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歌曲~最好的未来</h3><h3><br></h3><h3>(2018年2月~2020年2月)</h3><h3><br></h3><h3>战友情~</h3> <h3>人们都说:“知青”是特殊的一代人,“知青”是个了不起的一代……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定格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当我们每次聚会,每次相见都有说不完的话,说到激动时还会饱含泪水,又是因为我们爱的深沉……</h3><h3>新年伊始,疫情肆虐,老战友们同样与共和国站在一起,响应中华全国老知青……携手同心,共抗疫情!</h3> <h3>战友徐捷先新作~诗配画</h3><h3>纪念支边五十四周年·返青岛四十周年战友聚会</h3><h3>摄影、制作~郭葆光</h3> <h3>2019年4月,战友们在雨中观赏王杏然家的牡丹园,瞧,王排长为当年兵团两位教师拍照。</h3> <h3>春雨是绿色的,因为春雨落在绿叶上……,叶子绿了;春雨是红色的,因为春雨落在红牡丹花上……,牡丹花红了;春雨落在战友们的脸上……战友们脸上洋溢着不老的风采。</h3> <h3>照片制作:郭葆光</h3><h3>2019年4月战友李启江、王玉华夫妻热情接待了从天津、衡水来的战友们、好友来青岛游玩。</h3> <h3>古稀之年的我们~手拉手幸福往前走!</h3> <h3>2018年8月我带着孩子们急切飞往兰州,参加兰州战友五十年大庆。因为那里有我们最亲密的战友,尤其在那特殊的年代,兰州弟兄们不顾个人安危,为我的老伴儿“通风报信”……架线中突遇山洪,个个临危不惧,团结得像一个人,可谓生死之交,没齿难忘……</h3> <h3>大会一结束,老伴儿的徒弟~张国华带路,我们一起去看望张团长的夫人。</h3><h3>张团长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一身正气,体恤部下以及他的音容笑貌,早已刻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感恩能在他的遗像前诉说衷肠……</h3> <h3>王嘉莉拍照</h3> <h3>山丹第二故乡情~</h3> <h3>在山丹与马连长相见。</h3> <h3>在山丹第一次见到许技术员的夫人,高兴!</h3> <h3>分别几十年与王参谋在兰州见面。</h3> <h3>三地战友们干杯!(兰州、青岛、天津)</h3> <h3>大青阳口麦场。</h3> <h3>大青阳~我们曾经生活的地方(地窝子)也是闺女出生的地方,已变成了废墟,心情五味杂陈。</h3> <h3>在大青阳曾经看过闺女的四个姐姐。(从左数1是二姐、2是四姐、5是大姐、6是三姐)</h3> <h3>在山丹,我们很高兴接受了王师傅一家人的盛情款待。</h3><h3>事隔一年,大会期间,曾经为战友们忙碌、热情招待我们的兰州战友荣同文离开了我们,(坐在一排从左数第五个)悲痛中……我仰天长叹!劳累大半辈子的老战友们啊!就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学习孩童,天真的、无忧无虑的、憧憬着……享受后半生……</h3> <h3>忙了孩子~军马场的蘑菇太多啦!</h3><h3><br></h3><h3>师生情~</h3> <h3>摄影~学生程忠</h3> <h3>四十年后再聚首,重叙当年师生情!</h3><h3>“师不贤于弟子,闻道有所先后”,我们曾经当过知青的老师“抛转引玉”,共同进入知识大门。“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也可以改变世界。</h3><h3>“梅香自苦寒”,四十年过去了,学生们事业有成,我们以你为傲!</h3><h3><br></h3> <h3>青岛历史建筑~</h3><h3>(2018年~2019年王嘉莉拍照)</h3> <h3>青岛德国总督楼旧址 博物馆。</h3><h3>这些德国建筑绝大多数分布在青岛市南区,基本保持着德国占领青岛时期的建筑格局和原有的历史风貌。</h3><h3>充分反映了欧洲和德国当时的建筑流派所带来的影响……。历史已被潮涨潮落的海浪冲刷成过去,德式建筑今天已经成为青岛一大特色,供后来人们了解那段历史、借鉴、沉思……</h3><h3>青岛迎宾馆(德国总督楼) 位于市南区龙山路26号。</h3><h3>始建于1907年7月,由德国建筑师维尔纳拉查洛维茨设计。1932年以来一直是青岛军政首脑官邸,1934年时任青岛市长沈鸿烈将其命为“迎宾馆”。</h3> <h3>海军营部大楼旧址</h3><h3>位于市南区沂水路9号,德式建筑,始建于1899年,初为德国高层官员官邸,1912年改称“营部大楼”。</h3> <h3>青岛市市南区法院(胶州帝国法院旧址)</h3><h3>位于市南区德县路7号,始建于(1912年~1914年)德国近代公共建筑群,建筑面积:3126平方米。