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中的物理知识科普

胡茶茶🍰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于洪物理教研 胡倩</h5> <h3>  这个寒假,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口罩也成为了人们出门时的必需品。口罩是如何保护人们面受病毒侵袭的?这里面又包含多少物理知识呢?</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为什么要戴口罩防护?</font></h1> <h3>  这要从病毒的传播说起。通过各类新闻,我们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是靠空气飞沫传播的。病毒携带者的唾液会混合着来自咽喉等部位的呼吸道分泌物,让包裹着病毒的唾液随着喷嚏或咳嗽传播到空气中,若接触到了其他人的粘膜(鼻腔、口腔等部位)他人就有可能感染病毒。一个喷嚏可以喷出10000个以上的飞沫,最远可以传播到8米以外,咳嗽会产生1000~2000个飞沫最远可以传播约6米,即使是平静地说话每分钟也能产生大概500粒飞沫。</h3> <h3>  如图,打喷嚏喷出的飞沫中,直径为100微米以上的大飞沫因为比较重可以在10秒内落到地上,而尺寸更小的飞沫则会悬浮在空气中形成雾云,在空气中迅速蒸发变小,形成带有病毒的飞沫核,在空气中飘荡接触其他人的粘膜。口罩的多层结构可有效阻隔各种大颗粒,而纳米级的微粒又会因为静电效应吸附在内部纤维上。</h3> <h3>  既然病毒靠空气传播、通过粘膜感染那么戴上口罩自然是比较简单有效的防护措施。</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口罩的防护效果如何区分?</font></h1> <h3>  如图是各类口罩的防护效果图(横坐标为微粒直径,纵坐标为颗粒捕集效率)</h3> <h3>前文提到大颗粒可以被口罩阻隔,纳米级微粒可以被静电吸附,所以最难过滤的是直径为0.3微米左右的微粒。医用N95口罩对于各种尺度的颗粒物均有良好的阻隔效果。(所谓N95口罩是指对非油性颗粒过滤效率达到95%以上标准的口罩。)</h3> <h3>  不过,研究显示咳嗽产生的飞沫核的尺寸约为0.74~2.12微米,对于这一尺寸范围的颗粒,各类口罩防护能力可见图中白色区间。对于防控病毒,医用外科口罩甚至普通医用口罩也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美国《JAMA》杂志(美国医学会杂志)曾经刊登过一篇专业论文,通过在2011-2015年流感季节调查近2400名医护人员的流感和急性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得出一个结论:正确使用医用外科口罩,对于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防御(发病率7.2%),不亚于N95的效果(发病率8.2%)。简单说来,就是医用外科口罩实际使用中的防病毒效果,基本等同于N95。</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各类口罩对新型冠状病毒防护效果</h5>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39b54a">口罩的正反面有什么区别?</font></h1> <h3>  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分3层,外层由疏水的材料制成,有阻水作用,可防止飞沫进入口罩里面;中层有过滤作用,可阻隔&gt;90% 的5μm 颗粒;近口鼻的内层是亲水材料制成的,用以吸湿。一般口罩都是颜色较深的一面朝外,颜色浅的一面朝里。若戴反了反而会外层吸附飞沫,内层不能有效吸湿,所以大家佩戴口罩时一定要看清楚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