坚持在一线!尽管防护物质的紧缺也丝毫不影响他们与病毒抗针到底的决心。</h3> <h3>时刻准备着!</h3><h3>随着隔离病区的增加,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投入到一线,“患儿高热,咳嗽,需要及时输液对症治疗”在玛丽医院隔离病区,由于护理人员穿着防护,穿刺遇到了困难,接到求助电话后,杨丽主管护师留下独自在家学习的女儿,从家出发,穿刺技术过硬的她首当其冲担起了责任。趁着休息时间打电话关心孩子学习情况。“我先去!要感染就感染我一个人吧,等我倒下了你们再上”这是有着“朱一针”美名的朱万芳护师在我们科收到第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时她说的话,2.12号接到通知她带着来我们科才半年的妹妹们刘梦雪护士和王靖雯护士前去玛丽医院支援。“紧张,害怕肯定会有的,但更多的责任,使命,我们还年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两个美小护说。</h3> <h3><br></h3><h3>科室徐玉芳副主任,李吉华护士长已有二十几天没有休息了。徐主任为了科室住院患儿的病情和预防二次感染,她每天都查房会诊,碰到疑似病例反复和CT室张主任及感染科刘主任讨论,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并注意做好自己和病人防护,安抚好患儿家长的情绪,李吉华护士长闺女从大学放假回来了,还没来得及和闺女说悄悄话,由于工作原因就让闺女去舅舅家,每天都能看见她忙碌的小身影出现在医院的每个角落,奔跑着为我们做好后勤保障。“你们还需要什么?下班后给你们送来”这是在“家”的兄弟姐妹们叮嘱。于是送去了水果,各种零食,纸尿裤,隔离患儿所需奶粉……,昨天,今天,明天……。</h3> <h3>现在流行的一句话。“在这世上哪有白衣天使,只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厚重的防护服下的他们,</h3><h3>雾水模糊了双眼,</h3><h3>勒痕暖了人心,</h3><h3>口罩下是他们的决心,</h3><h3>疲惫中是他们必赢的坚毅。</h3><h3>他们逆风而行,除了勇气,更多的是责任!</h3><h3><br></h3> <h3>愿你们平安凯旋归来!</h3><h3>愿你们平安凯旋归来!</h3><h3>愿你们平安凯旋归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