</h3><h3><br></h3> <h3>路德公寓旧址</h3><h3>位于市南区德县路4号,建于1905年。</h3> <h3>安娜别墅</h3><h3>位于市南区浙江路26号,由德国第一代移民罗伯特·卡普勒为纪念母亲安娜·玛丽亚于1901年建造。</h3> <h3>青岛邮电博物馆</h3><h3>位于市南区安徽路5号, 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奏请设立南洋电报,获得光绪皇帝批准,随之开建了天津至上海,(津沪的电报线路)首开中国电报业之先河。</h3><h3>……1898年3月清政府与德国签定了“中德胶澳租借条约”,此后,17年内对这里进行规划建设。……哥德式建筑风格……。</h3> <h3>20年代初,孔祥熙出任胶澳商阜电报局首任局长。</h3> <h3>良友书坊塔楼1901</h3><h3>共属德式老建筑胶澳邮局旧址,依据百年前样貌复原的德式老建筑里,良友书坊装饰风格依据延续上世纪20年代海派良友画报的文化趣味和氛围。</h3> <h3>青岛水兵俱乐部~建于1902年,位于市南区湖北路17号,是中国最早的电影放映场之一,设计1899年,完成1902年5月2日至今118年是中国最早的德国建筑之一,1907年包括影人、咖啡德式简餐、电影、音乐季、影院为一体文创产业平台。</h3> <h3>青岛江苏路幼儿园</h3><h3>前身~黑氏饭店旧址,始建于1924年,法式建筑。</h3> <h3>青岛市实验小学</h3><h3>位于市南区江苏路9号,前身~德国总督府小学,始建于1901年11月2日,只招收驻青德军的贵族子弟……。196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小学。第一届电影金鸡奖中获得特别奖经典电影《苗苗》就是于1980年在这里拍摄的。</h3> <h3>青岛市德县路小学</h3><h3>位于市南区德县路14号,前身~明德小学。1900年作为天主教会附属事业,德籍神父白明德创办。</h3> <h3>青岛七中</h3><h3>位于市南区德县路27号。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诞生女子学校较早城市……据1924年《胶澳商阜教育汇刊》记载:青岛最早女学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建立,称天主教女子学校。</h3> <h3>德式建筑,位于中山路17号,1897年,德占时期私人宅第。</h3> <h3>青岛天真照像馆</h3><h3>前身~1921年由浙江商人,在青岛市南海泊路华德泰百货店内开办照像馆。1927年独资“天真日夜美术照像馆”,近百年历史,一直到解放以后,直至今日业绩斐然。</h3> <h3>座落在中山路的劈柴院是青岛很有名的小吃街。一些有名的艺人就在劈柴院崭露头角。其中最有名当属马三立曾于1932年来青岛闯荡和刘宝瑞搭当,演出了“对对字”……。</h3> <h3>青岛春和楼</h3><h3>清朝光绪17年(1891)创立。位于中山路146号,康有为曾亲笔题字,同青岛建置同龄, 近130年餐饮文化历史,中华老字号,收录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凝聚1000名厨师的智慧……</h3><h3>1976年元月,我和老伴的结婚喜宴就是在这里举办的呦!</h3> <h3>骆驼祥子博物馆(老舍故居)</h3><h3>老舍故居位于市南区黄县路12号,三十年代中期老舍在国立山东大学中文系任教,在此创作了“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h3><h3>老舍是我国近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来源于生活,雅俗共赏,其中还有~四世同堂、茶馆……更成了学生时代的必读书目。</h3> <h3>故乡情~</h3><h3><br></h3><h3>天津古文化街</h3><h3>2019年7月回老家天津逗留几日,几十年来有幸与发小们相会,此时心情难于言表……</h3> <h3>两个弟弟。</h3> <h3>大成哥、嫂子。</h3> <h3>姐姐、刘华姐、淑敏姐、淑芬妹。</h3> <h3>2018年拍照</h3><h3><br></h3><h3>学写词牌《十六字令》</h3><h3><br></h3><h3>秋</h3><h3>无边落叶萧萧下</h3><h3>菊花开</h3><h3>颜色美如画</h3><h3><br></h3><h3>秋</h3><h3>天高云淡头上挂</h3><h3>如奶汁</h3><h3>浴心灵融化</h3><h3><br></h3><h3>秋</h3><h3>走进田野摘朵花</h3><h3>阳光暖</h3><h3>草黄似晚霞</h3> <h3>山东潍坊是老伴儿郭葆光的老家。</h3><h3>时间对,阳光好,背起行囊上潍坊。2018年4月我第一次踏上这爱的土地……</h3> <h3>山东潍坊市基督教清之堂,位于潍坊市高新区樱前街5777号,占地面积1·673公顷,约25亩,主副堂面积7868平方米。