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天宅在家里看了一篇文章,说是:一个大学同学被派去武汉支援,同学们在群里给她送行,祝愿她平安回来。和人谈起,却有人说:不要把那些支援灾区的医生拔那么高,他们拿工资的,这是他们的工作。</h3><h3> </h3><h3><br></h3> <h3> 忽然想到了我的同学—— 一个普通的疾控中心的检验员。</h3> <h3> 平时海滨特别爱笑,相识20多年,印象里没有一张是一脸愁容。因为这个,我们同学都喜欢跟他相处。无论什么时候给他打电话,也总是欢声笑语。最近几天却时常打不通,后来几个同学给我发来许多通讯稿,我明白了,不用拔高,他穿着笨重的防护服怎么接。</h3><h3><br></h3> <h3> 很多人喜欢把做一件事的动机先三六九等,似乎做事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自私也罢,无私也好。可是,当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真的能选择吗?总是有些人先冲上去,然后我们看了热泪盈眶,然后评论者给了他们许许多多的溢美之词。面对灾难和疫情,让这些人毅然决然走向前线的,不是钱的诱惑,不是组织的威逼,相比自己的家人,或者自己的生命,钱和上级的威逼,又算什么。</h3><h3><br></h3><h3></h3> <h3> 有人说海滨是“病毒最亲密的对手”,他与病毒的距离只有三公分。而且自疫情爆发以来,他更是事事冲在前面,保质保量完成全县病例的采样工作,一遍遍的出去培训讲课,有时候还会将两遍,直到受训人员都能熟练掌握为止。其实,作为同学我们都知道,他是一个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尽力做好的人,无论遇到什么事都笑脸相迎的人。</h3><h3></h3> <h3> 这个春节很特别,这是一个被“瘟疫”感染的春天,没有了人来人往。能看到的是飘扬的党旗,身穿防护服的医护工作者,基层的公务人员。“一场疫情,全民成厨子了,医护成战士了,机关干部成门卫了。”为什么?“我不是英雄,只是有人需要我。”这是一个普通人非常现实的一个答案,英雄在抉择时其实想到的就是自己的责任,尽职尽责其实也是一种信仰。记得金一南教授曾经讲过一句话,“多数人因为相信而看见,少数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因为多数人相信只要自己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那么我们一定能看到事业的成功。这就是一个个普通医护工作者的初衷。</h3><h3><br></h3> <h3> 我们常常为凡人善举感动,期盼灾难来临时应该有超级英雄出现。不要有那么多应该,没有人天生为你买单,不要有那么多揣测,事情在眼前总得有人做吧,不要说谁生来英雄,每一个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就是英雄,海滨就是这样一个英雄!</h3>