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2月11日,来武汉整整一周了,早已没有了最初的陌生与恐惧,仿佛我早就是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的一名护士,习惯了繁琐的防护服穿脱,习惯了四个小时不吃不喝,习惯了厚重防护服下艰难的操作,习惯了夜班马不停蹄地巡视……在这里我不是护士长,是一名普通护士,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一切服从组织安排,这周每天都是夜间班,随着支援队伍的不断壮大,一个班次由最初6小时改为4小时,但是为了做好交接,我们小组所有人都自动延长了工作时间,保证每一名患者得到不间断的护理。</h3> <h3> 入舱不敢喝水,嘴唇干裂、出血;接连夜班,双眼布满血丝;帮助患者搬抬物品,腰背酸痛……昨天28名患者治愈集体出院,这无疑是对我们最大的鼓舞,医护人员和患者情不自禁地唱起了那首熟悉的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看到群里的那段视频,我禁不住潸然泪下,这么多天,我们的努力,终于迎来了这振奋人心的好消息。</h3> <h3> 沉浸在患者出院的喜讯中,睡意全无,14:20突然接到组长电话,我和无极两名护士被抽调到B区筹备新病区,布置床单位,准备器械、药品等,一直忙到六点才回酒店,整个人瘫在床上一动不想动,还好,按照原定排班,我还能休息10来个小时,凌晨4点接班。</h3> <h3> 好累啊,很快就睡着了,22:20又是一个紧急电话:今晚新区收治患者,需要提前上岗。我立马从床上爬起来,收拾东西,跟上接0点班东区护士的车赶到医院,10分钟完成新团队的组建,快速穿好防护用品,互相做好入舱前检查,当时已有23名患者进入病区,基本信息尚未收集,我们六个人忙碌着,紧接着8个,10个,8个……两个多小时紧张到无法喘气,一个班次总共收治患者82位,所有信息,生命体征均已登记,所有医嘱执行完毕。</h3> <h3> 在我登记时,得知一位大妈0点过后就56岁了,今天是她的生日,我笑着跟大妈说:“祝您生日快乐,早日康复,您的孩子不在您身边,您就把我当您的闺女,有什么困难一定跟我说。”老人眼角噙着一抹泪水:“谢谢姑娘,谢谢你的祝福,真是辛苦你们了,姑娘,你的眼镜里面全是水啊!”这时,我才感觉到汗水一直顺着脊背往下淌,浑身早已湿透。</h3> <h3> 91床大爷有糖尿病史,两天不吃饭了,精神状态不好,血氧饱和度83%,心率119,急需吸氧、测血糖、心电监护、输注电解质平衡液等,其他护士联系仪器、准备液体,我准备连接氧气装置,突然发现没有扳手,着急之中看到旁边有一氧气袋,就利用之前在急诊,从氧气瓶往氧气袋内灌氧的经验,装满一袋氧气,尽快给病人吸上了氧,很快患者血氧开始上升,到了88%,经过我们初步处理,紧急联系转院救治。</h3> <h3> 时间过得真快啊,4个小时,变得那么短暂。厚重的防护服,没有拖慢我们的脚步;起雾的护目镜,没有模糊我们的双眼,我们认真谨慎,我们团结协作,我们彼此鼓劲,看到一个个患者安全入住,妥善处理,我们露出了疲惫的笑容。出舱后,外围的老师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还送给我们一人一个大橙子,我们流泪了,感动,欣慰……河北的援鄂队员,个个都是好样的!</h3> <h3>供稿:张少冉 </h3><h3>编辑:石家庄市藁城中西医结合医院宣教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