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绘校史(第二版)

屠群峰

<p class="ql-block">校史是对一所学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指记录学校建立发展和变迁的过程的文献资料。校史是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留史、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我试图找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1958年到1999年在中专时期那些消失或重要的建筑(物件)或场景的照片,把它用我习惯的方法画在纸上,但找到的照片很少,画也是断断续续。</p><p class="ql-block"> 从杭州六通寺、金华湖头、宁波镇海到杭州金家渡,记录着学校的发展。我把断断续续画的各种消失的学校建筑和还在的重要建筑,结集为美篇《手绘校史》,每年会作一些修改。从美篇的留言中可见,有些画面还是勾起了校友们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之一浙江省航务学校(1958年)坐落在杭州市西湖区赤山埠六通寺,即在寺庙内开始办学,寺内大殿以竹墙分隔改成教室, 两旁厢房则用作师生的宿舍,条件极其简陋 。教职员工不到20人,开始了三个专业招收新生400人的艰苦办学历程。</p> <p class="ql-block">我在朋友圈发了六通寺的画,高等教育出版社李新宇先生为画配诗《航务达六通》:航务盘山坐六通,竹屏两畔各经声。初心若渡从一寺,四海扬帆纪历程。</p> <p class="ql-block">1958年8月,浙江省交通厅将筹建中的公路学校的临时校址确定在距离金华火车站6公里的乾西乡湖头村。当年招收9个班456名新生。</p> <p class="ql-block">浙江省金华公路学校1958年开设公路和汽修专业,学校花6000元,购1150支毛竹,自建6个约400平方米的竹棚教室,基本解决了学生的学习场所。</p> <p class="ql-block">在宁波镇海,1959年1月至5月为浙江省航务学校,后至1961年12月为浙江省宁波航务学校,至1963年3月又为浙江省航务学校。这是根据仅存的1962年浙江省航务学校教学楼照片的钢笔画。</p> <p class="ql-block">1963年春,学校更名浙江省交通学校,校址为杭州市北郊金家渡,学校设4个专业,共9个班级。20世纪60年代初的校门口还堆着稻草垛,但树的绿色与现在相同,这校门见证着学校的发展。60周年校庆时将校门仿制品树立在校史陈列馆旁。</p> <p class="ql-block">1960年秋季开学前,建成砖木结构三层教学楼1幢,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造价9.8万元。近60年来,这楼几经维修,仍矗立在校园内,而今成为校史馆,也是老校友勾起许多回忆的一幢楼。</p> <p class="ql-block">校园内的老宿舍楼,像这样的三层老宿舍楼以前有两幢,北面一幢全部为男生宿舍,南面一幢有两层为教工宿舍。宿舍楼曾在1984年上半年“改装”,所谓“改装”就是在楼的南侧和西侧搭出了阳台。南面一幢楼有一段时间为教工宿舍,也用于招待所,做过办公室,如后勤处、校庆办、质量管理与评估办公室等。后用于校园修建队的办公、材料仓库,以及修建项目中标单位办公等。</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60年代初,实习工厂将学校原有的一辆道奇一T234大货车改装成左手方向盘、铁木结构大客车,用来解决教工上下班时交通困难问题,这辆改装车成为学校第一辆交通车。</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第2教学楼。说是教学楼,其实第二层是图书阅览室,一楼有幼儿园、电航仪器室等,西边的双杠活动室与风雨操场相连,楼内有电子实验室、雷达实验室、制图室等,还有一些教室和教师办公室。这幢楼是当时最高的,四层上加了第五层楼梯间,顶上安装着雷达天线。</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的行政楼,一楼有总务科(仓库)、财务科、工会、学生科、团委、医务室等,二楼有校长(副校长)室、校办、会议室、保卫科、政工科、教育研究室、文印室等,一楼和二楼之间的楼梯间为广播室。</p> <p class="ql-block">学校的“四合院”存在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北侧为行政楼;南侧主要是金工和木工车间,其南侧为“南跑道”;西侧为车库和仓库(钟师傅配钥匙处),而其背面就是阅报栏;东侧为汽车修理厂。这“四合院”的广场是各种活动的中心,迎接新生,送走毕业生,校外活动的出发地,教职工交通车发车地,等等。</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校园未扩建时的“南跑道”(1981-1984年如此),从校门进来就看到“南跑道”,北侧为仓库、金工和木工间,南侧尽头是油库。通过“南跑道”可看到球场和检阅台,检阅台前大标语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当时学校无田径场,所谓跑道就是校园不足400米的环形水泥道。</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校园阅报栏前,是一条从锅炉房到油库的100米水泥跑道,图中是学校篮球场的“门”,课外活动时间和晚饭后,总有一群群的学生通过这个“门”到球场打篮球。1984年有一个毕业班的8位女生在这里合影。</p> <p class="ql-block">记得1984年下半年一群年青教职工在这块土地上钻探釆集深层泥土,作为地质分析样本。后落成了实验楼,几年后因其对面建了第二实验楼,这楼被称为“第一实验楼”。常住在这楼办公的是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内有道桥、航海专业实验室,电子实验室、阶梯教室。