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为你,千千万万遍”出自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长篇小说《追风筝的人》,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我会为你甘愿做任何事情。而今天,借用他的巨著,我想为大家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h3> <h3> 韩圆圆,是广平县人民医院手术室的一个90后护士,在单亲家庭中长大的她,和妈妈相依为命,虽然缺少父爱,但是却得到妈妈、哥哥加倍的疼惜,让她成长的坚强独立却又不失开朗善良。</h3><h3> 2020年的春节,是韩圆圆到广平县人民医院工作的第二个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夜之间把大家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了一起。韩圆圆在第一时间向护理部递交了请战书,向护理部主任白晶利表明态度,如果有需要,自己随时准备上战场。1月31日上午十点,正在手术室工作的她,突然接到任务马上到隔离病房报到。第一次参与全国性传染病救治战斗,韩圆圆心里虽然有些忐忑,但是形势紧迫,甚至来不及跟家里人说一声,来不及和她两岁的儿子告个别,她便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和防控工作当中。</h3> <h3> 在隔离病房,每个班次8个小时,为了节省防控物资,她忍着8小时不喝水、不上厕所。她的防护装备:1层防护服、2层帽子、1层口罩、护目镜、防护面罩,一层一层一层……全面武装。一个字:闷,两个字:缺氧。这里没有保洁没有护工没有家属,在做好病人疾病护理的同时,要负责患者生活起居:吃喝拉撒;要负责病区的卫生:擦、拖、洗、消毒处置;要书写护理文书;要给予患者心理安抚。笨重的防护装备,增加了工作的难度,为了节省体力,工作中尽量减小每个动作的活动幅度,呼出的热腾腾的二氧化碳,会使护目镜和防护面罩上雾蒙蒙一片,看不清楚,无形中给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隔离病房所有的工作流程都变得又慢又困难,每次拖地,每次更换床单元,都会汗流浃背,缺氧、闷是她时刻要克服的问题。她自己调侃自己说:疫情结束后,我就练就了“闭眼扎针”的神功!</h3> <h3> 有一次累的快要坚持不下去了,韩圆圆突然收到妈妈的微信,原来她来之前怕妈妈担心,就没有告诉她。后来妈妈从嫂子那里知道了,就给她发微信鼓励她,给她加油。看着妈妈发过来的信息,“圆圆,你现在做的是正确的事,你自己做好防护,万事认真小心,妈妈为你骄傲!”韩圆圆泪水一下子就涌了上来,但是她说她不敢哭,因为哭花了护目镜就没法做事了。</h3><h3> “是妈妈的爱帮我克服了一次次的困难”,韩圆圆每次提起妈妈,都是眼里噙着泪水。自爸爸得病去世后,妈妈一个人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供她读书,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了她和哥哥。两个人负担一个家庭都困难,更何况单亲妈妈独自承担。在韩圆圆初中毕业之际,身边的亲戚和邻居都不赞成她继续读高中,但是妈妈态度坚决:“这是我的孩子,她上不上学由我来决定,你们谁说了也不算”。妈妈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从小就教育她和哥哥,要好好学习考上大学,长大以后为社会做点贡献。</h3><h3> 妈妈用无私的爱和教育滋养着韩圆圆的心田,在工作中,她热情、开朗,给很多人带去了快乐,同时也帮助了很多人。</h3><h3> “隔离病房就像是个大家庭,医生、护士还有病人都十分团结有爱,相互帮助和理解。特别是护士长,就像一位大姐姐,既严格又可亲”,韩圆圆说,她们都经过专业培训,从隔离衣的穿脱到病人的心理辅导,巨细靡遗,恪守规范,让整个隔离病房的护理工作在紧张中变得有序,为病人的康复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了一个规范的治疗环境。现在韩圆圆已经完全适应了,因为大家的友善、理解和关爱,因为规范。她还开心地觉得在这里学到了许多平时无法学到的宝贵经验和专业知识,她会坚持下去,她愿意留在这个大家庭中,共同完成这项艰巨又伟大的任务。</h3> <h3>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作为一名年轻的护士,韩圆圆第一次面对特殊期疫情,也会紧张,也会焦虑,但当面对隔离区的那些紧张、焦虑的患者,她学着老师的模样,安慰他们,坚定他们治疗的信心,鼓励他们战胜病魔。</h3><h3> 曾经的她被妈妈捧在手掌心,作为祖国的花朵在非典时期被人们守护,现在她挑起了大梁,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完成最美的转身逆行,默默的做着自己的事情,像是一只辛勤的蜜蜂,把甘甜的蜜奉献给了患者的健康,无怨无悔。就像《追风筝的人》里那个赤诚的孩子,一路奔跑,为挚友追逐天边的风筝,随风呐喊:为你,千千万万遍……</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编辑:贺亚迪</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审核:李晓明</h3></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