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守门员”—记沿河新村24号监测点

大牌小景

<h3>  社区是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疫情防控的千里长堤。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开展以来,沿河街社区在街道的坚强领导下,多措并举做好防疫工作,24号监测点是其中的优秀代表。</h3> <h3>  防输入、防扩散的关键是监测点,监测点的关键是制度是否落实,执行是否到位。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沿河街社区地处老城区,老旧小区楼院林立,监测点就像一个个碉堡嵌进战场,既是进攻的第一线,也是防守的第一线。根据上级部门要求,沿河街社区设置了15个监测点,主要对出入人员做好体温测量、出入登记、通行证发放等工作。各监测点不畏严寒,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格把关,做好了小区的“守门员”,为居民群众筑起一道安全防护网。沿河新村是第24号疫情监测点,共有259户住户,是一个开放式的老旧小区。小区无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差,住户人员复杂。</h3> <h3>  面对这个老大难,社区没有退缩,监测点更是想方设法,五措并举,硬生生把监测空白建成规范严明的战斗堡垒。</h3> <h3>  一是封闭管理。沿河新村共用有三个出入口,社区工作人员就地取材,用土办法封堵了两个出入口。并对完全开放的三个临路单元用铁网、横幅、塑料绳等进行围档,保证小区只留一个出入口,关紧了沿河新村龙头。</h3> <h3>  二是定员定岗。社区在出入口设置监测点,并由区级包抓部门防汛办4名同志、社区2名工作人员、小区2名志愿者值守,八名同志格尽职守,黑白无休,切实做到白天有岗哨,傍晚有执勤。</h3> <h3>  三是灵活协调。因天气寒冷,值守人员工作时间较长,街道包抓部门及社区领导多方协调,区防汛办驰援应急帐篷。搭建帐篷时,街道书记碰巧检查工作,街道书记和包抓领导一起动手,很快在风口竖起了湛蓝的战斗堡垒,让以往散乱的沿河新村有了定海神针。细节之处见真情,这一举措不仅温暖了值守人员的身心,也让值守人员更有信心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h3> <h3>  四是党员带头。在沿河新村疫情防控监测点上,共有党员6名,两支党员先锋队。监测点上的共产党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忙碌着,疫情宣传、小区围档、入户摸排、出入登记都有他们的身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使命和担当。</h3> <h3>  五是严格把关。通行证的主要目的是减少人员出入,让人们禁足,小区安静。在沿河新村监测点上,值守人员对散步、遛狗等不是理由的理由的外出人员进行耐心劝说,使其返回家中;对于购买生活用品、上班等必须外出的人员叮嘱戴好口罩,提高警惕,做好自我防护。根据街道每两天每户只能出入一人的工作要求,值守人员对通行证进行编号,对照各楼各单元各户对出入人员进行核对,严格把关,使人员外出减到最少。</h3> <h3>  日前,区人大副主任南小莉对沿河新村值守人员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表示高度赞许。</h3> <h3>  细节决定成败,沿河新村监测点做细、做精疫情防控工作,使区,街,社区三级要求落到实处,成为最美“守门员”。</h3>

监测点

沿河

新村

值守

社区

人员

小区

出入

出入口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