通过“引企入校”,目前这里是校企合作的基地。</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学校加强社会服务,开展各类交通系统员工的培训,特别是船员考证培训。为解决培训学员的住宿问题,学校曾将有的宿舍、教室改为培训住宿。为彻底解决培训学员的住宿问题,九十年代中期学校向教职员工筹集部分资金建造五层培训楼,含有宿舍和教室,主要解决了部分培训学员的住宿问题,同时学校还承担了各类会议。几经修缮,后为“交院宾馆”,现为“士官学院”。</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九十年代,从田径场往东视角。从北往南(左至右):浴室、水塔和锅炉房,食堂办公楼(一楼有理发室、仓库、操作间等),礼堂(二楼)和餐厅(一楼),学生宿舍楼,公共厕所。学校有大型活动和每周一早晨会在田径场举行升国旗仪式。</p> <p class="ql-block">1993年10月23日下午,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在浙江宁波港的码头上,人头攒动,彩旗招展,一派节日盛典的气象。学校首艘5000吨级水上教学实习货船——“浙育”轮,正式启航投入运营,首航连云港。省交通厅、省远洋运输公司和学校领导,以及师生代表100多人,共同见证了学校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学校在交通厅的大力支持下,积极联系校友并得到校友的大力支持,学校筹集经费,向省远洋运输公司购置杂货船,作为水上专业教学实习用船。</p> <p class="ql-block">这是曾经的图书馆,校区扩建后为运输管理学院,现已拆除。东侧三层辅楼原为行政办公楼,包括二楼有校长室、书记室、副校长和校长助理室、校办公室、会议室等;一楼有工会、财务科、总务科以及后来的质量管理办公室等;三楼有政治处、保卫科、教研室、值班室等。主楼前有“腾飞”雕塑。</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继续教育学院楼原是教学楼。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建成,楼里有教室和教务处、专业科、基础部等的办公室,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六楼阶梯教室,全校教职工大会基本在此召开。我在船驾专业科和教务处工作时,办公室都在这楼内。每年夏冬季作息时间转换时,我会到传达室调整自动打铃系统。</p> <p class="ql-block">学校原教学楼(现继续教育学院)东侧有一小花园,曲径通幽,亭子、小桥、翠竹…,亭内墙上草书“天然”二字。上世紀九十年代末,我在教务处工作时,在此设了“英语角”。常常会穿过小花园到大礼堂参加会议或活动,由于校园布局调整,花园消失了,非常怀念。</p> <p class="ql-block">2000年代初,我在教务处时要设立“英语角”,地址选在教学楼(现继续教育学院)东侧小花园,其目的就是在英语老师指导下,为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提供一个交流场所。“英语角”必须有标识,于是向全校征集,后汇总征集来的各种标识的优点形成了图中标识,标识表明“ENGLISH CORNER”,图案右侧为E,形状为张口说话(口语),左侧为三角形,表示“角”。就这样像杭州六公园一样设立了校内的“英语角”,开展了各种英语口语交流活动。至于哪一年消失的,确实记不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位于文体中心与轨道交通学院间的花园消失了,这里已被一幢新的大楼替代。这座花园的水域形状是杭州西湖的缩小版,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花园内布置着老底子的石雕,这些石雕是湖州校友捐的,有槽、条、柱等。更醒目的是一座灯塔,也是校友捐赠,它与学校的航海专业有关。花园拆了,石雕将被安置在东校区。</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图书资料室在原篮球场南面四层教学楼的二层,后新图书馆落成(曾经的运输管理学院),本世纪初校园扩建,新的图书馆成了学校标志性建筑。某年图书馆开展读书活动,由我手绘的图书馆印在布袋上作为活动奖品,就有了这幅画。</p> <p class="ql-block">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荣誉榜:国家骨干高等职业学校优秀院校;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浙江省示范高等职业学院;浙江省高职优质建设学校;第六届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学校;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浙江省首批数字校园示范校;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学校。</p> <p class="ql-block">画以钢笔画为主,有的辅以淡墨,有的辅以油画棒,后期辅以马克笔。临摹照片来源于新编校史和自己保存的资料,非常感谢徐子寿先生提供的旧照片。</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屠群峰,1964年生人,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研究员,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个人经历非常简单,1981年进入浙江省交通学校(现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从未离开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