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课堂展(一):题画诗篇《惠崇春江晚景》

咸阳西北二棉学校

<h1> 惠崇春江晚景</h1><h1> (宋)苏轼</h1><h3><br></h3><h1> 竹外桃花三两枝,</h1><h1> 春江水暖鸭先知。</h1><h1> 蒌蒿满地芦芽短,</h1><h1> 正是河豚欲上时。</h1> 知诗人 解诗题 <h3>  苏轼 ,字子瞻,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h3> <h3>  惠崇:北宋僧人,是苏轼的好友。擅长诗歌和绘画。《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为惠崇的画作《春江晚景图》所写的题画诗。</h3><h3>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题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我们今天学的《惠崇春江晚景》是其一。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h3> 读诗文 初体会 释字义 明诗意 <h3>  一二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h3><h3> 三两枝:两三枝(桃花)。</h3><h3> 从“桃花三两枝”可以看出它表明季节,点出了一个“早”字。春寒刚过,还不是桃花怒放之时,但春天的无限生机和潜力,已经透露出来。</h3> <h3>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h3> <h3>  诗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h3> <h3>  三四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h3><h3>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有青蒿、白蒿等种。</h3> <h3>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h3> <h3>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h3><h3> 上:指逆江而上。</h3> <h3> “蒌蒿满地芦芽短”,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所无,也是画笔难到的,可是诗人却成功地“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给整个画面注入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活力。</h3><h3> 诗意: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苇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h3> <h3>  苏轼的学生张耒在《明道杂志》中记载长江一带土人食河豚,“但用蒌蒿、荻笋(即芦芽)、菘菜三物”烹煮,认为这三样与河豚最适宜搭配。由此可见,苏轼的联想是有根有据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诗意之妙,也有赖于此。</h3> 意境赏析 <h3>  这首古诗的前三句描写了六种景物:竹子、桃花、江水、鸭子、蒌蒿和芦芽。诗人从江岸到江面再到江边,逼真地再现了画中江南早春的主要景物,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这是诗人看到的。诗中第四句“正是河豚欲上时”是诗人的联想,诗人由蒌蒿和芦芽联想到“河豚欲上”,写出了画中无,但情理中有的事物,引人遐想。</h3><h3> 诗中静态描写的景物有竹子、桃花、江水、蒌蒿和芦芽,而动态描写的事物有鸭子和河豚。整首诗虚实、动静结合,展现了一幅江南水乡早春图,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早春的喜悦与礼赞之情。</h3> <h3>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学生诗配画作品</h3> <h3>编辑:程娟娣</h3><h3>审核:袁 媛</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