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唐山大地震<br></h3> <h3> 1976年7月28日,距离唐山115公里的青龙县党书记冉广歧,从国家地震局学习回来的县地震办公室王春青传达的汪成民的讲话中,得到临震预报信息后,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全县47万人,无一死亡,1996年被联合国誉为“青龙奇迹”、防灾减灾典型。
冉广歧自述的心路历程,可能是“青龙奇迹”最生动具体的简介:
冉广歧说:“周总理从邢台地震后就非常重视地震了。后来,老部长李四光就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他早就有预言,实际上等于发布了长期预报。1974年,国务院专门下发了69号文件,提出京津唐渤张要有大地震。
“老人家有教导,情况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恭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不懂就是不懂,不要装懂。
“我觉得要是不学点东西,青龙会和周边县一样麻木。学了点东西,就有了点自觉性。我就托人上科委、上外地找资料。就研究《地质力学》,研究板块学说,研究地震预报学。”“我们就建立了16个地震观测点。
“冷口温泉的温度一年四季都很平稳,突然就上升了2度多。我到冷口去落实,结果属实。”“我们又去了大杖子公社土坎子大队。路边有一口井,往日用扁担勾着水桶往上打水,那天我蹲在井沿上,手拿着瓢就能舀水。这说明地壳已经开始活动啦。我说发动群众观察。牲口不进圈,鸡不上窝,黄鼠狼搬家,宏观现象都要上报。”
“那阵儿青龙县还有两个副书记。我们三个开了小会,议论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发布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都出来,如果不震,这就是一个大笑话!第二,那阵儿正是批邓高潮,发布临震预报,这就影响了批邓大方向,这个罪名可是不轻。第三,县里没权发布临震预报,只能请示省里。”
“汪教授说7月下旬有5级左右地震,下半年有7-8级大地震。咱们今天研究,是7月下旬,不是7月上旬。今天是7月24号!”
“咱们请示地委,地委能马上请示上级么?正乱着,谁管这个事呀。半年也批不下来。咱们不是讲活学活用吗?老人家怎么说来着:盲目地表面上完全无异议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不是真正地执行上级的指示,这是反对上级指示或者对上级指示怠工的最妙方法。’”
“这个时候了,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旦出了问题我兜着。上级要追查就追查我,这事与你们无关。”
“我几天几夜睡不着,心里七上八下地折腾。”
“说实话吧,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地掂哪。毛主席的话还真给我壮胆了,共产党员要具备“五不怕”,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老婆离婚。”
“ 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嘴上可能不认账,心里头过不去——一辈子。”
“我还特别欣赏林则徐的两句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唐山大地震
张庆洲问:“唐山大地震爆发那一刻,您在干什么?”
冉广歧:“我迷迷瞪瞪地想撒泡尿。从帐篷里走出来,冲南(唐山方向)一瞅,半个天都是红的,像火烧云一样吧。紧跟着大地就晃开啦,县委大院的石头墙,就跟大龙似的乱摆,摆着摆着就轰轰隆隆地倒了。”
“老天爷真震啦!我一屁股坐在地上了。”<br></h3> <h3> 感人故事]冉广歧:“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
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个少为人知的“青龙奇迹”———距唐山市中心仅65公里的青龙县县界冷口,在大地震中无一人伤亡。1976年,时任青龙县县委书记的是冉广歧。
20多年后,张庆洲到青龙县找冉广歧,听说他调到保定任市委副书记,现已离休,便追到保定。有朋友相劝,说老人不想提青龙的事。然而张庆洲不死心。老人发话:“我还是组织的人呢,你有组织的介绍信吗?”张庆洲只得跑到保定市委办公厅开了介绍信。
见了面后,两人又先来了一番天南海北的侃大山,迂回良久,才提起当年。
1976年7月,国家地震局的一行人到北京市地震队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以汪成民为代表的一批同志坚持认为大震将近,但他们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在全国地震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的晚间座谈上,把“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捅了出去。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了通报,从唐山火速赶回县里。7月24日,青龙县“一把手”冉广歧顶着摘乌纱帽的风险拍了板,向全县预告灾情。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青龙县的人几乎全被赶到室外生活。
冉广歧在帐篷里坐镇指挥,三天没敢合眼。7月28日,地震。青龙房屋倒塌18万间,可人都好好的,万幸!无人伤亡的青龙一度成为唐山的后方医院,还派了救援队,拉着食品拉着水赶赴唐山。
地震后十几天,超负荷的忙碌之下,冉广歧终于病倒了,而果敢的决断和紧张应对的结果,是47万青龙百姓安然无恙。“您是有功之人,为什么不想提这事呢?”冉广歧回答:一是自己不想王婆卖瓜;二是大地震过了一些日子后,承德地委书记有话:唐山砸了个烂酸梨,青龙却无一人伤亡,这让国家地震局不好说。从此,这事就压下了。</h3><h3> 20多年来,冉广歧从不跟人提起“青龙奇迹”。即便在1996年,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前来考察“青龙奇迹”时,冉广歧也是一样的轻描淡写。然而,20多年之后,出于对历史的责任感,冉广歧不能沉默了。
当被追问“您作为一把手发布临震预报,到底有啥压力”时,他的回答发人深思:
“我也有老婆孩子,也有自己的事业。我心里头,一边是县委书记的乌纱帽,一边是47万人的生命,反反复复掂哪。不发警报而万一震了呢?我愧对这一方的百姓。嘴上可能不认账,心里头过不去———一辈子
47万人生命啊!<br></h3> <h3>冉广岐和老伴接受联合国颁发的奖</h3> <h3>冉广岐
冉广岐1938年10月当兵,在冀中区33团宣传队。1948年调入冀中军区后勤部1960年下放到青龙县当商业局长。
姓名:冉广岐
职业:原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兼县长
民族:汉族
主要成就
唐山大地震该县长管辖县无一人伤亡
生平简介: 冉广岐
1938年10月当兵,在冀中区33团宣传队。
1948年调入冀中军区后勤部
1960年下放到青龙县当商业局长。
1962年任青龙县粮食局长。
1964年任青龙县委副书记。
1966年“文革”调内蒙,任商都县委书记。
1967年10月任青龙县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调承德地区任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组组长(相当于组织部部长)。
1972年至1974年任承德日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
1974年底 任青龙县委书记。
1977年任望都县委第一书记。
1978年8月任保定市委副书记。
1983年8月16号调任邢台政协副主席。
1988年 离休。
主要事迹
1976年唐山地震时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兼县长,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115公里,他冒着因发布地震预报被罢官的危险,拍板通知县内人民注意防灾,全县47万人民没有一人死亡,创了一个奇迹!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同年7月,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代表联合国向他颁发了纪念章。
冉广岐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唐山大地震时期的民族英雄、人民功臣、在唐山大地震后其功劳实际至今未被中国政府官方认可,这段真相一压就是20年,但是青龙县50万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功绩,他的轻乌纱,重民生的伟大举措将被载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岁月流逝冉广岐的功绩不但没有被湮没反而更加煜煜生辉。
1996年7月,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联合国代表科尔向冉广岐颁发纪念章时问他,“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
联合国向冉广岐颁发纪念章
冉回答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同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的人自己不敢作主。”<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