</h3><h3>清之堂是潍坊市基督教中心堂与市两会办公培训场所。2016年·8·7动工建造,2017年·1主体封顶,2018年·7举行建堂典礼。</h3><h3>这是一个有爱心,成功人士投资过亿元建造了这座基督教堂。</h3><h3>愿上帝同样眷顾在这片热土之中奉献的人们!</h3> <h3>此次潍坊之行,我是带着一种敬仰之心,毫无炫耀之意。其一:当今的成功人士,自己投资建一座教堂,一座神的殿,让人们有所信仰和追求,实在是潍坊的幸事。其二:郭氏家族从郭尚友起,潍上郭氏子孙,秉承家风,繁衍称胜代有人望,真正成为明代以来的地方世家望族。因此,郭氏家族为山东潍坊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h3> <h3>郭宅街是潍县的豪绅大族,其中郭云亭是乾隆五十五年的亲赐翰林院检讨,郭一璐是饶州知府,郭尚友是户部尚书。《潍县志》曾记郭宅街“甲地连云”,同时郭宅街建筑紧连郭氏园,即南园,郭宅街横跨三条街,所以成片。如今古宅再也看不见了,郭宅街物是人非,残留下的也改成小吃街了。</h3><h3> 摘自~老潍县郭宅街360百科</h3><h3><br></h3><h3><br></h3> <h3>郭家乃潍县名门望族……。起家始于郭尚友(1569~1647)乃明万历(1601)进士、累官至太子太保、户部尚书之后,郭家人才辈出,贤良皆踵,从郭尚友至清末500年间郭世家族曾出过8名进士,多名翰林,200多名秀才。从一品至七品职衔有224人,八品至九品职衔有100多人……现代教育界、诗画界、郭恩敷、郭尹彦、郭渔山、;书画界的郭谷石、郭兰村、郭味蕖、郭景仁、郭稼生……等等,纵观郭氏家族,可见其从官者多,从文从艺者众,切知名度高,郭氏家族在文坛上,书山高磊,学海浩瀚,有浓重的文化氛围,……牢固文化根基,笃诚的文化德训,……历代勤政廉政,……人口皆碑的清官。</h3><h3> 摘自~2011年11月8日潍坊晚报</h3> <h3>十笏园~直隶布政吏郭熊飞曾住。(在丁善宝购得之前)</h3> <h3>郑板桥纪念馆</h3><h3>郑板桥在潍县为官七年,其煊赫的政绩里,包含着不貲的郭氏家族积极支持郑板桥倡导的抗灾赈灾、捐助义学、架桥铺路、架固城防、修建庙宇和除暴济贫等公益事业,并为此康慨解囊……,有这样一个名门望族,郑公岂有不爱之理。</h3><h3> 摘自~2011年11月8日潍坊晚报</h3><h3><br></h3><h3>郭氏望族绵延绍继600余年,数代振兴,间无或坠。其重教育,敦诗礼,而且时至今日,尤其在教育与艺术发展方面,仍起到突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若论潍县上所谓“四大乡绅望族”的人才济济,宛如群星映耀,则当以郭家为最。</h3><h3> 摘自~潍坊古代文化通论</h3><h3><br></h3><h3><br></h3><h3><br></h3> <h3>郑板桥长篇诗作~潍县竹枝词四十首</h3><h3>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县令七年,他一生</h3><h3>最为辉煌的时期,所以他有“七载春风在潍县”的诗句传世。……在书画上为之题名唱酬流传后世的就有近十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题巨幅竹图》</h3><h3><br></h3><h3>七载春风在潍县,</h3><h3>爱看修竹郭家园。</h3><h3>今日写来还赠郭,</h3><h3>令人长忆旧华轩。</h3><h3><br></h3><h3>在《南园画竹赠郭质亭先生》中,他直怀抒胸臆,表达了这种情绪。</h3><h3><br></h3><h3>我被微官困煞人,</h3><h3>到君园官长精神。</h3><h3>清秀一片萧萧竹,</h3><h3>画里阶前总绝尘。</h3><h3><br></h3><h3>这是郑板桥《潍县竹枝词四十首》中特意描述郭氏园林南园的一首诗。</h3><h3><br></h3><h3>《画兰竹寄郭兰亭》诗中曰:</h3><h3><br></h3><h3>元日画兰竹,</h3><h3>远寄郭兰亭。</h3><h3>万水千山外,</h3><h3>知余老更青。</h3><h3><br></h3><h3>虽然暮年,苍老白番发,但他依旧不忘与郭氏家族的一往情深……</h3><h3><br></h3><h3><br></h3><h3> </h3> <h3>郭味蕖故居纪念馆</h3><h3>郭味蕖(1908年~1971年)我国著名画家、美术史学家、美术教育家、美术鉴赏家。《疏园》乃郭先生之旧宅。1992年由潍城区人民政府为郭味蕖故居陈列馆,2007年列入山东省级文物保护单位。</h3> <h3>老伴儿今天高兴,瞎弹,没有专业训练呦!《晚会圆舞曲》</h3><h3><br></h3> <h3>青岛老舍公园~春天来啦!</h3><h3><br></h3><h3>美篇第二集 完成于2020年2月15日正月二十二</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