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因远远望去似金丝猴头而被称为猴头菌,又像刺猬,故也有“刺猬菌”之称,是一种常用的食用菌类,我国邮政部门于1981年8月6日发行志号为“T66”《食用菌》特种邮票,其中便有“猴头菌”。</h3><h3> 猴头菇是中国传统的名贵菜肴,肉嫩、味香、鲜美可口,是四大名菜(猴头、熊掌、燕窝、鱼翅)之一,素有“山珍猴头,海味鱼翅”之称。相传早在3000年前的商代,已经有人采摘猴头菇食用。但是由于猴头菇“物以稀为贵”,这种山珍只有宫廷、王府才能享用,外界只知道猴头菇是珍贵食品,对它的有关特性及其烹调方法都不清楚。明代徐光启《农政全书》,书中仅仅列有“猴头”的名称而已。《御香飘缈录》载有清官的猴头菜肴,并盛赞其味道鲜美,该书还具体介绍了烹制猴头菇佳肴的炖、炒二法。</h3><h3> 《乾隆四十四年五月节次照常膳底挡》中记载乾隆每天膳食中都要有猴头肴。据史料记载,乾隆南巡期间曾到常州,发现常州府备好宴席中没有猴头菜肴,于是便令御厨速做猴头菜肴上桌。乾隆指着猴头菜肴对众臣说:“猴头殊可口,胜燕窝熊掌万万矣,长食轻身延年。”乾隆举办的大型筵席中,猴头肴必不可少,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在香山庆贺皇太后七旬圣寿而赐三班九老的筵席;乾隆丙申年(1776年)平定金川,为皇太后幸宁寿宫而赐有功将军及军机大臣的筵席;乾隆壬寅年(1782年)为四库全书第一部缮录告竣而赐总栽、总纂、总校、分校等官员的筵席;乾隆五十年(1785年)举国大庆而举行的“千叟宴”等都有猴头肴。在他执政期间,凡他所到之处,必有专做猴头肴的御厨随同。有人认为乾隆皇帝健康长寿、睿智聪慧,和他常食猴头肴有密切关系。</h3><h3> 猴头菇作为食材,是美味佳肴,同时,猴头菇也是药材,早在元代的《饮膳正要》中,对猴头菇的药用价值已有明确记载。明代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对猴头菇的药用价值有如下记载: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菌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表明,该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用猴头菇制成的中成药不断问世,如猴菇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记载:“猴头菇经加工制成的片剂,具有养胃和中的功效,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慢性胃炎的治疗。”临床上广泛应用“猴头冲剂”或“猴菇菌片”,都是治疗慢性胃病的良药。除了制成各种成药外,猴头菇也被食品企业加工成饼干等食品,受到了胃病患者的青睐。此外,猴头菇对于轻度或中度神经衰弱均可取得较为显著的疗效。</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