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家长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安格尔

<h3>  在新冠肺炎防疫这一特殊时期,学生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学校推迟了开学……这种长时间在疫情阴影下、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与外人隔绝的居家生活,确实会给人们带来紧张、恐慌的心理。而中学生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过程中,对社会化的需求在增加,情绪有较多体验但控制能力不足的阶段,对于疫情的关注加之生活空间的缩小会让学生在认知、情绪、行为、人际交往和躯体方面产生一些不良反应。</h3> <h3>这些不良反应包括:在认知上,可能因为过多摄入疫情相关新闻和真假难辩的消息而无法对疫情作出科学的判断,甚至会出现灾难化的想法;在情绪上,会出现无聊、烦躁、憋屈、消沉、抑郁、易怒、恐惧等各种不同的困扰;在行为上,会无所事事,懒于学习、不思读书或沉迷手机游戏网络电视;在人际交往上,会产生人际交往范围极窄(缺少同伴交往)、交往能力和欲望都下降、易与家人争吵等问题;在躯体化反应方面,可能会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问题、消化系统问题、饮食问题和睡眠问题,也可能因为对疫情的担忧出现过度关心自己的身体症状或出现反复洗手、消毒等行为。</h3> <h3>  面对疫情,家长们除了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心理上微妙的变化一样要重视。</h3> <h3>第一,家长的情绪稳定是前提,确保在安全之处表达情绪。被困在家,不能出门是一件让很多人抓狂的事情。父母情绪稳定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的影响力,会让孩子有安全感。因此,父母要确保自己有一个安全的地方来表达情绪。当然父母适当的情绪发泄不是自私,也不是偷懒,父母必须分一点时间给自己,一定要像照顾孩子那样照顾自己。必要时,可寻求外部支持。例如,打电话给亲朋好友,彼此依靠,彼此疏导情绪,用好社会支持系统。如果父母还是觉得内心透不过气了,应寻求精神卫生、心理健康专业人员的帮助。<br>第二,家长要让孩子在疫情期间留意自身的身心变化。要让孩子知道,在疫情压力下可能会出现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这是人面对应激事件的正常心理反应,不必过于敏感和紧张。<br>第三,让孩子知道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信息,让孩子通过权威媒体了解防疫信息,防止由于过多的、虚假的信息带来的自我恐慌。<br>第四,学习放松技巧,科学调适心理。家长可以让孩子掌握一些简单的心理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放松法”法或用运动、音乐、倾诉来转移注意力、增加积极体验。<br><br></h3> <h3>“深呼吸放松法”具体做法:<br><br>  采用鼻子呼吸,腹部吸气。双肩自然下垂,慢慢闭上双眼,然后慢慢地深深地吸气,吸到足够多时,憋气2秒钟,再把吸进去的气缓缓地呼出。自己要配合呼吸的节奏给予一些暗示和指导语:“吸……呼……吸……呼……”,呼气的时候尽量告诉自己我现在很放松很舒服,注意感觉自己的呼气、吸气,体会“深深地吸进来,慢慢地呼出去”的感觉。重复做这样的呼吸20遍,每天两次。这种方法虽然很简单,却常常起到一定的作用。</h3> <h3>  作为父母,要保持足够的冷静,时刻体察和疏解孩子的情绪。另外可以适当暴露自己的情绪以及告诉孩子自己是如何处理的,做一个情绪表达和疏解的榜样。父母还可以通过孩子的睡眠、饮食来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如发现严重的心理问题,要及时求助专业帮助。<br>  <br> </h3> <h3> 抚宁区第一中学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安旭男</h3>

疫情

孩子

情绪

心理

父母

家长

人际交往

自己

放松

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